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111 华尔街盟友公开反对特朗普关税;从密歇根到越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7 18:12 3

摘要:按语:特朗普的金融家盟友Bill Ackman罕见地在X上发帖,公开反对特朗普关税。Bill Ackman是Pershing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的创始人,积极参与政治的华尔街意见领袖之一。他原来活跃的议题主要两个,一是支持以色列

X(2025.4.7)

按语:特朗普的金融家盟友Bill Ackman罕见地在X上发帖,公开反对特朗普关税。Bill Ackman是Pershing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的创始人,积极参与政治的华尔街意见领袖之一。他原来活跃的议题主要两个,一是支持以色列(他是立场非常右翼的美国犹太人),二是DEI等进步左翼议程(他是哈佛校董,是哈佛大学左翼/自由派政策的激进批评者,在哈佛校园声援巴勒斯坦活动后,策划驱逐了哈佛的黑人女总统)。他经常在X上发帖支持特朗普政策,是特朗普/MAGA重要的华尔街盟友。

日前,他在X上发表了公开信。观点:1)对盟友和对手征收这样的关税无异于经济核战,是一个错误;2)此举将破坏美国贸易伙伴的可信度、商业环境的稳定性以及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3)他的措辞非常重,说没有一家企业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美国进行大规模长期投资;说“总统正在失去全球商界领袖的信任”,说这种情况不是他们投票支持特朗普时想要的结果。4)他呼吁特朗普暂停实施关税,给出90天的缓冲期,利用这段时期跟各国谈判。

这是一颗重磅炸弹,请阅读全文。

正文:(8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全国上下全力支持总统改革全球关税体系,改变我国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的现状。但商业活动本质上是信心博弈,而信心取决于信任。

特朗普总统成功将关税问题提升为全球最重要的地缘政治议题,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截至目前,这一策略成效显著。

不可否认,其他国家通过保护本土产业,牺牲了我国数百万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空间,从中获取不当利益。

然而,无论是对盟友还是竞争对手都施加过重且不成比例的关税,无异于同时向全世界发动经济战争。这种做法正在逐步摧毁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三重信心:作为贸易伙伴的可信度、商业环境的稳定性以及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

Financial Times(2025.4.6)

按语:本文以全球运动鞋产业链为切入,介绍特朗普关税对全球运动鞋产业链的冲击。1)美国对越南制鞋业加征高额关税,迫使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面临成本剧增压力,其依赖越南作为主要生产基地的供应链模式遭遇挑战。2)行业转移产能需长期规划,短期内企业只能通过提价、调整产品线或转移市场消化成本,但可能引发全球市场供需失衡。3)政策环最终会倒逼企业重构供应链布局,如此,墨西哥、土耳其等地可能成为新的制造中心,但产业配套与劳动力成本问题仍存局限。4)关税战叠加品牌竞争加剧行业洗牌,一些企业可能通过淘汰低利润产品维持生存

正文:(2,0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在纽约耐克门店展示的Vomero 18跑鞋,采用加厚鞋底设计,售价150美元,鞋舌标签上清晰地印着“越南制造”字样。

这个“越南制造”的标签对耐克首席执行官埃利奥特·希尔(Elliott Hill)的转型计划构成了重大挑战。希尔今年推出Vomero 18跑鞋,本意是想赢回那些被其他品牌分流的跑步爱好者。越南已成为全球运动鞋制造中心,但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的最新关税政策中,越南产品将面临最高惩罚性关税……

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25.4.6)

按语:本文是一则深度报道,以汽车重镇密歇根为坐标,聚焦特朗普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1)密歇根州高度依赖汽车业,其供应链和就业正面临关税冲击,企业在紧急调整生产策略,工人担忧裁员与消费萎缩;2)部分群体(例如汽车工人)支持关税政策,认为短期阵痛或能重振本土制造业;3)经济学家警告贸易战可能引发价格飙升、销售下滑及连锁失业;4)农业与新兴科技产业同样受波及,零售业已显现消费信心下滑。尽管底特律近年经济复苏,但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再次给当地的经济蒙上阴霾。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当地劳工希望岗位能够(从墨西哥)回流美国本土,但美国工会工人的工资是墨西哥工人的十倍。如果关税能够维持,汽车行业企业确实决定将生产和供应链带回美国,有可能在新的设施里更多采用自动化技术,减少使用工人。也即,新一轮产能布局可能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但未必创造更多的增量就业。换言之,重振制造业本身和制造就业没有必然联系。美国要解决的依然是社会分配问题。

正文:(4,5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如果要为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战寻找一个实体战场,那一定是密歇根州。这里的公司和工人已经感受到冲击波的到来,这场冲击可能对该州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密歇根州近20%的经济与汽车产业密切相关,而该行业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零部件及整车的依赖度正不断提高——这些进口商品在最近几周都被特朗普政府大幅加征关税。尽管密歇根州的经济总量仅排在全美第14位,但其进出口规模却已跃居全国第五,可见其贸易体量之大……

BBC(2025.4.6)

❤️

按语:本文是BBC的深度报道,探讨特朗普政府全面加征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文章指出:1)特朗普关税标志着美国背离并推翻了自己主导的全球化体系;2)解构了“对等关税”的计算公式,认为把贸易顺差作为制裁标准完全不符合传统逻辑,把美国1.2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逆差及主要国家的对美贸易顺差全部清零的目标不可能实现;3)聚焦了“中国冲击”理论,指出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美国经济是受益于全球贸易的,表现优异。根本问题仅在于,增长的红利没有均衡分布于各行业,也就是美国缺乏足够的财富再分配机制和产业调整政策,没能让全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责任不在其他国家,而在于美国自身的政治制度,而这本质是美国的政治选择。4)这次关税战非同寻常,发生在社交媒体上。社交媒体将叠加作用,增强贸易对抗(无论来自特朗普自身,还是贸易对手国);5)由于无法解释现状,BBC也一句话带出引出了“阴谋论”,特朗普在蓄意为之,有意削弱美元地位、降低美国借贷成本。

正文:(3,3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特朗普总统又筑起了一道墙,他认为这道墙将由他人买单。然而,他决定对几乎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至少10%的全面关税,本质上是一道将就业机会留在国内而非阻挡移民的墙。

这道关税壁垒的高度需要从历史背景来看。它使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倒退了一个世纪,将美国的关税水平远远推高至七国集团(G7)和二十国集团(G20)国家之上,与塞内加尔、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当。

本周发生的事件,不仅是美国挑起全球贸易战,或者引发股市暴跌,更是这个超级大国彻底背弃了它曾倡导的全球化进程。而过去几十年间,美国正是这一进程的最大受益者……

The Atlantic(2025.4.3)

✏️

按语:左翼杂志《大西洋月刊》对特朗普关税的批评文章,试图剖析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混乱本质及其背后的个人风格。1)政策目标自相矛盾,既声称要增加税收又鼓吹自由贸易,逻辑无法自洽;2)实施过程荒诞不经,对贫困国家课以重税却无合理依据,犹如“达达主义艺术品”;3)一切本质是特朗普谈判策略的延伸,将虚张声势作为施压手段,追求支配权。而不是经济实效;4)这种不确定性严重破坏商业环境,暴露其治理核心问题——政策制定完全服务于个人意志。理解了特朗普的混乱个性,也就理解了特朗普关税。

正文:(2,3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昨天下午,特朗普宣布对数十个国家加征一系列关税,以此庆祝美国所谓的“解放日”。若该计划全面实施,美国关税占经济比重将回升至19世纪末以来的最高水平——那时汽车、阿司匹林和白炽灯都尚未问世。摩根大通财富管理部知名分析师迈克尔·塞姆布莱斯特(Michael Cembalest)评论称,白宫这一公告“简直匪夷所思(borders on twilight zone territory)。

不过,眼下最贴切的分析并非来自经济学家或金融研究员,而是出自编剧威廉·高德曼(William Goldman)之口。他曾用好莱坞史上最著名的格言之一,精辟地概括了整个行业缺乏远见的本质:“无人知晓真相”(Nobody knows anything)……

按语:本文探讨了美国工会/劳工群体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分歧态度。1)卡车司机工会和部分汽车工人支持关税,认为能保护本土就业;2)当然也有更加现实的汽车工人,认为特朗普关税会增加美国汽车的成本和价格,并且经济衰退之下,人们往往首先暂停购买的就是汽车;3)其他行业的工会则担忧经济衰退带来的岗位流失影响;4)同时,工会继续批评特朗普政府削弱劳工权益。在目前阶段,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取决于行业和岗位的不同,看到的就业机会与经济风险也不同,因此劳工群体对于特朗普关税的态度也不同,尽管所有人都愿意抱以希望。只能“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在本周特朗普总统于玫瑰园宣布全球关税政策时,只有一个人与他一同发言:一位他邀请来向人群讲话的底特律前汽车工人。

“我这一辈子,看着底特律和底特律大都会区一家又一家工厂关闭,”布莱恩·潘尼贝克(Brian Pannebecker)对人群说。然后潘尼贝克向观众席示意,指向另外20名同样来到白宫的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nited Auto Workers,简称UAW)成员。

“我们百分之百支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潘尼贝克说。

更广泛行业的工人,观点就更复杂了……

按语:本文探讨了特朗普第二任内美元持续走弱的现象,探讨其背后逻辑及全球影响。1)特朗普推行关税政策以来,市场对美国经济预期消极,抛售美元,导致美元走弱,多国货币对美元升值;2)引入“美元微笑曲线(dollar smile)”理论解析当前态势,即在两个极端情形——美国经济很好或美国经济很不好时,通常美元都会走强(美国经济很不好的时候,往往其他国家经济也不好,美元成为避险资产);3)目前的美元处于“相对优势减弱、全面衰退未至”的中间失衡状态;3)弱势美元可在短期缓解新兴市场的债务压力,但加大美国消费者承担关税/贸易战的成本,并使持有美国资产的外国投资人遭受投重创;4)长期看,特朗普关税导致贸易体系瓦解,可能触发全球经济衰退,根据“微笑曲线”,美元有可能重新走强,但会抑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大美元债务国的偿债压力,并带来更加严重的全球失衡。

正文:(1,6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数月前,华尔街还在热议“特朗普交易(Trump trade)”。市场普遍预期特朗普执政将推动美股持续领涨、推高国债收益率,并提振美元。但今年以来,这三项预期悉数落空:美股大幅下挫,而其他地区股市表现更为坚挺;由于担忧经济增长乏力,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后,这两大趋势更呈加速态势。

最令人意外的当属美元的走弱。从基本原理出发,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本应推高美元汇率——关税抬高了进口商品价格,抑制美国民众购买外国商品的意愿,从而减少美元抛售。更何况,其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冲击可能引发经济动荡,而市场动荡时投资者通常会将美元视为避险资产争相购入……

The Economist(2025.4.3)

按语:本文作者Douglas Irvin是美国贸易史学家、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文章围绕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的全面进口关税政策展开分析,指出这一前所未有的颠覆性举措对全球经贸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1)特朗普实施的关税将美国拉回19世纪贸易保护主义模式,破坏力远超单纯经济范畴,更是冲击二战后美国主导构建的自由贸易体系,单方面废除所有自贸协定,并使美国未来签署的任何国际协议的可信性都被打折扣;2)政策逻辑存在根本缺陷,所谓“对等报复“完全违反宏观经济规律;3)决策机制暴露出美国政治体制缺陷,总统独断专行,架空国会监督,政策也缺乏基本的民意基础与政治共识;4)该政策不仅威胁引发全球贸易战,还会严重损害美国的国际盟友关系,地缘政治信任的崩塌可能带来难以修复的外交创伤。作者指出,特朗普的非理性贸易政策将使美国付出远超经济账面的战略代价。

正文:(3,2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在所谓“解放日”这天,特朗普总统宣布实施全面进口关税政策,彻底改变了美国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贸易政策走向。这些关税的调整幅度堪称历史性——美国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将从2024年的2.3%直接跃升至30%,相当于19世纪末的水平。这位成长于20世纪、执掌21世纪经济的总统,似乎想把美国经济拉回到19世纪。

这次关税上调不仅幅度空前,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范围也远超以往。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美国商品进口占GDP比重已达11%,是19世纪末的两倍多。这些关税政策严重冲击了美国自二战后建立并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实际上单方面废除了美国签署的所有自贸协定。这些协定原本都遵循互惠原则,即缔约双方对双边贸易实行零关税。如今,韩国(26%)、以色列(17%)和澳大利亚(10%)等自贸伙伴都面临高额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虽然躲过了这轮加税,但仍面临25%关税的威胁。如果特朗普连自己签订的《美墨加协定》都可互惠原则,即缔约双方对双边贸易实行零关税。如今,韩国(26%)、以色列(17%)和澳大利亚(10%)等自贸伙伴都面临高额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虽然躲过了这轮加税,但仍面临25%关税的威胁。如果特朗普连自己签订的《美墨加协定》都可以随意撕毁,那么所有现有协定都将失去效力,未来签署的协定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按语:本文作者认为,特朗普的关税长期难以维系。核心观点如下:1)经济冲击层面,全面关税推高消费价格、抑制企业投资并加剧通胀压力,叠加既有经济矛盾,将削弱民众承受力;2)政治压力方面,共和党内部对贸易政策分歧扩大,选民支持率下滑与中期选举风险形成倒逼,企业界与小企业主反对声浪升级;3)特朗普政府存在通过谈判调整关税的空间,包括与贸易伙伴达成双边协议、应对物资短缺采取紧急降价措施等等。此外,作者还指出,美国制造业转型面临供应链重构成本高企、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等阻碍,会选择按兵不动,不会推动制造业回流,因此难以形成维护关税的既得利益集团。总之,在多重压力下,特朗普的关税壁垒的松动可能比预想的要来得要快。

正文:(2,9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欢迎回来。两周前我列出了对全球经济的五种乐观预测,其中第一条就是“特朗普弱化他的关税计划”。现在,这位美国总统已经公布了前所未有的进口关税方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个可能性。这周我专门研究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的高关税不会持续太久?以下是我的分析结果。

首先看经济冲击。短期内大多数预测机构认为,特朗普的关税会推高物价并拖累经济增长。但白宫可能高估了自己抵受政治压力的能力。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在下跌,而等到新关税真正冲击到供应链时,这个指数可能会暴跌……

PIIE(2025.4.3)

按语:本文作者Maurice Obstfeld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名誉教授,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很能代表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文章剖析了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及全球贸易体系的深层危害。文章指出,白宫一系列政策建立在误判国际贸易本质的逻辑谬误之上,并给美国自身造成最大伤害。核心观点包括:1)从“对等关税”税率的计算方式可以看出,政策制定者对贸易基本原理存在根本性误解,即将双边贸易逆差简单归咎于贸易壁垒,忽视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各国通过专业化分工形成特定领域的顺差/逆差组合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而关税打击的往往是美国消费者最能从国际贸易中间获益的产品;2)美国贸易总逆差反映的是美国的经济结构性问题,根源在于消费超过产出。总逆差不能通过一对一调整双边贸易关系解决,只能通过削减政府赤字等手段来化解;3)基于这一点,产业链转移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即使企业转向低关税国家采购(如天然橡胶从东南亚转到非洲),只会改变双边逆差的分布,但无法消除总量。同时,企业跨国转移供应链,只会导致全球贸易效率的耗损,美国成本的上升。后续,美国政府还可能动态调整关税的实施对象,把贸易战变成了一场“打地鼠”游戏。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不仅伤害美国,还会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

特朗普总统宣称其令人困惑的“解放日”进口关税计划经过精密的规划,目的是抵消贸易伙伴对美国出口设置的关税、非关税及货币壁垒。然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测算细节显示,这些关税实际上将精准地打击对美国本身最有利的贸易领域,最终直接伤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难怪股市也应声暴跌。

这项关税计划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对国际贸易根本逻辑的误解: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美国必然与某些贸易伙伴存在逆差(双边逆差),与另一些则存在顺差(双边顺差)。例如美国从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铝材,同时将铝材用于自身优势领域(如飞机制造)的出口,这自然会导致美国与铝生产国的贸易逆差,而与飞机进口国的顺差。这种分工逻辑同样适用于微观层面:我和我的出版集团保持顺差,因我相对擅长撰写教材,而他们精于出版发行;但我选择与眼科医生维持“逆差”,而不是冒险自己动手摘除白内障……

来源:兔主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