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法治报|用心用情塑“品牌” 打造“四地”架枫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18:21 2

摘要:大连市整合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新市民服务中心5个中心职能,设立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等N个常驻单位和民政、住建、妇联、社会调解组织等X个轮驻单位,打造“5+N+X”的集约化办事模式。

采撷地:大连

用心用情塑“品牌”

打造“四地”架枫桥

综观

大连市整合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新市民服务中心5个中心职能,设立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等N个常驻单位和民政、住建、妇联、社会调解组织等X个轮驻单位,打造“5+N+X”的集约化办事模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大连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逐步形成了“有工作机构、有固定场所、有人员力量、有配套制度、有职责职能、有技术保障”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了社会安全稳定的服务保障作用。

群众急难愁盼的“反映地”

去年4月,几名群众因与某外企公司存在“息工待岗”的劳动争议,来到大连市综治中心,想通过诉讼渠道解决问题。综治中心在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邀请外企协会联合召开协调会,并指派专人做调解工作,最终双方就赔偿达成协议。

“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是大连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出发点。全市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按照“只进一扇门,解决烦心事”的理念,整合了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新市民服务中心5个中心职能,设立了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等N个常驻单位和民政、住建、妇联、社会调解组织等X个轮驻单位,打造了“5+N+X”的集约化办事模式。并同步建立“组织排查、登记受理、先行调解、多元化解、案结事了”的闭环式工作流程,着力推动综治中心“一站式”解决群众矛盾纠纷。

基层社会治理的“枢纽地”

“只有建强‘枢纽’,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问题。”说这话的是大连市西岗区日新街道民乐社区党支部书记焦秋红。

焦秋红所在的民乐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邻近大连市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城和大连火车站,辖区外来人口多、个体商户多,矛盾纠纷点多面广。为此,民乐社区以综治中心建设为依托,创立了“秋红断官司”工作站——400平方米的工作场地,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三官一律”和人社、民政、信访、卫健等职能部门集中办公,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同样发挥枢纽作用的,还有普兰店区和旅顺口区龙头街道盐厂新村。普兰店区通过开展“家和邻里亲”活动,让村级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知心嗑、热心话,妥善化解家庭、邻里纠纷。盐厂新村依托综治中心建设,打造了“巧嫂评理说事”品牌,引领妇女参与到普法宣传、隐患排查、矛盾调处的活动中。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地”

王先生是甘井子区中华路街道润洋社区某小区业主,他以物业公司未按合同约定事项服务为由,拒缴两年的物业费共计6000余元。物业公司将王先生起诉到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法院通过反向导入模式,将案件通过“甘心调”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下拨到中华路街道润洋社区进行诉前调解。社区综治中心集结多方力量,通过“面对面”沟通、“背靠背”调解,让双方解开了物业费“疙瘩”。

针对物业纠纷,甘井子区中华路街道综治中心探索出“闭环化解老旧小区物业纠纷‘甘心调’工作法”,在“前端精管、中端化解、终端治理”上创新“众筹自建”“揭榜挂帅”“反向导入”等多样化举措,闭环式化解物业纠纷。2023年,甘井子区中华路街道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社会安全风险的“排查地”

综治中心是守护群众安全、维护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大连市以综治中心为依托,通过数字化赋能,建立了以群防群治为基础,以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突发性事件防范为内容的工作体系,全面发动群众参与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提升风险隐患防控能力,提高源头预防化解水平。

在数字化赋能上,大连市依托综治信息化平台,打造了集数据汇总、分析研判、指挥调度“三合一”的信息化智慧系统,纵向贯通市、县、乡、村、网格五级,横向联通25个职能部门分平台,构建网络架构和指挥枢纽,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从隐患排查到流转、交办、督办、回访的联动工作格局。

来源丨辽宁法治报

编辑丨付清卓

校对丨孟辰

审核丨李东洋

来源:大连司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