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镇:织就“跨村联建”一张网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09:58 3

摘要:近年来,安城镇积极探索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打造融合发展区。通过实施党建联抓、治理联促、发展联动、干群联心,强弱村联姻,让联建村坐上了“同一条船”,乡村振兴呈现从中心村“一枝独秀”,到联建片区“竞相绽放”的生动局面。

近年来,安城镇积极探索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打造融合发展区。通过实施党建联抓、治理联促、发展联动、干群联心,强弱村联姻,让联建村坐上了“同一条船”,乡村振兴呈现从中心村“一枝独秀”,到联建片区“竞相绽放”的生动局面。

组织融合促党建联抓 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联合党委从“联”字上入手,在“合”字上发力,探索推动组织生活、决策议事、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效融合。依托现有办公场所或通过争取上级政策,逐步推动联合党委建设集中议事场所,推动联合党委集中办公。目前,兴安联合党委借助全省第三批街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实现13个联建村集中办公;天井联合党委集中议事场所已经打造完毕,东兴联合党委集中办公场所正在谋划推动中。跨村联建实施以来,各联合党委“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入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联合党委班子成员与联建村党员一起参加党员大会,轮值主持,共同开展主题活动,联合党委一家亲的氛围愈发浓厚。通过班子联强、干部联优,实现了联事联心,凝聚了联合党委的战斗堡垒力量,形成了“人人一把号、同吹一个调”的融合格局。

产业共建促抱团发展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兴安联合党委作为黄河滩区整村搬迁村,通过引导农户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通过分红、地租,保证了滩区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兴联联合党委以“土地入股+整建制托管+农业保险+保底分红”四位一体模式,建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平阴县安城镇宋庄村吉谷种植专业合作社,结成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共同体。天井联合党委成立后,聚焦各联建村产业定位不清晰、资源分散、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经过多次调研和深入商讨,注册成立共富公司——济南市天井食品有限公司,联建村林洼村以资金入股形式,享受企业分红。自2024年6月投产以来,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万余元,并带动周边20余名群众将就近就业。除了梨丸子加工产业,天井联合党委还成立了小官食品公司,2024年双鲜种植面积辐射周边四个镇街,种植面积达到1300余亩。此外,天井联合党委积极推进片区产业融合,建设农产品展销中心和电商直播间,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把全镇的农产品进行整合,实现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思路,实现了从“一村好”到“村村强”的发展布局。

资源整合促发展共享 积蓄持续发展动能

联合党委牵头,引导联建村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夯实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物质基础。兴联联合党委投资40万元建成覆盖五个村的卫生室。天井联合党委争取市级资金90万元,建设了农产品产销中心和电商直播间。在南栾、北栾、东平洛三村自来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中,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三村1880户群众的自来水管网铺设及配备安装智能水表,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喝上健康水、放心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此外,各联合党委整合便民服务大厅、村级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场地资源,实现民生服务开放共享。

治理融合促和美乡风 倡树精微善治模式

联合党委通过党建联抓,组织联建,班子联强,发展联动,难题联解,干群联心,推动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合力共治”转变,形成“1+1>2”的联村党委“硬核力量”。天井联合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探索实施精微善治“微网格+”治理模式,推广张天井村“微网格”管理经验,将党的建设、民生保障、法律服务、纠纷调解、应急救助等各类资源和治理服务辐射到户、到人,实现最小单位精细化管理,切实形成了“村在网中、户在格中、人在其中”的“微治理”格局。为鼓励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与乡村治理,联合党委挖掘成立了类似“红霞满天”“老肖说事”等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走访、政策宣传、服务群众等,在联建村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走出一条乡村善治、群众满意、共享共治之路。2024年,天井联合党委和东兴联合党委在统一村规民约的基础上,通过群众推荐、集中评议等方式,用统一的标准评、统一的标准奖,开展了联合党委第一届“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选树活动,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议事协商格局,形成了“邻望邻好,临盼邻高”的生动局面。

来源:掌上平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