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销法沱之后,畅销法德,远销东欧的云南沱茶大家族

360影视 2024-12-04 13:35 5

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销法沱在法国市场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出口量已突破上百吨。要知道,此时的香港市场出口量也不过 20 吨。随着欧洲市场的不断拓展,销法沱的保健药用功能与法国民众的品饮需求愈发不相匹配。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总经销方要求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

20 世纪 90 年代,销法沱在法国市场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出口量已突破上百吨。要知道,此时的香港市场出口量也不过 20 吨。随着欧洲市场的不断拓展,销法沱的保健药用功能与法国民众的品饮需求愈发不相匹配。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总经销方要求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方)丰富产品线,开发新的袋泡茶产品。

得益于英式红茶与立顿的广泛推广,品饮方便的袋泡茶一直是西方茶叶市场的主流形式,消费比例高达 90% 以上。然而,这种袋装销法沱看似只是将沱茶打碎装袋,却在当时给云南方带来了不少麻烦。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袋装销法沱竟然创造了一场比传统销法沱更为辉煌的销售奇迹,还直接促使普洱茶在德国火爆起来,乃至远销东欧。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聊聊那段鲜为人知的普洱茶在欧洲的销售历史。

袋装茶的制作需要原料与滤袋。云南方不缺沱茶,将沱茶打碎也并非难事。但当时袋装茶滤袋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立顿手中。要生产这种滤袋,不仅需要从国外进口造价高昂的生产设备,而且由于涉及商业机密,有些设备还不一定能出口到中国。

陷入困境的云南方,只好请销法沱的欧洲总代理甘普尔出面沟通解决。1991 年,第一台意大利产袋泡茶生产设备 “IMA 机” 顺利抵达云南。这台全自动设备能够自行装袋、折叠、封盒、装箱,功能强大,价格也高达 48 万美元。云南方需要以日后生产的袋泡茶产品,逐步偿还这部分购置设备款。

图源普洱杂志,下同

有了机器,云南方又被一张小小的过滤纸难住了。原来,早期的袋泡茶滤纸需要用化学黏结剂热封口,冲泡时间长了化学物质可能会融化,既不健康又不环保。而进口的这台设备采用机械叠压封口,无需使用热黏结,更加环保的同时,对滤纸的技术要求也更高,绝大部分造纸厂都无法生产。

为了给这台设备找到适配的包装滤纸,云南方遍寻全国。后来,在杭州新华造纸厂按要求进行技术改造后,终于成功试制出这种非热封袋泡茶滤纸。然而,新问题又接踵而至 —— 这台外国机器的打孔标牌、印刷、分切等规格与国内不匹配。

无奈之下,云南方又花费 24 万美元,在英国专门购置了成套设备,还在昆明茶厂设置了一个独立车间,专门用于制作袋泡茶标牌。历经重重困难,这条造价昂贵的袋装销法沱生产线终于大功告成。此时的云南方对未知的市场有些忐忑,好在法国市场并未让人失望。

1992 年,第一批袋装销法沱试销法国,立即受到当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这批茶虽是将往年囤积的成品沱、残缺沱、陈沱等统统打碎装袋,但口感却丝毫不差。法国人更是认为这些陈化过的熟茶 “口感好得不得了”。

引爆市场后,法国方随即下达海量订单。云南方也开始马不停蹄地生产袋装销法沱。货物一送到欧洲总经销手上,就往法国近 2000 家超市配送。每 10 分钟就能卖光一个货柜(一个货柜装载 580 件,一件 96 盒,一盒 20 包袋泡茶)。仅出口第一年,就向法国市场投放了 113 万盒袋泡茶,依然供不应求。

这些茶品的运输也颇为不易。需要先向铁道部申请运输计划等手续,然后从云南经铁路运往沿海,途径港澳,货轮出海后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地中海,最终抵达法国马赛地区,水陆两路兼程,总耗时一个半月。

每逢圣诞节或西方重大节日,袋装销法沱还经常出现井喷式购买的盛况。因此,法国方不止一次提出空运补货应急,让茶品转运香港后立即乘货机飞往法国。每个货柜 22 吨,一轮运输费用折合约 60 万人民币,已经高于货值,但法国方依然乐此不疲。销法沱的魅力与价值可见一斑。

到了 1996 - 1998 年,袋装销法沱的销量达到巅峰时期。算上后来陆续进口的和重庆茶厂处理下来的设备,8 台袋泡茶机器以每分钟 180 袋、三班倒 24 小时不停机的态势生产,最后也只完成了 70% 的订单。仅 1997 年一年,出口额就高达 8400 万美元。

以袋装销法沱为代表的云南沱茶,创下了多个中国外贸史记录:首次整机空运茶叶;出口量占比最大的中国袋泡茶;在 “DISTRIBORG”(当时欧洲最大食品经销公司,甘普尔参与组建)的 1 万多种商品中,单项利润最高的货品。

1995 年,在甘普尔先生开发云南沱茶花式产品的提议下,“西洋参云南沱袋泡茶” 率先问世。此前云南方还担心 “茶性解药”,没想到温和的熟茶竟和西洋参异常匹配。这也是甘普尔最喜爱的一款茶品,每次出差时都会随身携带一盒。

这款参沱茶,一盒里有 20 袋,净重不过 40 克,在法国却能卖到 7.4 欧元,当时约合 100 多元人民币,价格比原版袋装销法沱高不少,却受到了注重养生保健的法兰西老人们的喜爱。有个老头还给甘普尔写信说:“喝了这个茶,老头都能上树了!”

新品赢得开门红后,此后云南方又研制出了茉莉玫瑰云南沱袋泡茶、茴香金桔云南沱袋泡茶。这些新茶品以陈年云南沱茶为主料,同时加入了极具云南特色的优质品种,如云南大叶玫瑰、云南小金桔等,正是欧洲市场喜爱的花草型拼配茶,都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袋装销法沱风靡法国,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喝茶的人,远比吃 “药” 的人要多得多。而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销法沱的魅力,德国、意大利都计划引进云南沱茶,一场席卷欧洲的普洱茶热潮即将拉开序幕。

1997 年 10 月,第 82 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经验丰富的意大利客商 “Massimo・Maog”(马克西姆・马高基,以下简称马高基),联络上了深圳富华公司,希望能定制一批云南沱茶在意大利和东欧国家销售(以下简称销意沱)。

或许是因为市场需求不同,双方经过多次商议后,最后决定制作生茶,这也是销意沱与销法沱大家族最大的不同之处。1998 年,通过富华公司的牵线搭桥,100 件试销的下关产云南沱茶抵达意大利的港口城市 “TRIESTE”(里雅斯特)。

销意沱沿用了销法沱的黄白外观,不过包装上没有写 “Tuocha”,而是标识了 “GREEN TEA”(绿茶)。原来,当时甘普尔已经签署了为期 20 年的云南沱茶欧洲总经销合同,并把 “TUOCHA” 注册成商标,还在欧洲雇佣了大批经济警察,围追堵截 “蜂腰沱茶”“重庆沱茶” 等其他沱茶。这也是重庆茶厂后来把昂贵的袋泡茶机器处理给云南方的原因。

为了避嫌,销意沱用的是 “GREEN TEA”,2004 年后又改为了意大利文 “té verde”。之所以不写 “PUER TEA”(普洱茶),有说法认为是外国人觉得生茶与绿茶口感相似。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普洱茶一词多指熟茶,直到 2006 年以后国内才逐渐承认生茶也是普洱茶。

销意沱除了在意大利售卖外,也从集散地里雅斯特市四处分销,转售到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等东欧国家,尤其受到前南斯拉夫地区和土耳其人民的欢迎。

其中塞尔维亚族和穆斯林人民的饮茶习俗悠久而独特。他们会先用小锤子将这些紧压沱茶慢慢敲成碎末,再放入锅中煮饮,并加入糖、蜂蜜、薄荷等调味,汇成一种复合型很强的调制茶饮。

还有一部分销意沱流向了俄罗斯。俄罗斯也是一个隐藏的茶叶消费大国。茶叶一词在俄语中读作 “恰依”,与汉语发音极其相似。中国茶在俄罗斯的历史悠久。1638 年,俄国沙皇让大臣赠予蒙古可汗礼品时,收到了 4 普特(约 128 斤)的中国茶叶回礼。尝到茶叶美妙的沙皇,随即开始了与中国的茶叶进口贸易史。

在茶叶发展史上,俄罗斯的情况和英国很相似。由于路途遥远,价格昂贵,当时只有俄罗斯贵族能经常享受中国茶叶。后来随着交通发展与时代进步,茶叶的阶层属性逐渐退化,逐渐走入大众,形成了接近于英式下午茶的品茶风格。喝茶时会配上提拉米苏、巧克力等精致糕点,边吃边喝。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人最常喝的是红茶,却称其为 “Black Tea”。这是因为在俄罗斯人口集聚的地区,使用的多为 pH 值偏高的碱性水。用这种水冲泡红茶,会使茶汤中的多酚类和茶红素等物质迅速氧化,形成大量茶褐素,改变茶汤的颜色和滋味。

俄罗斯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当地人在大量使用高热量食物御寒的同时,也给身体造成诸多负担。而茶褐素是茶多酚的氧化产物,结合油脂的能力比茶多酚更强,可抑制油脂被人体吸收,并使其排出体外,实现 “刮油” 的效果。

这种强大的保健功能,或许才是茶叶在俄罗斯经久不衰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苏联都是中方最大的红茶进口国。中国用小小的茶叶换来了大量工业品。50 年代还曾创下 2000 吨茶叶换来百架 “米格” 战斗机的壮举。

1973 年,省茶司专门在昆明跑马山建起拼配厂,用来简单调配双江、凤庆和昌宁等地区的红茶,并发往上海、广东这两大中国茶叶出口口岸。在这里,国有拼配一厂和国有拼配二厂会将滇红和其他省的红茶二次调配,并将这些管制物资出口到前苏联、波兰,换取宝贵外汇和各类稀缺物资。

德国市场的得与失

鲜为人知的是,销意沱在法兰西火爆之后,德意志也曾短暂吹起一阵普洱茶热。德国是发达国家,饮食习惯上以香肠和啤酒闻名。这里的人民在生活富裕的同时,也面临着肥胖、高血脂等富贵病的困扰。而有着减肥、降血脂等特殊保健功效的普洱熟茶,1998 年一经引入德国,就迅速引爆了这里的市场。

由于历年外销市场的库存积压,当时省茶司仓库里有诸多陈年优质茶品,如当年出口日本的 Y562、Y671、421,还有大量特级散普。而势头强劲的德国市场,每天都会给省茶司发五六份传真订单,接到的电话订单则更多。据省茶司当年的销售人员回忆,当年订单最少的时候,也有 2 - 3 吨的普洱散茶,而最多时每天都能外销 20 吨。

现有茶品卖空后,财大气粗的德国人买茶都是先付款,后拿货。有时普洱茶还在生产线上紧张生产,全款就已经打到公司账户了。由于德国市场要货时间紧,传统海运又太慢,省茶司便借鉴此前经验,与航运公司合作,将成吨的普洱茶直接空运到德国的 Hamburg(汉堡)和 Bremen(不莱梅)等地区。

一时间,普洱茶风靡德国,被看做是健康生活的象征。很多饱受肥胖困扰的中年人还广泛宣传起普洱茶,引来了波兰和奥地利等国的注意和试销。那几年的欧洲普洱茶市场,出口量总计近千吨,创汇无数。

值得反思的是,欧洲方在德国普洱茶市场推广早期涉及了虚假宣传。很多人喝了之后发现功效并没有推销时的那么好。之后一篇专业爆料更是直指普洱熟茶生产卫生条件不达标的问题。光环破灭后,普洱茶在极短时间内就退出了德国市场,宛如昙花一现。

客观地去看普洱茶在欧洲的那些年,市场虽好,但外国人其实并不懂得如何品鉴茶中滋味,更多地是以药物的身份看待普洱茶。云南沱茶都是在药店的专柜里销售的。后来袋泡茶的出现虽弥补了这点,但也让中国茶失去了传统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国家对茶叶等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也是出了名的苛刻,对农残、水分、重金属等都有严格标准。而下关茶厂在做销法沱时也都是按最严格的标准,省茶司也是无比重视。1996 年改制后还专门成立了沱茶部,最大限度保证销法沱的品质稳定。

因此,销法沱出口数十年来,从未被查出食品安全问题。而其他茶品是很难做到这个程度的。如 1996 年时就有一批出口级滇红,被欧洲海关发现农残超标并通报批评,直接导致次年的滇红外销市场进入冰河期,几家国营茶厂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影响深远。

好在,行业吸取了这些惨痛的教训,不断提高茶叶品质。在诸多茶企与整个行业的努力下,2008 年,同庆号普洱茶作为 “国礼茶”,被温家宝总理赠送给来访的英国首相戈登・布朗;2009 年 “G20” 峰会期间,云南普洱茶企生产的 “龙润普洱・国礼茶”,被外交部赠予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

2009 年,世界知名媒体《美国时代周刊》发表《普洱茶 —— 中国下一个抢手货?》的文章,对普洱茶做出卓越评价:“法国盛产香槟,墨西哥的龙舌兰酒闻名,意大利的奶酪和帕尔马火腿令人垂涎,而如果中国也像以独特优质的食品享誉世界,那就会是普洱茶。”

未来的普洱茶,必将以更优秀的品质与崭新的姿态,重新回到世界大舞台。

来源:陆离茶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