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行游影记(12)—武汉大学(四)

摘要:武大在教学建设方面成绩斐然。至2015年1月,武汉大学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省级精品课程9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珞珈山,对于武大,意义非凡。就连武大的校歌,都是以珞珈山为主线的。

武汉大学校歌

作词:珞宣 谱曲:陈国权(1998年所征集)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

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

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

扬帆长江,奔向海洋,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德业并进,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

啊,心中的珞珈山,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走下珞珈山,我们再次走进校园。

武大在教学建设方面成绩斐然。至2015年1月,武汉大学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省级精品课程9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

武大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信息安全、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法学、图书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物理学、口腔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图书情报、电工电子、水利水电工程、测绘。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其中有9个国家级的: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力学、基础医学、法学、临床技能、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与设计、药学、中国语言文学、遥感信息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电力生产过程和网络安全。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网络安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文科:历史学、哲学、理科: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地理科学。

在武大,最值得看的还是那些古建校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由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与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和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一起作为首批中国大学校园内历史建筑群现址,于2001年6月25日被中国国务院正式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大早期建筑总面积在入选的三所高校建筑群中居于首位。

武汉大学的早期建筑气势恢宏、布局精巧、中西合璧、美轮美奂,是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建筑风格之新颖、设计思路之先进,开中国大学校园建筑之先河。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经历了7年的建设,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华中水工实验所、珞珈山教授别墅(十八栋)及街道口牌坊、半山庐等。占地面积30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工程造价400多万元(银元)。

校园中心区由2条南北轴线和2条东西轴线相交汇形成两大组建筑群,总体规划因山就势,利用东、南、北三面环山,西侧为低洼地的区域规划校园中心区,低洼地作运动场,看台依坡而筑。建筑群沿看台外面凹形校前大道上侧布置。南山(火石山)建工学院,北山(小龟山)建理学院,东侧山脊规划了大礼堂。形成以运动场为中心,大礼堂为主体的一组建筑群。工学院、理学院分别在运动场中线400米的南北端,为大礼堂的左右翼。大礼堂和体育馆在运动场东西轴线上下端正。运动场西向山起箕(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多米)地势骤降,为校区下沉式中心园林地。体育馆在其下方。于是形成贯穿工学院、理学院的南北轴线,及由大礼堂延伸至体育场以西的体育馆的东西轴线,空间呼应,地形错落,章法井然却又十分生动而切合地形。中心区西北侧的狮子山从东、北两个方向可远眺东湖,从东湖亦可见狮子山山顶轮廓,形成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另一组建筑群,在北山丘陵地带的狮子山,坐南朝北。图书馆居山顶中央突出;东、西两翼为文学院、法学院,相对矗立;南面学生宿舍抱坡而建。飞檐碧瓦掩映在绿树丛中,使山体显得更加郁郁葱葱、错落有致。

整座校园选址科学,有山有水,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计师尊重自然、依山就势,运用中国园林、殿堂建设的惯用布局方式,在散点、放射状的自由式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利用山体山势、地形地貌,精心布置了建筑群。建筑风格独树一帜,中西融合,科学地将装饰性与实际性巧妙的结合。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理念着力营造珞珈校园建筑群,建筑丰富多样,富于变化,运用西方建筑手法,单体建筑造型宏伟高大,多姿多彩。把西方的水泥、钢结构、西式的双立柱与中国的歇山顶屋檐结合,使单体建筑有了西式的宏伟,群体建筑有着中式的宫廷楼阁。建筑的装饰考究,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相结合,重复体现了建筑的艺术抽象性、象征性的特征。

"老武大的牌坊",也是武大的古建之一,遗憾的是随着"轰"一声沉闷的响声,一部挖掘机仅2分钟便完成了任务,一座有20年历史的武大标志性建筑便不复存在了。1992年,为迎接建校100周年华诞,武大以民国老牌坊为蓝本,开始兴建新的大门牌坊,于1993年教师节前建成。此次拆除的,即为此牌坊。"仿造的牌楼,区区20年,不属于历史保护文物,没有任何文物价值。"

这个重修碑记记录了这个新校门牌坊新建的过程。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磨砺,百余年的辉煌。武汉大学正充满信心,迈向美好的未来。

来源:行摄者心之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