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收藏:是时候看看金银锭精品撷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7 14:57 3

摘要:当历史的尘埃在春日暖阳中苏醒,一枚枚承载着千年文明的金银锭,即将在2025年泓盛春季拍卖会上续写传奇。此次春拍,我们精心甄选150余件历代金银锭精品,时间跨越唐至民国,既有官方纳税的权威之作,也有商家流通的市井之宝,品类丰富,珍品频现,诚邀您共鉴这一中国特色货

当历史的尘埃在春日暖阳中苏醒,一枚枚承载着千年文明的金银锭,即将在2025年泓盛春季拍卖会上续写传奇。此次春拍,我们精心甄选150余件历代金银锭精品,时间跨越唐至民国,既有官方纳税的权威之作,也有商家流通的市井之宝,品类丰富,珍品频现,诚邀您共鉴这一中国特色货币文化的璀璨风华。

五代•后唐“五十两课盐银”银铤

底部刻字:“东北面都榷盐制置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臣张珽进”

此铤为盐务官员张珽上缴的盐税折银,铤面未署纪年,但依据张珽墓志铭,可断定为后唐所铸。其形制细腰高翅、两端宽展,刻字笔法苍劲有力,一气呵成,皮壳自然厚重,原始状态极佳,作为罕见之五代十国时期银铤遗存,堪称沧海遗珠,弥足珍贵。

LOT 1659

南宋“阮二郎”六排戳十二两半银铤

CCG UNC

铸造精整,砸戳深峻清晰,铤面原光姣好,自然原始皮壳,底部蜂窝疏密自然,光泽亮丽,完全未流通品相殊为难得,“阮二郎”金银交引铺银铤遗存罕见。

LOT 1660

金“河北西路转运司”五十两银铤

刻字:“大定十二年•河北西路转运司•判官刘仲□•肆拾玖两伍钱•秤子唐部”

戳记:“使司”“使司”,另砸花押数处。

金代五十两大铤存世数量远少于宋铤,且绝大部分由各级公立博物馆馆藏,民间所见甚少,此枚河北西路转运司经征之赋税折银,系目前所见“河北西路转运司”名称出现在银铤上的唯一实物,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录均未见记载,公开拍卖亦属首次,具有极高的金代财税史料价值及文物收藏价值。

LOT 1661

元八思巴文“元宝•元宝”四两银锭

GBCA XF45

元代银锭传世甚少,民间所见寥寥。此锭独具一格,锭面并排打双葫芦形印,内铭文八思巴文“元宝”,即元朝宝货之意,与“大元通宝”钱文如出一辙,系目前已知八思巴文“元宝”二字出现在银锭上的唯一实物,国内博物馆及相关文献目录均未见记载,公开拍卖首次亮相,珍罕之至,附李小萍老师亲笔题跋拓片。

LOT 1662

明湖南“攸县•三十八年•庚朝•长夫银肆两”银锭

GBCA AU55

“庚朝”即庚戌年;“长夫”为衙门雇佣的各类长工,属力差的一种,官府以征收的长夫银雇佣长工。此锭系万历三十八年(1610)攸县县衙所征银差,用于支付长夫薪资,属明代地方性特殊税种。银锭呈元宝造型,边翅低矮,锭面丝纹圆润,刻字笔划深峻,字字清晰,深灰色原始包浆,品种与品相均极为难得,具有宝贵的明代财税史料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

LOT 1665

明“崇祯拾陆年•绵竹县•军饷银•伍十两正•匠赵江”五十两银锭

GBCA AU55

此锭系明朝覆灭前一年绵竹县上解之军饷折银,存世极为珍罕,公开拍卖仅见一例。银锭弧首束腰,宝面开阔,双翅低矮,具明末官铸税锭典型式样,锭面镌刻铭文十八字,笔触深峻如斩,一目了然,包浆自然醇厚,保存完好,作为明末重要的财税及军事实物史料,具有独特的历史研究和文物收藏价值。

LOT 1692

山东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分•临清直隶州•匠□杨”五十两银锭

GBCA AU58

临清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因地处运河要冲,自古即为军事及商业重镇。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廷升临清州为临清直隶州,属山东布政司,故此锭的铸造年份可以确定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临清直隶州银锭遗存甚少,目之所及皆为光绪、宣统年铸造,早期铸锭如凤毛麟角。此锭系目前仅见乾隆时期临清直隶州税锭,极为珍贵。

LOT 1693

清山东“临关•匠朱□”十两银锭

GBCA AU55

“临关”即临清钞关,是明清两代设立于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税关,税收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其所征关税折银,乃中国常关税锭重要品种,各面值存世皆稀若星凤,十两者尤为珍罕,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录均未见记载,迄今公开拍卖仅见此一枚,作为业界公认的山东小宝顶级名珍,夙为银锭藏家梦寐以求。

LOT 1700

山西“光绪年月•招财进宝•代州•陈洪”五十两开炉吉语锭

GBCA MS61

开炉吉语锭是银炉在岁初开炉铸宝时,特别铸造的镇炉宝银,非流通之用,旨在祈愿新的一年商运亨通、财源广进,不仅成色纯正,工艺也较普通品更为精美,铸造数量有限,系五十两大宝中最具人气的品种。通常所见,多为河南、山东等地的票号银楼钱庄所铸,山西省实物遗存则发现甚少,同时打有纪年及地名者更为珍稀。此锭铸工考究,宝面开阔,砸戳深峻清晰,铭文古朴苍劲,字口峻立,深灰色原始包浆之下,充盈熠熠宝光,实属五十两吉语锭收藏级瑰宝。

LOT 1697

清山西“嘉庆年月•临汾县匠候里”五十两银锭

GBCA MS62+

嘉庆年份山西银锭存世甚少,公开拍卖寥寥无几,打“临汾县”名税银更属罕见,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录均未见记载,迄今仅发现此一枚。拍品铸造规整,双戳纤细端秀,铭文清晰,绸缎般丝滑之宝面,自然氧化形成淡雅五彩包浆,底部蜂窝金光含蕴,品相拔萃超群。

LOT 1699

清山西“咸丰年月•平遥县•安万和•和管倾”五十两银锭

CCG UNC

咸丰年平遥县上解藩库税银,存世数量远少于光宣时期铸锭,锭面下方“和管倾”小戳,应系监倾官员印记,旁阴刻花码“〢〨〦”(286),戳记狭长娟秀,字口深峻挺拔,深灰色包浆自然天成,细腻无痕宝面,充盈淡彩原光,历经百年仍保存如此完好,堪称山西大宝百里挑一之收藏级佳品。

LOT 1715

湖北“光绪十三年•江汉关•协成号匠蔡鸣”五十两银锭

GBCA MS62+

江汉关为清末长江流域举足轻重的海关之一,其关税银锭存世甚少,乃中国海关税锭重要品种。此枚江汉关洋税银锭铸造规整,锭型优美,宝面平坦细腻,三戳压印深沉有力,铭文书体遒劲,字口堂皇峻立,官铸气韵跃然宝面,轻薄原味包浆自然天成,通体满溢润泽原光,底部蜂窝均匀细密,内蕴熠熠金光,品相之完美堪称出类拔萃,可遇而不可求。

LOT 1716

“光绪二十五年•九月•湖北厘金•官钱局”五十两银锭

GBCA MS63

厘金于湖北税政中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湖北官铸税锭收藏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种,“湖北厘金”税锭历来被藏家奉若名珍,备受青睐。拍品锭型优美,宝面低沉,双翅高翘,四排戳记舒朗大气,历经岁月窖藏,形成深沉凝重的五彩包浆,充盈熠熠宝光,底部蜂窝疏密自然,可谓集珍稀品种与卓越品相于一身的收藏级佳品,珍贵非凡。

LOT 1706

清“咸丰年月•咸丰年月”五十两银锭

GBCA MS63+

此锭双戳深峻端庄,字口细挺锋利,细腻无瑕之宝面,可见放射状铸纹,通体原光满溢,光泽璀璨夺目,底部蜂窝细密晶莹,状态之完美似铸就未曾触手,实属同品种银锭之最高等级品相。

LOT 1669

清直隶“德顺号•新泰”十两银锭

GBCA MS63+

此锭系光绪三十二年(1906)北京公议局成立前,山西平遥新泰厚票号汇兑至京之饷银,委托卢氏家族在珠宝市开设的二十六家官炉房之一“德顺号”,铸成十足成色小宝,并加盖“新泰”票号戳印,而后上解户部。其存世数量,远少于公议局成立后北京市面周行之“十足色”小宝,品相完美,难能可贵。

LOT 1703

清浙江“念柒年•嘉善•蔡茂”五两圆锭

GBCA MS62

“嘉善”县名杭锭所见甚少,公开拍卖鲜有出现。此枚官铸税锭铭文字口清晰,锭面细腻光洁,原色原味,好品难得。

LOT 1713

清湖南“新化县•范永昌”十两砝码锭

GBCA XF45

新化县上解省库之地丁钱粮,委托省城著名官银匠“范永昌”代铸,锭面虽无纪年,但存世还见有银匠范永昌在道光年间所铸龟宝,据此推断,此锭的铸造时间应不早于道光时期。“新化县”地处湘中偏西,历史悠久,清属宝庆府,其地名锭存世极罕,公开拍卖尚属首次。

LOT 1714

清湖南“新化•兴泰”十两圆锭

CCG AU53

湖南通用十两银锭以砝码型为主流,圆形碗锭存世极少,打“新化”县名者,目前所见寥寥无几,公开拍卖尚属首次,属湖南锭珍罕品种。银锭戳式上横下竖,独树一帜,字口深峻清晰,自然原味包浆,银光温润,品相尤佳。

LOT 1721

清广东“光绪二十八年•潮州府•三月银匠谢宝源”十两砝码锭

CCG AU50

潮州府上解藩库税银,委托省城官银匠“谢宝源”代铸。“潮州府”乃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地处东南沿海,明末清初民间便已开始使用外国银元。至清末,即便是税银,也因纹银短缺而逐渐改用洋钱,银锭铸造量锐减,旧锭大多回炉改铸,故当地银锭遗存极为珍罕,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录均未见记载,公开拍卖首次面世。

LOT 1722

清广东“嘉庆九年•保安•八月信隆”十两砝码锭

GBCA AU50

盐纹于广东三种官铸税锭中存世最为稀少,此枚南雄州保安盐埠上解盐纹,由省河盐运使司下设信隆官银号销铸,迄今仅发现此一枚,极其珍罕。银锭铸造规整,戳记细巧娟秀,字口完整清晰,银光温润,虽底部有两处菱形验银,因品种一枝独秀,仍不失为广东盐纹难得珍品。

出版:

①《银的历程——从银两到银元》,页164,浙江省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15年

②《宝银流芳》,页163,鲍广东著,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展览:“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精粹展”,浙江省博物馆,2016年1月15日

LOT 1723

清广东“咸丰十一年•粤海关•咸丰十一年”十两砝码锭

GBCA AU50

粤海关上解常税锭,由海关自设银号销铸,彼时粤海关所征洋税年额,高达常税20至30倍之巨,故存世的常税锭数量远少于洋税锭,乃中国海关税锭重要品种。咸丰十一年(1861)为咸丰朝之最后篇章,存续仅短短七个月,该年份各省银锭遗存均十分稀少,由粤海关倾熔者,目前包括此枚在内,公开拍卖记录仅见二枚,珍罕逾常。

LOT 1726

清福建“十一年三月•福鼎县•陈乾泰”十两圆锭

GBCA MS60

福建馒头锭于清代南方诸省银锭中留存数量最少,此枚福鼎县上解藩库税银,由省城官银铺陈乾泰销铸,锭型具道光后期至清末馒头锭典型式样。光绪中期以降,因纹银短缺,福建各府州县课税转用洋钱,银锭随之绝迹,故可以推断,此锭的铸造时间上限为道光十一年(1831),下限为光绪十一年(1885)。“福鼎县”名银锭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录均未见记载,公开拍卖仅见此枚,极其珍罕。

LOT 1727

清四川“钱粮”十两圆锭

GBCA MS62

“钱粮”顾名思义指钱财和粮食,后成为田赋之代称。咸丰以前,税目简单,四川各州县上解之田赋银,大多仅打有地名、纪年及银匠名,咸丰四年后,田赋附加税层出不穷,为明辨各类税种,银锭上常见“地丁”“津贴”“捐输”等税项铭文,然直接将“钱粮”二字铸于锭面者,实属罕见,迄今仅发现此一品,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均未见记载,公开拍卖首现芳容。

LOT 1734

清四川“清宁古郡•福盛源”十两圆锭

CCG AU50

“清宁古郡”即唐代南诏会川都督府之雅称,治所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之会理县,自古即为川滇两省交界处的军事要塞与经济枢纽,享“川滇锁钥”之盛誉。此古地名出现于银锭之上,可谓匠心独运,存世极其罕见,公开拍卖仅此一枚,集珍稀银锭品种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于一身,弥足珍贵。

LOT 1740

清四川“寿•寿”五两吉语锭

GBCA MS62+

“寿”乃“福•禄•寿•喜”吉语锭中较为稀少的品种,此锭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寿”字戳采篆书书体精心雕琢,金石韵味跃然锭面,古朴雅致,风格独具,在同品种吉语锭中,堪称凤毛麟角。且锭面细腻无瑕,戳印饱满清晰,乌木色包浆自然醇厚,底部蜂窝疏密有致,金光内敛,集罕少品种与绝佳品相于一身,殊为难得。

LOT 1747

清云南“王泰来”八两单槽锭

GBCA AU58

单槽锭通常所见多为一、二两之重,五、六两者已属珍稀。此锭体态庞大,浑厚非凡,克重高达八两之巨,实属罕见,锭面斧凿式深砸戳力道十足,沟壑深邃,铭文字口细挺锋利,堪称云南单槽罕见佳品。

LOT 1677

清河南“镇平县”五两腰锭

GBCA XF45

“镇平县”古称涅阳,位于河南省西南腹地,其县名税锭所见寥寥无几,公开拍卖鲜有出现,属河南税锭稀有品种,铭文清晰、原色原味之好品颇难寻觅。

LOT 1687

清陕西“郃阳•生财”四两吉语槽锭

CCG AU58

郃阳县古称“有莘国”,地处渭南东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名银锭存世原本无多,此枚加打吉语,应为银炉岁初开炉铸宝时的镇炉宝银,抑或是作为贺礼特别铸造,通常不流通,铸量有限,存世寥寥,品种与品相均极为难得。

LOT 1689

清陕西“赐福”三两吉语槽锭

CCG AU58

旧时殷商富户作为礼金等特殊用途委托银楼打制,抑或是银炉岁初开炉铸宝时的镇炉宝银,铸量稀少,寓意吉祥,深受藏家追捧;拍品戳印满打,书体颇具古韵,锭面光泽柔润,品相尤佳。

LOT 1690

清陕西“福禄”三两吉语槽锭

CCG AU58

旧时殷商富户作为礼金等特殊用途委托银楼打制,抑或是银炉岁初开炉铸宝时的镇炉宝银,铸量稀少,寓意吉祥,深受藏家追捧。此枚打戳周正清晰,铭文全字口,原色原光,佳品难得。

LOT 1691

清“寿”字三两吉语槽锭

GBCA AU55

锭型优美,正中折角式戳记端正醒目,字口峻拔犀利,包浆自然浑厚,佳品难得。

清双福捧寿纹一两吉语银锭

GBCA MS62

锭身采用早期银铤式样,弧首束腰,造型优美,锭面正中镌双勾体“寿”字,左右各精雕一只蝙蝠,遥相呼应,寓意福寿双全,铸工精美考究,存世极为少见。

清“三元及第”一两吉语圆锭

GBCA AU58

此锭造型呈纽扣状,小巧玲珑,砸印极深,铭文楷法精整,字口犀利,状态极佳,乃旧时民间作为礼金等特殊用途委托银楼打制,寓科场得意、连中三元之美意,自藏、馈赠皆相宜。

清“宝•元记•宝•鼎元”十两金条

GBCA MS63

此金条1984年由荷兰Geldemalsen号沉船打捞出水,形制呈长条型,两端微翘,色泽纯正,中部砸完整之“元记”葫芦形印,上下各打“宝”字戳,背面左右并排打二“鼎元”铺印,沉睡海底273年,仍保存完好如初,弥足珍贵。

纪录:1986年4月28日至5月2日,佳士得公司阿姆斯特丹The Nanking Cargo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 And Gold“南京货物”专场拍卖会拍卖品。

PCGS MS63【冠军分】

编号:丙20745,成色:874.5,重量:4.979市两,实际重量:155.6克。

编号:丙23467,成色:874.7,重量:5.005市两,实际重量:156.6g。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