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有一片红色沃土叫禾丰镇。这里不仅留存着红军战斗的印记,更承载着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禾丰镇妇联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使命,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
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有一片红色沃土叫禾丰镇。这里不仅留存着红军战斗的印记,更承载着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禾丰镇妇联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使命,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禾丰镇地处江西省于都县南部,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央分局紧急会议旧址、双石溶洞、农民协会旧址等7处革命遗址,以及1000余条红军标语,都是历史的见证。据记载,这里登记在册的禾丰籍革命烈士528名,“三红”人员115名。为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禾丰镇妇联动员全镇妇女同胞摸排红色史料,收集整理出如《陆定一女儿陆叶坪》《红军连长朱焙灿》等15个红色故事。这些故事激发了妇女们的爱国热情,成为她们心中的精神支柱。
同时,禾丰镇妇联还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在麻芫村,妇女们“参观一排旧房屋、聆听一堂微党课、体验一座勤廉馆”;在大塆村,“看一座红色雕像、听一个红色故事、看一场红色电影、上一堂红色党课”。通过这些沉浸式的体验,妇女们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筑牢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禾丰镇留守妇女增多,部分妇女存在思想迷茫、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禾丰镇妇联以红色宣讲为切入点,创新宣讲方式,激发妇女的奋斗力量。
在江西省妇联打造“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品牌的契机下,禾丰镇妇联整合资源,培养了一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员。宣讲团从最初的25人发展到415人,开展宣讲活动2500余场,覆盖群众5.2万人次。为了让宣讲更有效果,她们通过“互动化”“菜单式”“线上化”三条路径共同发力。
“互动化”宣讲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通过常态化开展恳谈会、故事分享会等双向沟通形式,增强了宣讲者与受众的情感共鸣。在传统节庆活动中,将政策宣讲融入广场舞汇演、民俗手作体验等活动,既实现了女性群体的互联互通,又激发了宣讲阵地的活力。同时,还将宣讲触角延伸到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发互动课程,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菜单式”宣讲则根据受众群体的需求,坚持“群众想听什么就讲什么”的原则,提升宣讲效果。针对禾丰镇珍珠粉产业发展的难题,开展直播技能宣讲,帮助农户网上销售。黄泥村的刘志珍凭借这一机会,创业开起珍珠粉作坊,年销售额达15万元,实现了“小珍珠转动大产业”的梦想。
在数字化浪潮中,“线上化”宣讲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有力抓手。禾丰镇妇联借助赣州市妇联在全省首创的AI宣讲员“虔橙姐姐”、于都县妇联“她力量”微纪录片以及镇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传播“巾帼榜样”等妇女典型的故事,让她们的精神激励更多人。
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禾丰镇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中,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担当。
在倡导文明新风方面,禾丰镇妇联以重阳节为契机开展“不要物质要陪伴”实践宣讲,组织敬老服务和银龄文体活动,让孝老敬亲蔚然成风。成立村级红娘协会,开展“不要陋习要新风”宣讲,举办婚恋嘉年华,让简约适度的婚俗理念深入人心。开展“不要脏乱要整洁”宣讲活动,通过示范庭院评比、积分兑换等机制,带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携手建美家园”的转变。
在基层治理中,禾丰镇首创“巾帼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行政村划分为微网格,配置法律宣讲员和矛盾调解员,实现法治服务全覆盖。通过开展“以案说法”情景教学、妇女维权周等活动,传播法律知识,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在矛盾纠纷调解中,发挥宣讲员的优势,化解了众多矛盾,维护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禾丰镇宣讲团还构建了“维权+家教”双轨服务体系,守护妇儿权益。组建“芳华守护”服务联盟,联动多部门,开发服务包,建立三级预警机制,为妇女儿童构筑防护网。创新家教服务,开展入户指导和集体宣讲活动,举办线下/线上家长课堂,让科学育儿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一场接力赛,禾丰镇妇联将继续以家常话讲透大道理,用身边事传递真信仰。”禾丰镇妇联主席李雯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像禾丰镇一样来自基层的妇女们正以柔肩担重担的魄力与拼搏,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为实现中国梦注入磅礴的巾帼力量。
来源:江西妇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