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肇庆市广宁县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县综治中心通过构建“资源整合、部门联动、闭环运行”的协同机制,在欠薪问题化解中探索出“情理法融合+专业化调处”的广宁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
近年来,肇庆市广宁县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县综治中心通过构建“资源整合、部门联动、闭环运行”的协同机制,在欠薪问题化解中探索出“情理法融合+专业化调处”的广宁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快速响应,协调联动
2025年2月,广宁县综治中心收到施工方薛某关于工程款支付问题的诉求。接到反映后,县综治中心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协调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信访局等常驻部门组成联合调解小组,开展讨论并制定应对策略。
深入调查,精准把脉
联合调解小组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合同、询问当事人等方式,全面梳理纠纷脉络。针对工程款支付方式、时间节点、违约责任,以及部分项目因设计变更、工程量调整导致的补充协议缺失等核心问题,各部门结合职能展开专业调处。县法院通过调取类似案例,指出逾期支付工程款可能面临的违约金赔偿及信用惩戒风险;县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视角,强调拖欠工程款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潜在损害;县公安局从社会稳定角度,预警矛盾激化可能引发的治安隐患;县信访局结合群众诉求,提出“分阶段验收+分批次支付“的调解方案,避免矛盾激化;县司法局依据《民法典》,对调解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协助双方完善补充协议条款。
多轮协商,达成共识
在掌握争议焦点后,调解小组启动“背靠背“沟通机制。面对施工方薛某的强烈不满,调处人员采取“共情倾听+专业释法“策略多次安抚解释。经过一个月多轮面对面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欠款方承诺7天内完成资金筹措,薛某同意减免部分滞纳金并配合签订补充协议。调处人员通过“法律+情感“双线劝导,既维护了施工方合法权益,又为发包方争取了缓冲空间,成功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广宁县综治中心此次实践,彰显了多元协同治理的强大效能。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快速响应、部门联动、多元调解、情理法融合的工作方法,既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又能避免矛盾升级,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模式。
来源:肇庆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