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笼罩!43家钢厂下调!多股跌停!风暴来袭,接下来要这样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16:39 1

摘要:再现黑色星期一。在关税阴云笼罩全球市场的背景下,周一美股期货开盘大跌,黄金继续回调,比特币持续大跌,原油大跌,钢价大跌,并且据网上钢厂调价显示,共有43家钢厂下跌!

再现黑色星期一。在关税阴云笼罩全球市场的背景下,周一美股期货开盘大跌,黄金继续回调,比特币持续大跌,原油大跌,钢价大跌,并且据网上钢厂调价显示,共有43家钢厂下跌!

尽管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钢材仅占总量的1%,但全球贸易秩序的动荡加剧了市场对需求端的悲观预期。目前钢市在“政策强心针”与“需求倒春寒”之间艰难平衡,叠加外盘商品剧烈波动及各国关税政策分化,钢价的崩塌已近在眼前,钢市弥漫着一片悲观气氛。

“出口今年其实大家都比较悲观,因为面临的贸易摩擦确实比较多。”

“今年1到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接近1700万吨,同比增长了6%。但是从价格来说,出口的均价还在下降。”

“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是今年钢材市场的最大变数,可以确定的是,今年钢材出口必然受到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下拉作用。”

一边是国内需求的严重不足,一边是国外出口的严重受阻,近日在中钢网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钢铁高峰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着钢材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发表了上述感言。

近期公布2024年年报亏损幅度较大的上市公司,其中房地产企业5家、钢铁企业5家、造车企业1家、航空公司2家,具体名单如下: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11亿吨,同比增长22.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在钢铁出口“大年”的背后,关税壁垒风波却频发。中钢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原审案件33起,超过了2020年至2023年案件数量总和。

与此同时,钢铁行业被正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欧盟碳关税(CBAM)”实施在即,“买单出口”彻底终结……在钢铁行业深陷“需求疲软、成本高企、贸易摩擦”三重困局的当下,当传统降本增效手段逼近极限,绿色生产力革命已不仅是环保议题,更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存法则。

困境:关税壁垒风波骤起

“从钢材出口数据看……关税对直接出口冲击有限。但对转口贸易形式的出口,可能影响较大,中国出口业务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平衡将受到挑战。”3月26日,南钢股份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就近期海外关税影响表示。

伴随着国内钢价不断下跌、国内钢铁消费量持续下降,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钢铁产业链企业纷纷将海外市场作为市场发展重点。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行业正处在“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提升质量竞争力”关键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国钢铁出口面临的两大核心挑战尤为突出:

一是碳关税重构贸易成本,欧盟碳关税(CBAM)带来的冲击。2026年起,欧盟将全面征收钢铁进口碳排放附加费,中国出口至欧洲的钢材隐含碳成本或将高达300-500元/吨。而据CRU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欧出口溢价仅为15%,碳成本直接占据利润空间。

二是绿色认证成为市场准入门槛。美、日、韩等市场要求出口企业披露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目前,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基建招标硬指标。

雪上加霜的是,3月28日晚,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五大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应征国内环节税货物出口优化服务规范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

国家对钢铁行业逃税买单出口问题的打击从过去零散的行动上升为法律法规层面。这意味着,买单出口也被彻底终结。

以产品碳足迹为核心构建的“碳壁垒” 正强势崛起,传统出口模式已难以为继,钢铁行业亟需通过绿色能源替代降低生产环节碳排放,构建国际认可的低碳竞争力,未达标企业或将面临着订单流失风险。

转型:低碳环保箭在弦上

3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我国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报道今年以来,各地钢铁企业加快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超八成的钢铁企业建设起智能集控中心或开展大模型应用,推动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而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发言人表示,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根据部署,2025年是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收官之年。从新闻联播的重磅报道,到碳市场管理的正式纳入,这意味着钢铁行业将从“高碳依赖”传统路径向“低碳竞争力”新赛道转变,面对严峻的政府要求和资源环境压力,钢铁产业必须采取行动,实现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

与此同时,环境产品声明(Environment Product Declaration,简称EPD)以其生命周期评价的标准化格式,正成为欧洲市场准入的关键指标。EPD基于ISO14025标准,严苛跟踪检测某一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原材料获取阶段、制造加工阶段、运输阶段、产品使用阶段以及回收阶段等。

作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继2021年获得UL EPD认证后,在2024年再度获得UL EPD & CFP双重认证,可通过帮助钢企安装EPD认证的光伏组件,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同时,还能在国际市场中借助环保合规与政策红利,实现出口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天合光能可通过分布式光伏电站、绿电直供、智慧能源管理等模式,为行业客户提供碳足迹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碳配额交易中实现成本优化。

▼点击图片 立即咨询

破局:绿色重塑竞争秩序

绿电已成为当前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手段。随着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持续加高,以及国际对绿电环境价值的唯一性要求越来越高。我国亟须推动绿电绿证市场与碳市场的协同。

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深度契合全国碳市场扩容带来的绿色转型机遇,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撑。天合光能不仅拥有成熟的国际碳合规解决方案,更具备丰富的绿电项目实践经验和技术储备,可为企业提供从能源替代到碳资产管理的全链条服务。

1.山东寿光文家第一茶城0.962MW光伏项目 2.中天绿色精品钢76MW分布式发电项目

3.马鞍山钢铁二期9MW工商业屋顶项目 4.唐山津西钢铁集团42MW工商业屋顶项目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强制+自愿”双轮驱动的机制,对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高耗能行业提出“2030年,这些企业的绿电消费比例不得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权重的平均水平”的要求。

绿证是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水电等)发电量的环境属性认证,作为绿证的重要来源之一,光伏电站的建设能为钢铁企业提供稳定、可再生的绿色电力资源,有效降低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强度。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度绿电,光伏电站每发1000度电,即可申请1个绿证。

如果企业自建光伏电站,所发的绿电不仅可以自用,还能申请绿证。这些绿证可用于完成政府要求的绿电消纳指标,或出售给其他有需求的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光伏电站除了卖电收入外,还可通过绿证交易获利。如果未来绿证价格上涨(如建立“绿证价格指数”后),光伏项目的经济性会进一步增强,推动更多企业投资光伏。

在强制绿电消费政策下,如钢铁、数据中心等行业需满足绿电比例,购买绿证成为企业达标的重要方式。光伏企业可通过绿证交易扩大市场,而安装光伏的企业也能降低绿电采购成本,提升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从出口方面来看,还可实现跨境碳金融“套利池”,将国内光伏电站产生的IREC国际绿证与欧盟CBAM机制对接。新加坡碳交易所(CIX)2024年Q1简报中提及:“中国某钢铁企业通过CIX平台完成首笔IREC-CBAM跨境绿证置换,涉及5万吨钢材出口”。

而据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标准(I-REC)官网2023年12月案例研究显示:亚洲钢铁企业通过I-REC与CBAM的对应核算机制,实现碳成本降低50%-65%。与此同时,天合光能助力合作钢企,采用跨境绿证方案,单批次出口产品碳关税削减率达60%+,增收数百万元。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报告,2024年全球钢材消费量为17.47亿吨,同比下降1.4%;而2025年全球钢材需求量预计为17.58亿吨,同比增长0.6%。行业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生存”。

凭借先进的光储技术和全面的解决方案,天合光能已成为众多钢铁龙头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而这或许正印证着一个新定律—— 当行业步入寒冬,最先拥抱光的企业将获得温暖。

▼点击图片 立即咨询

-此文为第三方广告,内容与服务非中钢网提供-

来源:中钢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