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众所周知,人们一直对盗窃粮食的老鼠深恶痛绝,可生活中有一类害虫,它们直接啃食粮食,还在粮食中排泄、蜕皮、死亡,甚至会引发粮食霉变,危害远比老鼠要大得多,它们就是仓储害虫。“它们”都有谁?又有哪些危害呢?本期就为你揭开几种赫赫有名的仓储害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众所周知,人们一直对盗窃粮食的老鼠深恶痛绝,可生活中有一类害虫,它们直接啃食粮食,还在粮食中排泄、蜕皮、死亡,甚至会引发粮食霉变,危害远比老鼠要大得多,它们就是仓储害虫。“它们”都有谁?又有哪些危害呢?本期就为你揭开几种赫赫有名的仓储害虫的真面目以及如何科学防制!
仓储害虫是指生活在仓库、加工厂等场所危害各种动植物性的储藏物、货仓、厂建筑、包装器材、仓储与运输工具及设备的害虫,其中,粮储害虫是仓储害虫中对人类影响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烟草的杀手——烟草甲
属于鞘翅目窃蠹科
一种世界性的储藏物害虫
也是著名的仓库、木材、
家具、书本、烟草、食品与药材害虫
幼虫长约4毫米,身体弯曲
密生细毛,头部淡黄色
成虫身体卵圆形,长约3毫米
红黄色至红褐色
生活习性
烟草甲食性杂,烟草、茶叶、
谷物的仓库是它们生活的乐园
成虫有趋光性
幼虫喜隐蔽在避光处或贮藏物中
取食或蛀食烟叶和茶叶
也为害谷物,豆类,油料等粮食
烟草甲以幼虫越冬
喜昏暗,常在黄昏飞翔
一般可活2-4周
一生能产卵100多粒
卵产在烟叶缝隙或粮粒凹陷处
每次产卵一粒
除了烟草甲
窃蠹科的仓储害虫
还有药材甲和大理窃蠹等
只吃粮食不喝水——米象
又称蛘子,属于鞘翅目象甲科
是一种常见的为害贮藏谷物的甲虫
成虫体长2.3~3.5mm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
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
触角顶端圆形
背面密布圆形刻点
米象绝对没有辜负它的名字“象”
食量巨大
当我们发现米象存在的时候
米象早已悄悄把我们的大米蛀空了
生活习性
米象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一年繁殖9代不成问题
成虫喜啃食谷粒
幼虫蛀食谷粒内部
不仅热衷于大米
小麦、高粱、玉米等谷物
也是它们经常光顾的食物
米象的生活环境中看不到水
但其对空气中的水分十分敏感
所以它靠长长的“鼻子”来感知环境
哪里黑暗
哪里潮湿它就往哪里爬
米象经常啃咬粮食
造成粮食品质下降
并且还会啃咬木材
再加上米象的繁殖能力超强
真是子子孙孙杀不尽也!
跟米象相似的还有它的同胞兄弟——玉米象
玉米象是中国储粮的头号害虫
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储粮害虫
本种与米象很相似
同属鞘翅目象甲科
不同的是米象体积瘦小
而玉米象体较胖大
玉米象成虫体长3~5mm,圆筒形
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
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
头部向前延伸呈象鼻状,称为“喙”
生活习性
玉米象分布遍及全世界
成虫主要为害小麦、
玉米、糙米及高粱
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
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受害重
一年约发生1-7代
既能在仓内繁殖
也能飞到田间繁殖
是一种最主要的初期性害虫
耐寒、耐饥力均较强
吃豆小毛贼——豆象
属于鞘翅目,叶甲总科
豆象科的通称
体长1~10mm,体卵圆
中小型,少数种类较大
身体各部密接
体被倒伏状细毛
触角11节
锯齿状或栉齿状
鞘翅毛有白、棕色
常形成斑纹,末端截形
生活习性
豆象类昆虫是豆科植物的可怕杀手
主要危害豆科植物的种子
它们生性活泼,善于飞翔
大多数种类在野外
部分在仓库内生活
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和仓库内
能全年繁殖为害
造成豆类大量损失
豆象多为单宿主
即“专宠”于某种豆科植物
少数食性广,为害多种豆类
它们适应性强,寿命特别短
平均只有7天
但繁殖能力和米虫不相上下
气候适宜时
一年能繁殖出九代子孙
因此可以说是祸害无穷
豆象类昆虫种类多
分布于世界各地
国内约有40多种
最常见的有
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和咖啡豆象
其实,由于储存不当
我国每年要损失8%的储备粮
而仓储害虫生命力强、抗药性好
对抗它们势必是一场
十分艰难的粮食保卫战
因此为避免粮食遭虫入侵
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防治仓储害虫
1 仓库死角“一网打尽”
工厂仓库全面检查,主要检查区域:有粉尘堆积的墙体缝隙、地面缝隙、仓库货架凹槽内,有长时间粉尘堆积处的墙角处。
2 寻找害虫痕迹
有长时间粉尘堆积时,必须用螺丝刀或其它工具把堆积物拨开查看堆积物内部是否有幼虫滋生。
3 勘察害虫孳生地
当发现成虫或幼虫时,说明周围可能存在孳生地,需要扩大范围查找。
4 掌握害虫信息
利用信息素进行监控检查,了解虫害种类。
5 寻求专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帮助
作为专业人士,根据仓储害虫的传播途径、生活习性等,他们通过采取物理监测、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为您“对付”仓储害虫,控制仓储害虫的发生和传播,有效降低损失。
专利视角下储粮害虫防治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
通过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提升粮食产能
全球国家粮食概况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省变迁及分省统计
科普知识 | 农药安全储存要求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