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6岁的黄女士20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她硕士毕业后选择留校当一名“食堂阿姨”,月薪只有五六千,黄女士还在食堂里做了一个健康餐窗口,让菜品从“更少油、更少盐、更少糖”开始。学生亲切叫她“黄妈”。虽然工作没有编制和绩效,但是黄女士说:“不用脑力
26岁的黄女士20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她硕士毕业后选择留校当一名“食堂阿姨”,月薪只有五六千,黄女士还在食堂里做了一个健康餐窗口,让菜品从“更少油、更少盐、更少糖”开始。学生亲切叫她“黄妈”。虽然工作没有编制和绩效,但是黄女士说:“不用脑力劳动,比在大厂快乐”。
但深层次问题可能不是女硕士说的这样简单,更不是高层次人才积极脱下孔乙己长衫,放下身段去就业,虽然黄女士20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但专业是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妥妥的掉入了天坑专业,许多天坑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基本没有多少选择。她同期毕业的北大理工科同学那可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是华为、腾讯、阿里等各大企业争抢的高薪人才。而黄女士则陷入了就业困境。
反观现在许多天坑专业不管是981还是211 ,毕业后只要进不了体制或者没有背景,那就业前景就很不乐观,甚至比不上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专科学生。以黄女士的新闻传播学为例,现在全国许多知名主播都下岗或改行了。那留给本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还有多少。现在许多媒体宣传就业难,比如985毕业生去送外卖,211大学的去摆摊等等,所以要大学生要放下身段。其实根本不是985、211等名校毕业生就业难,而是天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许多天坑专业要么就业需求饱和要么缺乏就业前景。
大学设置大量天坑专业的根本原因是,许多大学对社会人才需求完全脱节,同时对自己学生就业率高低毫无责任。反而为了扩大学校规模争取国家经费,甚至为保住许多学阀既得利益,大量设置和保留不用多投入就能招生的天坑专业,什么公共事业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新闻传媒、艺术设计等等,这专业名字取的高大上,就业却很难,让许多优秀的大学生步入社会才知道自己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很难就业。一切都要再从头开始。所以改革我们的大学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避免普通家庭花巨资培养大学生,毕业却不到工作的怪现象。
来源:边陲胡杨qq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