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积电日前宣布将新增1000亿美元赴美投资,消息引发台湾舆论哗然。两日来,岛内各界纷纷对人才、技术、资金外流表达担忧,并对民进党当局缺乏有效应对表达不满。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媒报道,消息公布后,台积电发布新闻稿称,扩大对美投资主要是因应客户需求,达到生产
据中新社报道,台积电日前宣布将新增1000亿美元赴美投资,消息引发台湾舆论哗然。两日来,岛内各界纷纷对人才、技术、资金外流表达担忧,并对民进党当局缺乏有效应对表达不满。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媒报道,消息公布后,台积电发布新闻稿称,扩大对美投资主要是因应客户需求,达到生产制造经济规模,目前在台投资计划不变,对日本、德国投资计划也会持续进行。
据环球时报援引台湾《工商时报》近日报道称,台积电将于近期在高雄厂举办2纳米厂的扩产典礼,并于4月1日起接受2纳米晶圆订单。另外相关供应链方面透露,台积电在新竹宝山厂的2纳米试产良率达到六成。扩产典礼将由执行副总经理暨共同营运长秦永沛主持,并邀请台当局一些官员出席,报道分析称,“大动作举办扩产典礼,展现深耕台湾的决心”。除此之外,台积电马不停蹄地在台湾扩产、加紧赶工,也以实际扩大在台投资的行动,应对外界关于台积电变成“美积电”疑虑。
台积电(资料图)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根据分析师的估算,晶圆代工大厂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所有晶圆厂完工后,仅会占该公司2030年代初总营收的约三分之一,远低于其中国台湾晶圆厂的营收占比。特朗普现在表示,台积电的额外投资将把“很大一部分”芯片制造转移到美国本土。但是台积电的投资者却对此存在忧虑,目前台积电股价已较今年 1 月特朗普就职典礼后创下的历史高点下跌了逾 17%。同时,台积电在美国的快速、大规模扩张可能会拖累该公司出色的利润率。
台媒日前指出 ,尽管台积电拼命根留台岛,但架不住赖当局的软弱动摇民心。社论称,积电拼命证明在台建设没有停,但束手无策的赖当局挡不住美方压力乃至动摇民心。社论称,面对地缘风险与美方压力,台积电扩大在美国投资及研发,已不可避免。社论指出,台积电仅是一家企业,要如何抗衡特朗普政府的压力?但民众只看见台积电单打独斗,赖清德只敢仿效特朗普请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在白宫举行记者会的模式,然而,情势正一步步演变成难以操之在我的局面,赖当局却束手无策。
台积电(资料图)
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在其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台湾地区贡献了15%的GDP,而台积电更是该产业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被视为“硅盾”,是台湾地区在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筹码。国民党“立委”葛如钧一针见血地指出:“台积电在美国生产得越多,台湾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就越低,美国未来帮助台湾地区的动力也会随之减弱。” 一旦失去芯片产业这一重要筹码,台湾地区在美国战略棋盘上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据称,台积电 2nm 技术的全面生产将于今年年底开始,来自DigiTimes的报道称,客户正在排队等待成为第一批收到即将发货的晶圆的一方,即使这意味着必须支付每片 30000 美元的高昂价格。从历史上看,苹果一直是第一个获得台积电下一代晶圆首批订单的公司,因此该公司很可能在获得首批 2nm 出货量方面领先于竞争对手。据说这家总部位于加州的公司将利用这项技术打造 A20,据说这款芯片将于2026 年下半年用于 iPhone 18 系列。
芯片(资料图)
与此同时,大陆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制裁的压力下,走出了一条“自主化”道路。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在先进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比如华为推出的麒麟芯片以及中芯国际的7纳米工艺。华为等对手的快速崛起让台积电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受到威胁。过去,大陆市场是台积电的重要营收来源,但随着中国“去美化”进程加速,台积电可能逐渐失去这一市场的主导地位。台积电被迫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地扩张,却面临巨大成本和管理挑战。这种违背商业逻辑的布局,是全球化退潮时代的典型案例。
来源:金戈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