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娱签儿
编辑 | 娱签儿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个人媒体”
央视《新闻周刊》栏目播出本周人物“甲亢哥”的奇幻中国行时,拥有着700万粉丝的网红李美越,其面部却被全程打码。
这一官方“盖章”操作瞬间引发了全网热议,也因此揭开了一场由“翻译翻车”引发的网红人设崩塌大戏。
一个吃着中国流量赚的盆满钵满的越南网红,为什么要这般自掘坟墓?
在央视新闻播报“甲亢哥”的中国行直播中,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作为“甲亢哥”旅行的随身翻译李美越全程却被直接打上了码。
原来是因为李美越在为“甲亢哥”担任随身翻译时歪曲真相、用词不当而引发了全网争议。
李美越随后发布视频道歉,表示自己是不可能故意损害中国形象,解释道是为了节目效果以及文化差异导致的误会。
其还自称从事文化输出行业,代表中国文化出海,以后会更加努力,注意自己的言行。
我看完是真的笑了,搞成这样你还输出个啥啊?你能代表什么啊?别再努力了好不好?
不出所料,许多网友对他的道歉并不满意,认为李美越不仅行为不当还不尊重中国文化。
有网友认为他是“防御性假笑”和“文化挑衅”,因为在道歉视频中其使用了越南文化中象征侮辱的“倒三角”手势,更是进一步激化了公众的愤怒。
不清楚原有的网友好奇在“甲亢哥”中国行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李美越怎么会引起了全网公愤?
拥有着3700万粉丝的海外顶流网红“甲亢哥”此次的中国行全网热议,其流量可想而知,当然少不了为了流量慕名而来的网红。
然而李美越邀请“甲亢哥”与其合作联动,没成想流量还没蹭完,却因自己翻译的问题使自己陷入争议。
在“甲亢哥”北京站的直播当中,李美越作为陪同翻译,多次的刻意扭曲发言。
比如在“甲亢哥”去理发店时,理发师解释说因为其脏辫结构比较复杂,害怕解开就无法恢复原来的样子了,这时李美越却跟“甲亢哥”翻译说理发师嫌其头发脏,不想给他做头发。
在车上李美越又说介绍中国女孩给“甲亢哥”,他用到了“chick in china”,使用了带有不太尊重意味的“chick”一词,结果“甲亢哥”表示“no”。
可在被甲亢哥拒绝后,李美越还接着不停地说,还用略带轻浮的语气表示:“妹子太多了是吧”。
后来李美越在评论区表示“chick就是女孩的意思,去的是相亲角,我这么问有毛病吗”。
另外,在出玩期间遇到“甲亢哥”的粉丝们都比较兴奋热情,喜欢开玩笑、搞怪,李美越却用一些侮辱性的词语来形容粉丝,说这些粉丝太吓人了,不像个正常人。
这些翻译及言行引发网友不满,认为他不仅翻译不准确,还可能存在故意制造不良影响、不尊重中国和中国粉丝等问题。
针对李美越的行为,网友纷纷表示抵制、排斥,而央视的出手“打码”,大家直呼大快人心。
说到这也有很多网友不知道李美越从哪儿冒出来的,这样的人竟然会有700万粉丝。
最初李美越在网上发布了《所以东北话是国际语言》《我可以回家了吗》等一系列特色的视频。
因这些视频内容新颖、有趣,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点赞量达到一两百万,让他迅速走红。
随后他身穿中国东北的传统服饰“大花棉袄”,走在欧洲国家的大街上,引起外国人关注,进一步提升了他的知名度。
再加上李美越拥有混血儿的身份,这使他在外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也为他的视频增添了一份异域风情。
此后李美越持续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视频,维护其粉丝群体,以及他们强大的传播能力,为他的视频提供了广泛的传播渠道。
即使李美越拥有越南血统,其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一些具有特色的视频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越南的观众去关注,但是其在越南热度不高,说白了啥也不是。
而李美越能够成功吃上了互联网这碗饭,就是靠着中国网友起来的,说直白一点,就是吃着中国的饭!
其通过宣传中国文化出圈,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开始对中国粉丝出言不逊,吃饭砸锅真是忘本。
李美越的种种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他居心叵测,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想法。
在我看来,李美越在翻译过程中故意歪曲事实、对中国的粉丝和文化有不当的评价等行为,似乎不是简单的失误或文化差异能解释的。
让人觉得他可能是出于某种不良目的,有意去制造负面的效果,损害中国形象和文化,认为他别有用心。
不过,可能也有一些人认为,他只是为了追求节目效果或存在自身素养不足、考虑不周全等问题,不一定是有恶意的居心叵测。
但无论如何,他的这些言行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伤害了粉丝感情和国家形象。
而且在当着全球直播的情况下,难道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尤其是他自己本身也是拥有700万粉丝的人,理应知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李美越嘴上说着中国这个国家多么好,多么的喜欢中国文化和当地人民,这现在就露出马脚了,妥妥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央视的一记马赛克犹如照妖镜,照出其“爱国”的荒唐面具,民族底线不是流量密码,国家尊严更非投机筹码。
也希望官方将李美越封杀,金饭碗只端给赤子,让阴阳的人无处循形。
此次李美越不当的言行、歪曲事实的行为令人发指,不仅影响自身,还给“网红”圈敲响了警钟。
作为公众人物,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应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流量和利益而不择手段、无所不为。
来源:娱签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