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们用青春书写的无悔答卷。在天祝县,一群青年走出校园,跨越山河,将青春的理想与热血播洒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杜雨霏便是其中一员。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们用青春书写的无悔答卷。在天祝县,一群青年走出校园,跨越山河,将青春的理想与热血播洒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杜雨霏便是其中一员。
2024年,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河北姑娘杜雨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担任高一年级政治课教师。
从河北石家庄到甘肃天祝,1300多公里的距离,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一次青春的历练与成长。
初到天祝县,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工作内容让杜雨霏感到忐忑不安,但她很快调整心态,积极适应。“刚来时确实有些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杜雨霏笑着说。
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抽象概念,杜雨霏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收集了大量有趣的国际时事案例。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各国之间的合作与摩擦,将复杂的政治概念简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同时,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杜雨霏主动和学生交流,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分享身边同学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杜雨霏的努力下,学生们逐渐发生了变化。曾经在课堂上沉默寡言的学生开始主动参与讨论,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看到学生们的转变,杜雨霏感到无比欣慰。
“我觉得杜老师是一个对学生负责的人。在西部支教的每一天,都在面对身体、环境、跨学科教学等多重挑战。上学期雨霏两次生病住院,但在住院期间,她经常提起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病愈后立即重新投入了工作,这种韧性本身就值得尊重。”天祝县民族中学教师殷小苏说。
支教经历也让杜雨霏收获颇丰,她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对西部地区教育现状和学生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内心为祖国教育事业作贡献的信念更加牢固。
与此同时,杜雨霏还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和正能量。她多次参加社区卫生治理、护学岗等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青春的价值与意义。
“参加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能够让我们这些心系西部的年轻学子为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还能够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西部计划队伍中来,把我们的青春热血挥洒在祖国西部大地上。”杜雨霏说。
新武威记者陈志鑫 王舸
来源:武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