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美育教育发展,4月7日,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带着爱德基金会领导对学院全院师生的关爱和春天的问候,组织书画家来到高淳红山学院,开展“美育教学暨书画交流笔会”活动。此次活动以“爱德情怀,美育红山”为主题,通过艺术创作、现场教学与互
爱德情怀 美育红山——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赴南京财经大学(高淳)红山学院开展美育教学暨书画交流笔会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美育教育发展,4月7日,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带着爱德基金会领导对学院全院师生的关爱和春天的问候,组织书画家来到高淳红山学院,开展“美育教学暨书画交流笔会”活动。此次活动以“爱德情怀,美育红山”为主题,通过艺术创作、现场教学与互动交流,为师生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公益交流笔会活动在红山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参与今天活动的领导和书画家: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党委书记孙彬、副院长程宏云,学院书画摄影协会会长郭承波,副会长蒋世玉,高淳区民政局赵玉根副局长,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常务院长、中国山水大师洪谷子,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常务院长、江苏省抗癌协会理事长盛国林,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潘小强,江苏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市書協理事、溧水區書協主席史敏,爱德基金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315画院副秘书长、南京市机关作协艺委会委员方少民,爱德公益书画院常务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施未亮,爱德公益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学学会会员、江苏花鸟研究会会员方旭,当代大写意山水画家赵红玉等学院领导及部分师生100余人。
红山学院党委书记孙彬在致辞中表示,美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此次公益笔会不仅是一场艺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艺术家们通过笔墨丹青传递公益精神,让师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必将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常务院长、中国山水大师洪谷子讲话时首先向师生们介绍了爱德基金会40年来,在全球开展公益项目情况及书画院四年来,全国范围内践行爱德基金会宗旨,传承传播传统文化和美育教学、文化乡村振兴、基地建设等公益情况。他说,爱德基金会多年来秉持“以爱助人 以德树人”的理念,在扶贫、教育、环保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此次与红山学院携手举办公益笔会,正是“公益+教育”融合的典范。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公益的种子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服务他人,成长为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通过公益笔会激发青年学子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常务院长盛国林、戴德新代表著名艺术家、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名誉院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省直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正明教授向红山学院捐赠作品,孙彬书记接受捐赠。
赵玉根副局长讲话,他说,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时代内涵。而公益事业,则是温暖社会、凝聚人心的崇高事业。此次来红山学院开展公益笔会,将两者结合,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为公益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淳区历来重视文化传承与公益创新,我们始终相信,艺术与公益的融合,能够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民生改善、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中,书画院的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创作了30余幅涵盖山水、花鸟、书法等题材的作品。国家一级美术师方少民创作的《春满山河》以酣畅笔墨描绘江南春景,引发师生连连赞叹;书法家潘小强则以行书书写“厚德载物”,笔力雄健,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艺术家们还围绕“书画技法与人文修养”开展专题讲座,分享创作心得。
笔会现场,学生们在书画家指导下尝试临摹与创作,将气氛推向高潮。有位学生表示:“艺术家们不仅传授技法,更让我们体会到书画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活动结束后,书画院向学院捐赠了全部现场作品。
据悉,此次笔会是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第十站。未来双方将共建美育实践创作基地,定期开展艺术交流、美育教学等项目,持续深化高校艺术教育与社会公益力量的合作。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副院长程宏云主持会议。红山学院陈瑶代表学生发言。(照新图文)
来源:隔壁老张启示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