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将其2020-2027年显示设备支出预测上调2%至770亿美元,原因是OLED支出增加且LCD支出略有增长。
OLED支出增加且LCD支出略有增长。
近日,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将其2020-2027年显示设备支出预测上调2%至770亿美元,原因是OLED支出增加且LCD支出略有增长。
该机构指出,OLED增长主要归因于两条G6移动生产线的柔性转换和G8.7 IT OLED生产线的额 7.5 扩展。由于G8.7 OLED工厂的增加、柔性/LTPO转换和85英寸以上电视类别的扩展,OLED设备支出预计将从2023年到2027年逐年增加,到2027年达到83亿美元。反过来,这些将受到OLED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中渗透率上升以及平均面板尺寸不断扩大的推动。
从地区来看,中国大陆在2020-2027年的支出份额预计为83%,低于2024年第四季度640亿美元的84%,但中国大陆每年都处于领先地位。韩国在此期间的支出份额预计为13%,与上一季度相同,支出为100亿美元。预计印度将占2%,中国台湾占 1%。预计中国大陆在同一时期也将以93%的份额主导LCD支出,以77%的份额主导OLED支出,以85%的份额主导Micro-OLED支出。
“得益于良好的终端需求,LCD 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自2025年1月起全面上涨,3月预计将延续上涨态势。”在近期的机构调研中,京东方透露,LCD行业平均稼动率自去年11月开始回升,今年以来上升态势得到延续,并保持在80%以上。
LCD市场集中度提升,特别是中国厂商话语权增加,叠加产线完成折旧、国补政策等因素,LCD产业链迎来向上拐点。与此同时,OLED面板作为另一大主流解决方案,在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部分赛道有望高速增长。
随着LCD与OLED双双迎来拐点,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一两年,面板等科技领域厂商将呈现“大者恒大”的趋势,行业前三的企业利润可能占到全行业利润的85%甚至更高。
“LCD的整体销售额还在小幅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会稳定在700亿美元的规模。”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表示,LCD的技术生命力会持续存在,最核心的原因是高性价比。大量LCD产线几乎都已完成折旧,中小尺寸产线近年也经历了产能淘汰,即使是中尺寸的手机面板,绝大多数都是利用较高世代的8.5到8.6代产线在生产,这还不算10.5代等更高世代产线。对于LCD面板厂商而言,当前生产组合的性价比极高。
LCD市场的改善与国补政策关系密切。据了解,2024年8月“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以来,原本低迷的国内彩电市场出现明显提振,尤其是85寸以上超大屏电视的销量被大幅拉动。
相比于LCD,OLED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据发现,去年 LG Display 通过增加智能手机、信息技术 (IT) 和电视等所有需求领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供应量,大幅提高了其市场份额。有评估称,围绕OLED的业务重组效果正在显现。
据市场调查公司Omdia 1月20日透露,LG Display去年OLED销售额预估为121.2448亿美元。这比 2023 年(76.484 亿美元)增长了 59.5%。通过数据可以证实,该公司一直在改变其业务结构,专注于OLED,并减少液晶显示器(LCD)的比例。
LG Display 特别扩大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显示器等 IT 产品用中小尺寸面板的供应。智能手机用OLED市场规模预估为68.25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35%。预计IT OLED销售额将从2023年(465万美元)增加400倍以上,达到19.4445亿美元。LG Display去年上半年为苹果首次采用OLED的iPad Pro供应面板,下半年又为iPhone 16系列供应面板。多年来,iPhone OLED 首次按时交付,从而得以推出新产品。
据Omdia统计,电视用大型OLED面板规模从同期的24.2945亿美元增长28%至31.545亿美元。由于 OLED 销量的增长,预计 LG Display 去年将占据 OLED 销量的 24.4%。预计比上年(20.6%)上升3.8个百分点。
这是在中国企业激烈追逐下取得的一项富有意义的成果。这期间,韩国OLED市场份额从73.5%下降至67.8%,而中国则从25.2%增长至30.8%。
LG Display 预计今年将全面转向 OLED。这是因为它正在将其大型 LCD 工厂出售给中国的 TCL华星,汽车 LCD 仍位于龟尾地区,但正在逐步转向 OLED。
LG Display在去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宣布,“目标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内完成中国广州大型液晶工厂的出售”。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