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19日(农历乙巳年二月二十日),时值明世宗嘉靖帝钦定的南阳诸葛武侯春祭日,来自天津、山东、江苏、河南等地的诸葛后裔代表,与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南阳各界人士、社会网友代表齐聚“天下第一岗”河南南阳卧龙岗,以传统礼仪共同缅怀“智圣”诸葛亮,
诸葛运江:南阳是武侯后裔永远的心灵故乡 顾世创 摄
2025年3月19日(农历乙巳年二月二十日),时值明世宗嘉靖帝钦定的南阳诸葛武侯春祭日,来自天津、山东、江苏、河南等地的诸葛后裔代表,与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南阳各界人士、社会网友代表齐聚“天下第一岗”河南南阳卧龙岗,以传统礼仪共同缅怀“智圣”诸葛亮,弘扬“鞠躬尽瘁”的家国精神。
明代宫廷藏本诸葛武侯标准像复制品 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诸葛亮分会 供图
上午九时许,纪念活动在庄重鼓乐声中启幕。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诸葛亮分会会长马德周、著名文化学者石小生诵读颂辞与祝文,以铿锵词句,将诸葛亮从躬耕陇亩到六出祁山的一生功业娓娓道来,赞颂武侯“公有大勇,一叶扁舟结刘吴之盟;先生大智,扶大厦将倾终使国家复兴”。据悉:南阳诸葛武侯纪念活动起自三国末期蜀汉故将黄权,唐宋以降香火鼎盛,到明代嘉靖年间达到顶峰,世宗皇帝朱厚熜先后于嘉靖七年和嘉靖十八年两次颁旨,钦定祭文,以朝廷祭礼来纪念诸葛丞相,确定南阳春秋二祭规制并颁行天下。特别是以“仲春次丁日”为春祭时间节点,作为明代官方武侯春祭礼仪规制仅此一例。
全国四省诸葛武侯后裔代表与专家学者合影 屈存 摄
纪念活动高潮出现在《出师表》全场诵读环节。在南阳诸葛亮文化研究者高静带领下,四百余名参与者齐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声震古柏苍翠的武侯祠。其后的家祭仪式上,四省武侯后裔代表依古礼行三献之仪。主祭官诸葛广福恭读祝文,司礼官诸葛福煜率众齐诵《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训诫声在古建筑群间久久回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省三国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建魁表示:“《出师表》集体诵读是河南南阳传承已久的文化风景线,令历史上的武侯公祭和今天诸葛后裔家祭礼完美衔接,通过沉浸式体验向公众展示文化传承,彰显中华民族的忠贞气节和家国情怀。”
天津武清“南阳诸葛”家玺复制品 诸葛运江 摄
文化展示环节亮点纷呈: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诸葛亮分会向广西阳朔诸葛保满等颁发顾问聘书,向四省后裔代表敬赠《诸葛武侯像》,此像是南阳卧龙岗传自明代武侯官方标准像,其石刻现存于躬耕亭,这是南阳武侯像的首次跨省传承;天津武清“南阳诸葛”家玺复制品经交接礼仪敬献供台,这件传承六百余年的宋代御赐玉玺是诸葛武侯后裔永远的家族历史记忆;山东临沂后裔敬呈新修家谱、丈二《诫子书》,与仿制木牛流马同台展示,展现武侯文化永续传承与后世千秋景仰。据汉文化学者顾世创介绍:今年春祭遵照明代嘉靖年间仪轨,新增的“武侯标准像颁授”“家玺传承”等环节突出南阳特征,旨在打造诸葛文化IP,未来拟联合各地诸葛武侯后裔聚集地共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诸葛武侯后裔代表与南阳武侯标准像合影 屈存 摄
活动尾声已近正午,春日暖阳映照着武侯祠前的“千古人龙”匾额,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对智圣精神的追慕,更是对“敢上九天揽月”民族自信的当代诠释。正如祝文所言:“前有尽忠报国彪炳史册之壮怀激烈,后有民族复兴精神薪火相传。”
登隆山以远望 轼诸葛之故乡 诸葛龙 摄
活动期间,诸葛后裔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部分后裔还自发踏访南阳三国文化遗迹,实地查勘唐河县桐寨铺诸葛庄、诸葛井,湖阳镇隆山遗址等。首次参加南阳文化活动的江苏常州金坛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诸葛华明说:“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我今天终于在河南南阳亲眼得见诸葛武侯遗迹,不胜感慨。今后我们将努力做好桥梁,传播好武侯文化,让子孙后世永远以此为荣。”
来源:读经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