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体现在国际论文的发表上。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开始大幅增长。2000 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49678 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3.55%,位居世界第8 位,其中在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体现在国际论文的发表上。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开始大幅增长。2000 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49678 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3.55%,位居世界第8 位,其中在《科学引文索引》中收录的中国论文有30499 篇 。到了2005 年,《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作者机构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论文共153374 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6.9%,其中SCI所收录的中国论文为68226 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科研论文产出持续增长。2012 年,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59.67万篇,中国科技论文19.01万篇,占12.08%,位居世界第二,且80%的SCI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2017 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36.12万篇,占世界份额18.6%,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第9 年排名世界第2 位。到2023 年,中国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11.85万篇,占世界总量的33.6%,被引用次数为81.89万次,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次数均排在世界第一位。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上,中国发表的论文数为14227 篇,占世界总量的27.7%,同样排在世界第一位。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国内许多高校将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作为教授评选评优的重要考核标准。这就导致我国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取得的科研成果,无偿分享给了国外。不仅如此,美国如今在数据领域动作频频,4 月2 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文件,自4 月4 日起,禁止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机构访问NIH受控访问数据存储库及相关数据,美国司法部相关规则也于4 月8 日生效,旨在防止所谓“受关注国家”访问美国人敏感数据。
美国这般行径,分明是在构建信息茧房,处心积虑地限制最新、最重要的信息流向我国科研人员。既然美国已经率先封锁数据、筑起壁垒,那我们也无需再单方面敞开大门。必须当机立断,将核心科研信息,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关键数据,牢牢留在国内。
科研信息的价值,往往难以预判。有时看似无关紧要的科研数据,在特定场景下,可能成为推动重大突破的关键要素,甚至关乎国家科技与安全发展的命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极有可能被他人利用,对我国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着手打造属于自己的信息“防火墙”,严格管控重要科研信息的传播范围,确保信息安全。这不仅是应对美国数据封锁的必要举措,更是维护我国科研主权、推动科技独立自主发展的必然选择 。
来源:fflyb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