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守护雨林秘境

摘要: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269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国土面积的1/8。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当,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为建立协同联动、高效顺畅

文/明 月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269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国土面积的1/8。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当,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为建立协同联动、高效顺畅的国家公园“园”“地”融合发展机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建立了省级国家公园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25个省直部门和9个属地市县共同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雨林生境持续恢复。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介绍,三年来,海南将国家公园建设视为“国之大者”,将其列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12个先导项目之一,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公园管理,推进雨林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改善社区居民生活,开展各类科普宣教活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多措并举 筑牢海岛绿色生态屏障

琼岛腹地,林海莽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一轮又一轮生命律动永无休止。

通体金黄,形如中国古代的金色酒樽,从枯枝腐叶里破土而出,像一盏盏“黄灯笼”。这是科研团队近期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发现的新物种——金樽水玉杯。

雨林里的“秘密”总是层出不穷,让无数人向往、亲近。行走在雨林中,你一定会感谢上苍将如此繁茂的生命齐刷刷托举到面前。树木是巨大的,灌木丛是繁茂的,水流是清澈的,花朵是艳丽的,昆虫是可爱的,即便你的内心再空旷,也会被瞬间填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

在热带雨林的伞盖下,万物都在生命的轨道上前行,花开灿烂,生命不朽。

海南湍蛙攀爬在河谷溪流旁的石壁上,发出“吱、吱、吱”连续鸣叫声,海南长臂猿攀吊在树杈上发出拖着悠长尾音的“呜”声,与虫吟、兽鸣混杂在一起,共同开启生机勃勃的一天。三角状的枫香树树叶纷纷落下,从金黄到橘黄,再到火红;大果榕的树干上挂着一簇簇黄澄澄的果实,乌灵芝悄悄地从地上冒出了紫乌色的菌盖头,热带雨林,不止于青绿。青梅、海南粗榧、坡垒等乔木一棵棵赛着比高,树杈间附生一簇簇形似鸟巢的蕨类。渴求光热、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造就了空中花园、植物绞杀、老茎生花、独木成林等奇观,编织出一个迷幻的雨林秘境。4367种高等植物、651种野生脊椎动物,它们种群纷繁、生而不同,在这片恣意生长的热带雨林里,组成一座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

△霸王岭空中花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特色可概括为“四最一宝库”,“一塔一遗产”。

“四最”,是指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在海南岛中南部山区,自低海拔至高海拔,分布着季雨林、低地雨林、山地雨林、热带云雾林等垂直明显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和旗舰物种上表现出较高完整性,热带自然生境维持极高原真性。

“一宝库”,这里拥有全世界、中国和海南独有的动植物种类及种质基因库,构成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

这里是海南岛的水塔,国家公园是全岛生态制高点,是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主要江河的发源地。茂密的热带雨林,形成重要的水源涵养库,以及重要的防风、防洪生态安全屏障。

这里还是黎族同胞集中居住区,黎族同胞世代传承的黎锦、黎陶、黎歌黎舞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黎锦技艺进入国家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前,海南省正在申报“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2024年4月3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2年度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出炉,为2080.40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2.01亿元。

作为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展并正式发布了国家公园GEP核算结果。生态价值的持续增长彰显了海南热带雨林生态保护成效。

王楠介绍,调整优化基层社区协调委员会架构,也是海南建立协同联动、高效顺畅的国家公园“园”“地”融合发展机制的重要举措。

早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社区协调管理机制,即省级层面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协调省级委员会,由7个管理分局牵头成立9个区域性社区协调委员会,共同协调解决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问题。

△吊罗山 枫果山瀑布群

随着国家公园相关工作的开展,海南结合实际,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分片区重新组建了以国家公园管理分局为主体、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参加的基层社区协调委员会,并将与国家公园建设密切相关的市县综合执法、交通运输、应急、水务等有关部门新增为成员单位,明确了议事规则和重点协商内容。同时,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对议定事项制定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加强跟踪督办,显著提升了属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工作协调更加顺畅,问题解决也更加及时。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协调昌江委员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社区协调工作,力求解决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分歧。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举办森林资源保护专项行动现场会、开展社区工作交流和社区宣传,协商解决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建设和谐友好型社区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协调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各社区协调委员会自成立以来,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关系,努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发挥国家公园文化宣传员、传播者和引领者作用,促进社区居民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资源和价值,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和法律意识。

实践证明,通过调整优化基层社区协调委员会架构,不仅提高了居民自治能力,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还培养提升了居民的生态意识,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居民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园”“地”融合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三生共融 提升民生福祉

“天气转凉了,我们要抓紧修整大棚,开始种植红托竹荪了!”寒露时节已过,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村民符国华正在忙着组织人工修整菌菜轮作基地大棚,种植菌菇。

4年前,符国华等118户村民从位于鹦哥岭腹地的南开乡原高峰村整村搬迁至牙叉镇附近,开启新生活。

生态搬迁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标志性工程,海南于2019年启动国家公园生态搬迁计划,分两批对全省4个市县位于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村庄进行整村易地搬迁。

在推进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中,海南开创了农村集体土地与农垦农场国有土地等价置换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互促”的路径。

置换后,农场国有土地登记变更为集体土地,集体土地登记变更为国有土地,原土地的使用性质不变。迁出地建设用地复垦为林地等农用地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可按照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原则用于迁入地安置区建设,不再另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新高峰村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将食用菌项目打造成了特色产业,在提高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村民的收入也有了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和美乡村新路子。2023年,食用菌项目为村集体创收23.13万元,提供用工3600多人次,村民务工收入近55万元。

“搬下山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符国华说,搬迁下来不仅住进了新居,还有人均补偿5亩可开胶的橡胶林,有关部门还引导村民一起建设菌菜轮作基地,在橡胶林下种植菌菇,村民的收入普遍比以前高许多。“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大家都很安心,更重要的是青山绿水得到了保护。”

3年来,海南逐步简化优化园区内建设项目审查审批手续,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和民生保障提供便利。结合公益林直补、生态管护员选聘、示范社区建设等方式,多渠道增加社区居民收入,让居民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和保护而受益、获利。绿水青山间的生态优势,正在变成一笔清晰可见的“经济优势”。

合理规划建设国家公园周边入口社区、特色小镇,适度开展自然体验和游憩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动当地和周边居民共同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和特许经营。如霸王岭片区的王下乡,当地村民依托国家公园生态资源和黎族特色文化吃上“旅游饭”,年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推进智慧国家公园建设,启动智慧雨林大数据平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等项目,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及科研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干扰,把更多的空间让给雨林,确保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园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加强科普教育,通过在国家公园周边学校设立自然教育学校、征集国家公园标志性内涵、新生猿婴姓名,组织开展“雨林与您”体验活动、研学活动,举办国家公园建设主题展等,多形式、多角度展现国家公园新风貌。

王楠表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目前正在加快建设环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完善路网体系,并规划发展生态旅游、自然教育、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研究划设环国家公园绿色产业发展带,引导和推动国家公园所涉市县绿色转型,让绿色不仅成为看得见的高颜值,更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演绎和谐共生的雨林故事

早晨,海南长臂猿群穿梭在雨林中,迎着朝阳一起“合唱”,在树间觅食打闹。在多方努力下,这一全球极稀有的灵长类动物,如今种群逐渐增加,数量增至7群42只。

海南长臂猿种群扩大,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之一。近年来,海南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确定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6大标志性工程之首高位推动,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公园模式,着力打造国家公园建设“海南样本”。如今,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园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新发现尖峰水玉杯、海南小姬蛙等物种70余种,圆鼻巨蜥等原来罕见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又重现雨林。

△海南长臂猿

“近年来,海南长臂猿种群实现稳步增长给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带来惊喜,我们将这一保护经验称为‘中国智慧、海南经验、霸王岭模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章新胜评价。

这一被称为“中国智慧、海南经验、霸王岭模式”的保护经验,被诸多国际专家认为,对全球20种长臂猿乃至灵长类保护具有借鉴意义,对长臂猿栖息地热带雨林的保护管理具有参考作用,对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启示意义。

“参加今天的活动,我们划桨板捡拾垃圾、参观了动植物博物馆,还在丛林里观察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爱护雨林动植物,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一名小学生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参加“志愿守护雨林秘境,畅享醇美快乐生活”国家公园志愿服务活动后说。

开展热带雨林主题团课,组织青少年开展雨林清洁志愿服务,为游客讲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故事……近年来,志愿服务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中影响日益深远。

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处处长麦匡耀介绍,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在共青团海南省委、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等多方的支持下,相继成立多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青年志愿队伍,并举行了授旗仪式。八部门联合印发《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了系列国家公园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涵盖生态监测、环境教育、艺术创作、导赏服务以及社区参与等多方面内容,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提起国家公园成立前后的科普宣教工作变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宣教科普科工作人员郑燕感触颇深:“国家公园成立前我们只是个保护区,那时候大家对热带雨林保护都还不是很了解,甚至就连周边村民都不一定知道什么是国家公园。”

从发宣传册、挂警示牌、拉横幅、播放大喇叭的原始科普宣教方式,到现如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立后,科普宣教的理念和形式不断进步。“我们现在的理念就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所以我们经常入村入校园进行科普宣传活动,像我们周边的村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不仅大家知道了什么是国家公园,而且这种自发保护雨林的意识也明显得到了提高。”郑燕说。

△热带雨林中的根瀑

居民共管,青山共护。如今,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人加入了护林队伍。截至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7个分局共聘请1707名生态护林员,其中当地居民就有1350人。他们成为保护、宣传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前线队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分局水满管理站站长王道真说,除了日常巡护,他还负责给游客、学生科普宣教热带雨林知识,“让大家知晓雨林,爱护雨林,是我们的使命。”

“海南热带雨林是岛屿型热带雨林的代表、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宝库,也是海南岛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保护意义。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热带雨林,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王楠说。

《绿色中国》 B(下半月) 2024年10月号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