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全票罢免!尹锡悦惨淡落幕,15人核心团队三小时内火速切割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6 00:40 4

摘要:2025年4月4日上午11时22分,韩国宪法法院8名法官以全票通过总统弹劾案,宣布尹锡悦即刻被剥夺职权。这场持续111天的政治风暴,最终以这位曾被称为“铁腕检察官”的总统黯然退场告终。随着青瓦台前象征总统权力的凤凰旗缓缓降下,韩国政坛迎来了一场深刻的权力重构。

2025年4月4日上午11时22分,韩国宪法法院8名法官以全票通过总统弹劾案,宣布尹锡悦即刻被剥夺职权。这场持续111天的政治风暴,最终以这位曾被称为“铁腕检察官”的总统黯然退场告终。随着青瓦台前象征总统权力的凤凰旗缓缓降下,韩国政坛迎来了一场深刻的权力重构。

尹锡悦的政治崩塌始于2024年12月那场仅维持6小时的“戒严令”。彼时,他以“国家安全”为由调动军队包围国会,试图通过极端手段压制在野党,却因军队执行不力沦为国际笑柄。装甲车在首尔街头停滞不前,特战队员被民众夺枪的画面在社交媒体疯传,这场被网民戏称为“无限制整活大赛”的事件,成为弹劾案最直接的导火索。

宪法法院的判决书明确指出,尹锡悦的戒严令不仅程序违法,其本质更构成“内乱罪未遂”。8位法官一致认定,总统滥用职权严重破坏宪法秩序,特别是其试图切断国会电力、派遣空输部队镇压议员的行为,已触及韩国民主制度的底线。判决生效仅3小时,总统办公室秘书室长郑振硕等15名核心幕僚集体请辞,标志着尹锡悦政治集团的全面瓦解。

作为这场政治博弈的最大赢家,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在国会发表讲话时,展现出罕见的克制与反思:“这是宪政史上的悲剧,我们所有人都需为制度失灵承担责任。”这番表态与其2023年绝食24天时的激进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却暗合了民众对“清算政治”的厌倦。

现年61岁的李在明堪称韩国政坛的“生存传奇”。2023年颈部遇刺后带伤演讲、2024年戒严令颁布时翻越国会围墙直播“勤王”,这些戏剧性场景塑造了他“耐刺王”“直播勤王第一人”的民间形象。而今,他正将这种草根韧性转化为政治资本——最新民调显示其支持率达51%,远超国民力量党潜在候选人。

曾试图打破“青瓦台魔咒”的尹锡悦,最终未能逃脱韩国总统的宿命。这位将办公室迁至龙山国防部的总统,卸任后不仅失去刑事豁免权,还将面临更严峻的司法审判。4月14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将以“内乱罪”对其立案,若罪名成立,最高可判死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尹锡悦的检察官出身反而成为定罪的关键证据。法律界人士指出,其2024年调动军队时签署的密令、与国防部长的通话记录等证据链完整,加之宪法法院已认定戒严令“重大违宪”,刑事定罪几无悬念。这位曾将两位前总统送入监狱的“司法屠夫”,或将亲自体验自己缔造的审判逻辑。

随着权力更迭,总统府选址再成焦点。尹锡悦任内将办公地迁至龙山国防部,试图以“开放政府”形象破除青瓦台的政治诅咒。如今这座背山面水的建筑却成其政治失败的见证,而在野党更倾向回归青瓦台——不仅因该地象征意义深厚,更因尹锡悦将其改造为市民公园后,重回故地可塑造“拨乱反正”的意象。

但李在明团队面临两难:若延续龙山办公,等于默认前任政策;若重启青瓦台,则需收回已开放五年的市民空间。有观察家推测,其可能效仿文在寅未竟的构想,选择光化门作为折中方案,既可延续“贴近民众”口号,又能规避历史包袱。

根据宪法,韩国须在60天内举行大选。尽管李在明民调领先,其司法隐患犹存——涉嫌违反选举法的案件已进入终审,若最高法院定罪,将丧失参选资格。而保守派在尹锡悦倒台后陷入群龙无首的困境,潜在候选人支持率均未突破个位数。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制度性困局:总统权力过大催生“复仇政治”,检方特权成为党派斗争工具,这些结构性问题在尹锡悦事件中暴露无遗。正如李在明所言:“需要重建的不仅是政权,更是让权力回归制度的框架。”

这场政治地震的余波仍在扩散。尹锡悦的结局印证了韩国民主的韧性,也揭示了其脆弱性——当总统试图以非常手段突破制度约束时,宪法法院、在野党与公民社会的合力将其拉回正轨。但如何避免“青瓦台魔咒”演变为“龙山循环”,仍是这个国家未竟的课题。随着六月大选临近,韩国正站在制度重构的历史路口,其选择或将重新定义东北亚的政治生态。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