摘要:12月3日,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青年工作品牌“一堂好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该校龙湖校区圆满举行。汴绣、泥塑、木版年画、豫剧、打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多形式、多维度、立体化传播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12月3日,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青年工作品牌“一堂好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该校龙湖校区圆满举行。汴绣、泥塑、木版年画、豫剧、打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多形式、多维度、立体化传播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旨在通过展示和演绎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邀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魏然,省政府高级艺术师、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木版年画“天成老店”第六代传人尹金堂,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家、“泥人张”第六代亲传弟子王文科以及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90后导演、撰稿人和振兄等到场参加活动。
“守护传承根脉,连接现代生活”。
汴绣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素有“国宝”之称,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闻名。“传统也年轻”——《汴绣经纬:历史丝线交织潮流新篇》讲座在学术报告厅精彩开讲。“每一个图案背后是对耐心与专注的考验,每一针都是与传统文化的温暖相拥。”魏然老师对汴绣发展历史、工艺、文化传承进行了生动地阐释,讲解其工艺特点和历史演变,演示了汴绣的基础针法,精湛的手艺和精美的作品让在场师生连连称赞。
“让作品成为载道之器,引领世道人心”。
王文科老师以《掌间塑梦,轻触陶土,指尖生韵》为题,对泥塑的历史源流、制作工艺、传承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交流。通过“泥人张”百年历史文化及其发展脉络介绍,带领师生重新审视中国彩塑艺术的美学价值,增进对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感受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信念起稿,以汗水刻版,以心血染色,以终生相许”。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构图饱满,线条简炼,造型古朴,色彩新鲜艳丽,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尹金堂老师以《木版之上,岁月凝香》为题,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技艺特点、传承与保护、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他结合自己《马上鞭》《五子登科》《岐山脚》《钟馗》等优秀作品,介绍了年画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底蕴深厚,回味悠长。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和振兄老师以《观韵新声》为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教学,从价值取向、艺术表达、审美趣味等层面分享了对戏曲的独到见解。和老师长期致力于用豫剧展现河南风貌与人民情感,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勇担使命,让河南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独特魅力。
体育馆三楼的非遗作品展示现场,不时传来阵阵赞叹声和掌声。非遗大师的汴绣、木版年画、泥塑等作品,连同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非遗文创研习工坊”社团的玉雕,武术社团的舞狮、汉服、漆扇等现场同台展示。师生在体育馆感受着非遗技艺的无穷魅力,以艺术形式凝聚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此次“一堂好课”活动,非遗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活动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更加关注非遗保护和传承,为弘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勺铁水映中华》打铁花活动由王汉平老师领衔奉上。打铁花艺人们舞动着1600多度的高温铁水挥向高墙,被击打后的铁花如舞纷飞,迸出几丈高冲向空中朵朵绽放,场面蔚为壮观。工贸操场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连同青年学子一并挥洒着冬日激情,呈现出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青春与文化的完美交织。师生们被壮观的场景深深吸引,惊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这是一场近距离触摸历史脉络、感受传统文化的青春盛宴。通过可感可知、可亲可学的鲜活实践,让非遗之花在校园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让传统文化浸润校园,在师生心中焕发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
来源:那一座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