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承忠(1878—1970),字孝侯,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化传承与教育事业,尤其在书法领域成就卓著,其作品与事迹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周承忠(1878—1970),字孝侯,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化传承与教育事业,尤其在书法领域成就卓著,其作品与事迹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周承忠是清末秀才,以诗文和文字学研究著称,创办了嘉定近代影响深远的“秋霞诗社”。他擅长篆书与金文,书法风格古朴典雅,常与潘振镛、王个簃等名家合作,作品流传甚广。其书法作品以严谨的结构和深厚的功底著称,代表作包括《秋霞圃重修记》《城隍庙碑记》等碑刻,以及多幅篆书对联。
周承忠最为人熟知的贡献,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民族英雄岳飞的书法墨迹中集字创作了“还我河山”。他从岳飞《吊古战场文》拓本中选取“还”“河”“山”三字,并截取《出师表》中“义”字的下半部分“我”,组合成“还我河山”四字,后由同乡童世亨刊印于《中国形势一览图》扉页,并经《东方杂志》等媒体传播,迅速成为全民抗日的精神象征。尽管此四字非岳飞亲笔,但字字源自岳飞真迹,且契合时代需求,极大鼓舞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周承忠长期投身教育事业,曾任嘉定启良学校校长,并在东吴大学文学院任教,培养了赵朴初、谈家桢、金庸等众多杰出弟子。他治学严谨,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其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地方文化发展。晚年于1956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继续发挥余热。
周承忠以文人之躯,在动荡年代将书法艺术与爱国情怀结合,其创作的“还我河山”不仅是书法精品,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他的学术成就、书法造诣与教育贡献,使其成为嘉定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至今仍被视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典范。
周承忠的一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坚守文化根脉、弘扬民族精神的担当,其作品与精神遗产至今仍具深远意义。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