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春时节,武当山静乐宫前,69岁的覃献平凝视着千年宫阙的飞檐,太乙五行拳起势如云卷云舒。近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他,正续写母亲赵剑英(武当武术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传奇。“武当武术是母亲用生命守护的火种,我愿用一生让它重焕生机。”这句承诺背后,是两代
覃献平(中)带领学员在武当山静乐宫前练习武当武术。
暮春时节,武当山静乐宫前,69岁的覃献平凝视着千年宫阙的飞檐,太乙五行拳起势如云卷云舒。近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他,正续写母亲赵剑英(武当武术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传奇。“武当武术是母亲用生命守护的火种,我愿用一生让它重焕生机。”这句承诺背后,是两代人跨越半个世纪的文化接力。
破茧:从竞技场到传承路
12岁随母习武的覃献平,在武当内家拳宗师金子弢、形意八卦大师沙国政门下淬炼出融会贯通的武学体系。1980年,赵剑英以太乙五行拳打破“武当无拳”质疑的武林壮举,也在少年的心中埋下传承的火种。
1987年,覃献平从武汉体院摔跤教练班毕业后,成为郧阳地区摔跤队主教练。覃献平将武当内功心法注入现代竞技,创造出“丹田发力,四两拨千斤”的独特训练体系,把武当内家功夫之长融入实战格斗领域,形成了既尊重拳法又注重实战的独特风格。
执教期间,覃献平率队实现省赛六连冠,培养出13名武英级运动员,弟子李荣军更以武当桩功强化核心力量,仅训练10个月便击败全国冠军。竞技场的成功反而让覃献平更清醒:“摔跤让我看清传武必须突破玄学迷雾,找到科学化、标准化的生存路径。”
破壁:解码千年的现代转型
2007年,覃献平发表《武当武术产业化道路初探》,剑指传统武术“秘而不传”的痼疾。他在静乐宫开启的传承实验,如同将千年典籍转译为可操作的现代密码:如“丹田炼气”转化为核心肌群训练原理,“阴阳转换”解构为攻防节奏控制,就此首创武当内养十三式标准化课程。这种基因解码使深奥的导引术成为可复制推广的养生产品,学员年均增长40%,央视《探索发现》镜头也记录下传统武学的现代蜕变。
更关键的突破在于构建开放传承生态。覃献平以政府非遗保护为基座,联动影视工作者打造文化IP,邀请武术名家建立技术标准,形成“技艺传承—文化传播—产业反哺”的闭环。当养生功法衍生出康养旅游、数字教学等新业态,传统武术终于跳出“师徒秘授”的窄巷,在都市健身市场找到生存空间。
破界:全球视野的文明对话
2010年,覃献平推动拍摄的纪录片《功夫大师》斩获美国传播家奖,镜头语言将太乙五行拳的哲学韵律传递至36国。此后的十年,他在加拿大温哥华设立首个海外传承基地,促成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开设武当武术课程,累计吸引5万海外学员。2017年柏林武术节上,德国《每日镜报》惊叹其弟子们的表演是“力与美的东方方程式”;2019年联合国总部展演后,《纽约时报》更评价“看到了人体小宇宙与天地韵律的共鸣”。
“真正的国际化不是招式传播,而是文明对话。”面对全球28国67个教学点的传承网络,覃献平如是说。他在米兰太极协会讲授“抱元守一”时,将其与意大利歌剧的呼吸控制技术交融;指导加拿大弟子时,用冰球运动的发力原理阐释“腰胯为轴”。跨越文明的解码,使太乙五行拳海外学员突破年度3000人,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鲜活样本。
站在静乐宫前的覃献平,身后是千年武当的云海松涛,面前是5G直播的现代教学场景。从母亲赵剑英在民间守望的星星之火,到如今全球涌动的传承之潮,两代人用一个甲子的光阴完成了武当武术的现代涅槃。随着太乙五行拳的拳风掠过元宇宙虚拟道场,在纽约中央公园晨练人群间流转,这部鲜活的武当传武故事再次印证了千年文明永续传承的核心——唯有以开放姿态重构文化基因,让传统智慧找到时代化的表达接口。(转自湖北日报)
来源:十堰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