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智库建设再上新台阶,公益慈善研究院与研究基地揭牌成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7 09:45 1

摘要:近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举办的“十五五”慈善事业发展规划暨慈善智库建设交流会在京召开,《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获悉,中国慈善联合会与民政职业大学共同筹建的公益慈善研究院、公益慈善研究基地在会议上正式揭牌成立,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常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

慈善智库建设交流会现场/活动方供图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文君 北京报道

近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举办的“十五五”慈善事业发展规划暨慈善智库建设交流会在京召开,《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获悉,中国慈善联合会与民政职业大学共同筹建的公益慈善研究院、公益慈善研究基地在会议上正式揭牌成立,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常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会长张春生等百余位政府、学界、行业代表参会,围绕“十五五”慈善事业发展规划及AI赋能慈善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十五五”慈善事业发展将迈向新台阶

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常官在大会上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研究擘画“十五五”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蓝图意义重大。党中央对慈善事业的新定位要求以第三次分配作用为着力点,构建慈善事业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他指出,要坚持系统思维,将慈善事业的五年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展望有机结合。

慈善事业在“十五五”期间如何规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会长张春生作出了进一步阐释,“十五五”期间,慈善事业的政策制度体系将更加系统集成,慈善服务模式将更为创新多元,社区慈善将更受广泛重视,数字慈善将更加深度融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郑功成指出,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放大器”,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中具有独特价值。

对于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未来发展规划,郑功成认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需要立足社会主义制度与传统文化基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话语体系。构建“全民向善、全民行善”的大慈善格局,形成“三位一体”慈善模式——社会组织作为基石、专业知识构建主体、个人与民间力量提供补充。

郑功成特别强调,中国特色慈善事业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支撑下,立足本土、面向未来,为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助力中国慈善智库建设

公益慈善研究院、公益慈善研究基地在此次大会上正式揭牌成立,这两大研究机构分别从慈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慈善热点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并提供决策依据,为我国慈善智库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公益慈善研究院依托中国慈善联合会与民政职业大学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实务培训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理论研究、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重点难点研究,建设公益慈善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高质量慈善人才,制定公益慈善行业标准,开发公益慈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共同体。

民政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邹文开介绍,公益慈善研究基地是中国慈善联合会设立在民政职业大学的行业研究平台,是慈善行业组织与民政系统高校合作开展新型行业智库建设的重要载体。

公益慈善不仅需要专业人才作为支撑,更需要前沿理论的指引与实践难题的破解。

记者了解获悉,研究基地更专注于慈善领域基础性、前沿性、热点性问题,依托高校师生和行业专家开展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推出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李常官表示,民政部始终重视、支持慈善智库发展,希望慈善行业智库积极发挥理论研究基地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理论体系;发挥人才培养高地作用,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发挥文化传播阵地作用,积极弘扬慈善文化,提高社会各界依法行善、依法兴善的意识,讲好中国慈善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I赋能慈善,挑战与机遇并存

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公益慈善研究院、公益慈善研究基地的成立,无疑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与智力引擎。

AI浪潮下,慈善事业如何与人工智能更好地结合?在交流会现场,与会嘉宾们就“AI赋能慈善,行业应如何抓住时代机遇”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AI技术有优势深入慈善行业全系统、全流程,为公益项目、公益机构和组织赋能。”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在发言中表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健曾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在数字慈善的加持下,对公益组织来说,AI技术能够批量处理繁琐的基础性工作,大大提高优化了公益组织的运营效能和工作流程。对公益项目而言,AI技术的介入提升了公益捐赠匹配效率与精准程度,更好地链接捐赠者和受益人,

技术的背后,是数据鸿沟与伦理考验的现实挑战。

不少嘉宾指出,AI及数字科技在慈善领域的应用,依然存在数据与技术壁垒、隐私与伦理风险、资源不平衡,以及“最后一公里”困境等挑战,值得慈善行业和科技企业高度重视并共同探索解决。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产品与运营总经理罗海岳表示,当前行业仍面临着公益组织及项目数字化转型慢、技术人员匮乏、应用场景落地难等问题。

面对技术这把“双刃剑”,与会嘉宾们一致认为,慈善行业需要在技术、制度与人文之间寻找到平衡——通过构建行业专属AI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与协作、提升数字伦理保护等措施,推动慈善事业迈向智慧化与可持续发展。

“不忘初心是AI赋能慈善的根本,技术是手段,以人为本是目的,我们要构建一个‘技术+制度+人文’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慈善,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周如南说道。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