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市全力冲刺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阶段,随州高新区紧紧围绕《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要求,以“文明风尚十大行动”为抓手,秉持“产城融合、以文化人、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文明创建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文明立规 实践聚力
推动全区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随州高新区管委会
在全市全力冲刺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阶段,随州高新区紧紧围绕《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要求,以“文明风尚十大行动”为抓手,秉持“产城融合、以文化人、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文明创建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1
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统筹部署,构建高效推进体系。
随州高新区始终将文明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把贯彻落实《条例》纳入全区文明创建年度重点工作。
坚持市区一体高位推进,构建起党工委统筹、部门联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全方位工作体系,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坚持督查督办,将工作推进情况列入全区重点工作督查清单,压紧压实部门、街道、社区三级责任。
坚持一线工作法,通过召开专题推进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显现,确保文明促进行动常态长效、全域覆盖、全民受益。
二是深化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线上依托“随州高新区”公众号、视频号刊播相关图文稿件、微信推文80余篇,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让《条例》走进千家万户;线下打造“文明长廊”“清廉文化墙”等实体宣传阵地10处,发放《条例》解读手册6000余份。创新开展流动宣讲,深入企业、社区、学校举办“文明微课堂”20余场次,覆盖企业职工、社区工作者、在校师生等群体1200余人次,将文明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季梁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成功入选首批“百千阅联”项目基地学校。联合中心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实践活动90余次,通过积分制管理、“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推动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宣传员、人人都是文明践行者的浓厚氛围。
三是聚焦十大行动,靶向攻坚重点领域。
深化移风易俗,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破除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陋习,全区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选树典型人物,全方位宣传推介寨塆社区居民冷琴同志孝亲敬老、勤俭持家的模范事迹,塑造群众身边的道德标杆。
持续擦亮“辛天英义务调解室”等志愿服务品牌,推动矛盾调解志愿服务进社区、进楼栋、进家庭,年均化解矛盾纠纷超200件,调处成功率达98%。
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双报到双报告”活动,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带动全区3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包保村(社区)参与“文明携手结对共建”“清洁家园”等文明实践活动630余次。
开展“为流动摊点安家”活动,清理流动摊点1900起,规范流动摊点3758起,增设临时经营点位530余处,商贩摊点经营秩序明显提升。
锚定文明城市创建目标,投入5000余万元高标准推进交通大道、编钟大道辖区路段整体提档升级。
推进旱厕整治工作,建成区拆除填埋旱厕260座,改造314座,新建公厕1座,切实提升群众的居住环境。
四是强化执法监督,筑牢法治保障防线。
2024年,以来全区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动42次,出动执法车辆126次,执法人员760人次,累计整治出门出店1160起。
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行动,拆除漂水河入府河口两侧、余家畈村、熊家社区等违法建筑8处500余平方米、超期临时建筑11处6100余平方米。
开展楼宇楼顶广告“清零”行动,拆除破损、掉框、脱焊等户外广告设施145处1.2万余平方米,取缔流动广告牌、灯箱18个,城市整洁度显著提升。
开展诚信建设行动,依法对93家未履行年报义务、存在违规经营行为的企业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实施信用惩戒。
2
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教育覆盖面不均衡。
流动人口、企业职工参与度偏低,“社区热、企业冷”“线上热、线下冷”现象突出,文明行为自觉性有待提升。
二是管理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各单位部门协同管理程度有待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精细化管理程度有待加强。
三是执法震慑力需加强。
对乱停乱放、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执法案例公示力度不足,群众法治意识仍需强化。
3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推动文明意识再深化。
组织开展“文明高新·你我同行” 主题活动,通过在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专题讲座、文明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文明行为的理解。
依托1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文明实践融入日常。
二是推动治理效能再提升。
制定《不文明行为处置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及处置时限,实行“接诉即办、未诉先防”。
建立“文明观察员”队伍,招募人大代表、热心居民监督反馈不文明行为。
建立完善一条道路、一个园区、一个社区、一个乡村、一个小区“五个一”推进机制,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
三是推动法治保障再强化。
聚焦“十大行动”薄弱环节,强化警示教育,设立“曝光台”,集中曝光、整治“噪音扰民”“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培训,提升执法人员整体执法水平,加强对不文明行为执法标准的把握度。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