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我们活得太现代,身体却太旧石器
人类现在的生活,跟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几乎是两套操作系统。祖先靠走路、打猎、采果子维持生活,每天动一万步不是为了健康,是为了活命。
而我们,一杯咖啡、一台电脑、一个外卖App,可以把一整天过得像个移动沙发。
这不是“懒”,这是进化错位(evolutionary mismatch)。身体还停留在旧石器时代,环境却已经进入信息爆炸。基因没更新,生活方式倒是每年换个版本,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很多人对脂肪深恶痛绝,好像多吃一口就等于自毁前程。但在旧石器时代,脂肪可是你过冬的“黄金”。
食物不稳定,能吃的时候就吃,能囤就囤。脂肪细胞说:“放心吃,我帮你存着。”
你现在拼命减的体脂率,其实是你祖先几万年来努力进化出来的生存策略。人体的脂肪储存机制,是为应对饥荒设计的。
问题是,现代人面对的不是饥荒,是24小时便利店和“买一送一”的奶茶。
你没变胖,你只是活在一个食物过剩的时代,带着一个为饥饿而生的身体。
我们祖先每天至少走10公里,有时候还要追逐猎物奔跑。现在呢?坐车、坐班、坐电梯,坐出了腰椎间盘突出、坐出了心脑血管疾病。
哈佛大学演化生物学家Daniel Lieberman在研究中指出,人类的骨骼和肌肉并不是为久坐设计的,而是为持久运动、间歇爆发、负重行走而进化的。你坐得越久,肌肉越废,胰岛素越不敏感,血糖越失控。
办公室的转椅,已经成了现代人最危险的“舒适陷阱”之一。
小时候我们吃到糖会开心,是因为糖在旧石器时代难得得像钻石一样珍贵。水果、蜂蜜这些天然甜味来源,必须靠运气和季节。
所以,进化选择了让我们的大脑对甜味产生极高的奖赏反应。吃糖就开心,开心就记住,下次看到还想吃。
现代人每天摄入的糖量,远远超过了基因设定的承受范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摄入不超过25克,但现实是,大多数人早餐一杯奶茶下肚,糖摄入就爆表了。
我们不是爱吃糖,我们是被进化程序绑架的“甜味猎人”。
你焦虑,不是你脆弱。而是你的神经系统,还以为你每天正在面对狮子、毒蛇、敌对部落。
原始人如果不警觉、不焦虑,可能吃个果子就中毒,睡个觉就被动物拖走。焦虑是祖先的报警系统,是活下来的本钱。
我们的大脑进化得太慢,不知道你现在面对的“威胁”只是老板的微信红点、KPI考核、朋友圈的炫耀照。系统误判了威胁,但反应还在。
心理学家Bessel van der Kolk在《The Body Keeps the Score》中提出,我们的身体会记住每一次“假威胁”的启动,但大脑却来不及更新系统。
你有没有发现,现代人过敏越来越多?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自身免疫病,这些病几十年前还很稀有。
这不是病毒变强了,而是我们活得太干净了。“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认为:儿童生活环境太干净,免疫系统没机会“练级”,结果长大后敌我不分,把花粉当毒素,把自己肠道当敌人。
你以为你的免疫力在打怪,其实它在“误伤友军”。
进化让我们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是为了对抗寄生虫、细菌、病毒。但现在这些敌人不见了,系统空闲下来,就开始“找事”。这不是免疫力太差,是免疫系统太闲。
很多人说自己睡不着、不容易入睡、半夜惊醒,尤其住在城市里。追踪睡眠的App把他们搞得更焦虑,睡觉变成了绩效考核。
但你有没有想过,旧石器时代的人也会整夜沉睡不醒吗?不。他们睡得浅,是为了警觉。野兽、敌人、火没灭,都是危险。
他们常常是轮流守夜,小睡多次,不是我们现在的“连续8小时深度睡眠”。
所以你半夜醒来,不是失眠,而是进化在提醒你“检查一下篝火有没有灭”。
我们总以为健康是跑马拉松、吃低脂、睡满八小时。但进化的健康标准很简单:能活到生孩子,能把孩子养大。
过去三十万年里,人类平均寿命不过30-40岁。我们的身体从来没为“退休生活”做准备。
你现在面临的很多健康问题,不是因为不健康,而是因为你活得太久了。
每一次你打开外卖App不点沙拉,点了炸鸡;每一次你计划运动却打开了剧集,这些不是意志薄弱,是大脑在被系统性攻击。
现代环境是有毒的,它精准抓住你的每一个进化漏洞:对甜的偏好、对懒的本能、对社交的依赖、对刺激的追求。
这不是个人失败,是群体级别的错位。
不是返祖,不是回山洞生活。也不是彻底否定现代社会。
而是要理解身体的“操作系统”还没更新,然后用更聪明的方法去“打补丁”。比如:
· 别强求自己健身房三小时,先走路上下班,这对你的骨骼系统更友好;
· 别盲目吃低脂,你的身体需要脂肪维持激素平衡;
· 别每晚逼自己睡满八小时,有时候醒了也别焦虑,翻个身也挺好;
· 别为焦虑自责,那是你祖先送你的“预警系统”,不是你神经病。
你不是失败者,你只是一个旧石器生物,误入了全自动咖啡机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Lieberman, D. E.(2013)《人类身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哈佛大学出版社
2.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ISBN: 9787503793039
3. 《中华内科杂志》,2021年第60卷第4期,关于“久坐行为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的研究
来源:熊医生健康科普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