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都统署旧址(下):堂前浩气安疆土,宅内温情鉴吏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06:32 2

摘要:通过一扇双开的玻璃门向北望去,可以看到都统署的第三进庭院。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庭院里的树木,早春时节树叶尚未长出。庭院中有一条石板路,两旁摆放着几个大型的铜缸。远处的二堂,红色的柱子和灰色的墙壁,屋顶有翘起的飞檐,阳光从上方照射下来,给整个庭院增添了一种宁静和

(续接上文·辕门映日怀勋业,大堂擎云鉴吏风)

回望仪门,笔直的甬道延伸至仪门,路面整洁,两侧是整齐排列的树木,树干笔直,枝叶茂密,为小路提供了阴凉。阳光透过树叶,在路面上投下斑驳的树影。

通过一扇双开的玻璃门向北望去,可以看到都统署的第三进庭院。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庭院里的树木,早春时节树叶尚未长出。庭院中有一条石板路,两旁摆放着几个大型的铜缸。远处的二堂,红色的柱子和灰色的墙壁,屋顶有翘起的飞檐,阳光从上方照射下来,给整个庭院增添了一种宁静和古朴的氛围。

穿过大堂后面的通道,进入第三进院落,这里的主体建筑是二堂。二堂相对大堂规模稍小,但同样庄严肃穆。它是都统处理日常公牍、与幕僚商议重要事务的地方。二堂左右也设有厢房,可能用于较为私密的办公事务或者作为小型的会议室,供都统与亲信下属深入探讨问题 。

二堂院东厢房与西厢房相对,位于二堂的东两侧,与二堂、西厢房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空间。东西厢房分为南厢房和北厢房,中间有过道门相分隔。

二堂院西厢房的南厢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硬山布瓦顶,原为都统署“右司”办公地,下辖米局、督催所、马册房等分支机构,是负责管理察哈尔八旗四牧群旗民粮秣、催征、马政、钱粮、田亩等事务的机构。

察哈尔都统署二堂的东西厢房讲述着都统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职能转变,以及对察哈尔地区政治、军事管理的关键作用。呈现察哈尔地区在清代以来的社会风貌、民族融合场景,以及张家口在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展现察哈尔都统署及相关区域的深厚历史底蕴。

清代察哈尔都统设置: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清政府设立察哈尔都统,驻张家口。都统负责察哈尔八旗军政、民政等事务,兼管大同、宣化总兵等,并监督相关机构、统辖驻防官兵。察哈尔八旗游牧驻防范围涵盖今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盟南部及张家口长城以北等地。从乾隆二十六年至宣统三年的 150 年间,清政府任命 60 任都统、31 任署理都统,部分副都统获升任,个别人员多次履职。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清政府设立察哈尔都统,驻扎张家口,负责当地军政事务,构建起区域管理体系。1911 年,同盟会员于张家口发动辛亥起义,给清王朝统治以沉重打击。1937 年,日军侵占张家口,扶持伪政权,百姓苦不堪言,与此同时,中共领导晋察冀抗日武装开辟根据地,顽强抗击日寇。1945 年,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张家口成立,推动内蒙古迈向自治,掀开地区发展崭新篇章 。

大沽口保卫战和京郊八里桥阻击战,是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悲壮篇章。1858 年起,大沽口守军多次抗击英法联军,1859 年在僧格林沁指挥下,清军重创敌军,取得大沽口保卫战的重大胜利。1860 年,英法联军再度进犯,在京郊八里桥,清军骑兵虽奋勇冲锋,但因装备悬殊而战败。两场战役中,中国军民以无畏勇气,展现了维护国家尊严、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

二堂院西厢房的北厢,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布瓦顶。原为都统署“俸饷房”,后称“筹饷局”。是负责管理察哈尔八旗四牧群筹集军饷的机构。

北方陆路商埠——察哈尔:张库商道,南起张家口,北至库伦,全长1400多公里,是北方的一条南北大通道。以元代所设“驿路”逐步形成,明代“贡互市”使其发展,而将其推向兴盛则得益于清代的军台。这条线路基本沿着清朝所设通往蒙古各地的各条军台驿站,并伴随着国家的发展不断向前延伸,直至俄罗斯及欧洲大陆,将南方丝绸伸至福建、广东逐渐演变为晋商的国际茶商路。

茶叶之路的核心路段,被视为北方丝绸之路,历史悠久的古商道。促进了张家口的商贸发展,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成为中国中等物资和商品贸易的主要通路口岸,享有“旱码头”和“皮都”之称。北方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成为中国中等物资和商品贸易的主要通路口岸,享有“旱码头”和“皮都”之称。

京张铁路于1909年建成,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首条中国人自主设计与建造的干线铁路,其“人” 字形线路,解决了复杂地形难题,彰显国人智慧。1911 年12月,同盟会员在张家口发动察哈尔辛亥革命起义,尽管失败,却有力冲击清王朝统治。察哈尔还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如抗日英雄吉鸿昌,坚决抗日,宁死不屈;民间音乐家冯子存,改良笛子演奏,推动传统音乐发展。

二堂院东厢房的北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布瓦顶。原为都统署“游牧处”,负责管理游牧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及各牧场的机构。

日伪统治时期的察哈尔: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加紧侵华,8月 27日侵占张家口。察哈尔省政府官员撤离,成为流亡政府,辗转多地。察哈尔都统署先后被伪蒙南自治政府、伪蒙南政厅(后改为宣化省移驻宣化)占据,还被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德王占用,改称“德王府”。在此期间,日伪主政者鱼肉百姓、掠夺资源。但同时,中共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武装依托大南山、海陀山等开辟抗日根据地,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立下不朽功勋,为抗战胜利带来希望 。

1939年9月1日,蒙古、察南、晋北三个伪政权在张家口合并,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其改称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统辖5盟2政厅3市,覆盖32县36镇,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525万。该伪政府设在长青路,采用成吉思汗纪元,以四色七条旗为旗帜。旗帜中,红色代表日本,蓝、白、黄分别代表蒙、回、汉,暴露出以日本为核心的傀儡本质。

东厢房的南厢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硬山布瓦顶,原为都统署“左司”办公地,下辖派差房、户口房、档案库等分支机构。是负责管理察哈尔八旗四牧群旗民户口、婚姻、治安、派差、稽查盗匪、档案管理等事务的部门。

“左司”内为“从察哈尔走向新中国”的展览。展览通过历史文献、实物展品、图片影像等形式,梳理察哈尔地区在近现代史上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突出其在民族解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以及最终融入新中国建设的历程。

解放战争时期的察哈尔:1945年8月日本投降,八路军解放张家口,其成为晋察冀边区首府,察哈尔省民主政府在宣化成立,众多文化教育团体汇聚,张家口获 “塞上红都”“文化城”美誉,察哈尔省民主政府还为人民民主专政做了探索。11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在张家口成立。1946年10月,我军战略转移,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其仍为察哈尔省省会,察哈尔都统署成为省政府驻地。

张家口解放后,华北联合大学、晋察冀日报社等团体、学校迁入,延安文艺界人士也纷至沓来。到1946 底,张家口文化空前繁荣。艾青写诗赞美此地。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校数量大幅增加。

新华广播电台从这里向全国播音,众多革命报刊、文艺书籍出版,首部两卷本《毛泽东选集》也在此编印。文艺团体带来新剧目,张家口成为解放区文艺中心,获国内外媒体盛赞。

抗战胜利后,张家口成为内蒙古自治运动重要阵地。1945年,在张家口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推动自治运动发展。1949年12月,解放军解放张家口,成立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同期,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驻张家口办事处改名。1952年11月,中央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其辖区被分划,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迁往归绥。

察哈尔都统署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历史承载地,是张家口市近现代重要文物遗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年的建置史和250余年的建筑史,使其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沉积了厚重的历史故事。

察哈尔都统署二堂位于中轴在线,处于大堂之后、后寝之前,是四进院落中的第三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檐部出平顶,悬山布瓦顶。历史上,二堂是处理公牍、读书之处。

二堂的东耳房原为“折房”,名称源于清代的奏折,是负责起草奏折、公文的机构,属于辅佐都统日常工作的重要部门。

二堂的西耳房原为“印房”,是掌管都统衙署印鉴的部门,职能相似于办公厅,印房由一协领主事,兼理吏、礼事务,职责为执掌都统印信以及协办礼仪人事事务。

二堂院的正堂为二堂,亦名“退思堂”、“思补堂”。“退思”出于《左传·宣公十二年》:“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有遇事深思熟虑助其不足之意,这里是都统日常办公的地方。廊前明柱上悬挂着“居位常思民苦,为臣不忘国恩”的对联。

1928年,国民革命军占领北平,6月1日,国民政府将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改为察哈尔省,废除都统署与都统制,采用省主席制。原察哈尔部分县划归绥远,直隶省口北道 10 县划入察哈尔,加上原 6 县,共辖 16 县 3 设治局,省会张家口。省政府仍驻原察哈尔都统署。期间,民国政府任命 11 任省主席,多由新军阀担任。1937 年 8 月,日军占领张家口,察哈尔国民政府被击溃。

国民党政府时期(1928年-1937年)历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赵戴文、李培基、杨爱源、刘翼飞、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

1928年,国民政府将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改制为察哈尔省,废除都统署与都统制,以省主席制管理。对区域进行调整,部分县与绥远互换,还纳入直隶口北道部分县。省政府仍驻原察哈尔都统署。这一时期,先后有 11 任新军阀出身的省主席上任。1933 年,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日。1937 年 8 月,日军占领张家口,国民政府在察哈尔的统治崩溃。

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管辖区域包括: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八旗四牧群,以及张北、沽源、康保、商都、集宁、多伦、兴和、陶林、凉城、宝昌和丰镇11个县。察哈尔地方建置日益完善,是北洋时代边疆政区改革关键的一步,察哈尔逐步向内地行省转化。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张家口设察哈尔都统,其成为察哈尔特别行政区行政首脑。北洋政府共任命 18 任察哈尔特别区都统或署理都统,多为军阀大吏。因军阀混战,都统随各派系实力更迭。察哈尔都统对当地军事、政治等发展影响重大,期间张家口城市建设有一定进展。最后一任都统张之江,推动张家口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北洋政府时期察哈尔都统对张家口影响深远 。

二堂中间明间设有通向内宅的槅扇门。

穿过二堂中间明间的槅栅门,边来到了第四进院落,位也就是察哈尔都统署的后部,处于整个建筑的中轴在线后端,符合中国古代官衙 “前朝后寝” 的布局原则。现存四进院落中的后寝部分,中轴在线有后寝正房,左右配以耳房、厢房,形成相对独立、安静的居住空间。

整个正房小院是都统的居住之处,称为内宅。为都统及家眷的生活之所,衙署办事人员无故不得入内。现存建筑面阔五间,前檐明间出卷棚抱厦,与三 间东西厢房平顶相连

后寝正房门的两侧悬挂着“萱堂雏燕无风扰,柳黛瓶华诗月来”的对联,描绘出一个充满生机与诗意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高雅精神世界的追求。

正房与厢房有连廊相连,东侧为东厢房,廊前明柱上悬挂着“汉蒙箴言装满笈,轻风卷页慧心开”的对联,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与智慧的阅读图景,蕴含着丰富而积极的寓意。不仅赞美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强调了阅读对个人智慧提升的重要意义,鼓励人们跨越民族界限,汲取多元文化养分,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成长。

西厢房廊前明柱上悬挂着“主人会客谈天圣,奴仆伦牕待月来”的对联,描绘了察哈尔都统署内宅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映像出封建等级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们对宁静美好时刻的共同向往。

参观了察哈尔都统署的内宅院之后,穿过二堂,回到二堂院既能感受到整个察哈尔都统署的宁静也能感受到一分森严。

眼前的大堂中间明间,给人一种宁静、庄重的感觉。

察哈尔都统署旧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自建成以来,这里先后作为察哈尔都统署、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署、国民政府察哈尔省政府、伪察南自治政府、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因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入驻,故又称 “德王府”)、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新中国察哈尔省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驻地 。

它不仅是清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更是张家口乃至整个察哈尔地区历史变迁的有力见证者。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严谨的布局规制,对于研究清代官衙建筑、京西地域文化以及边疆地区的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拍摄于2025-02-26)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来源:牛爷走四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