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大学子,到国际期刊编辑!一文揭秘,土木直博生的“破圈”之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7 19:20 2

摘要:手握13篇SCI论文,斩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工程创新设计奖学金,担任国际权威期刊Vadose Zone Journal社交媒体编辑……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直博生胡绍杰,用扎实的成果勾勒出湖大学子的科研进阶轨迹。

手握13篇SCI论文,斩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工程创新设计奖学金,担任国际权威期刊Vadose Zone Journal社交媒体编辑……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直博生胡绍杰,用扎实的成果勾勒出湖大学子的科研进阶轨迹。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直博生胡绍杰

大三盛夏,胡绍杰正站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为未来迷茫。而学院新引进的海外学者张超教授成为他的转折点。“第一次见面聊了三个小时,张老师没有因为我是本科生就设限,相反,他给予了我极大的信任和支持。”回忆起与导师的初次对话,胡绍杰仍难掩激动。

胡绍杰的导师,深耕岩土的“90后教授”——张超

“正常水在0℃结冰,但毛细管中的水却需要更低温度才能冻结。”一次课题组的暑期头脑风暴会上,张超教授展示的这一现象彻底颠覆了胡绍杰的认知,让他对岩土工程有了全新的理解,更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无限可能。

从此,他扎根实验室,钻研非饱和土力学与多孔介质物理学的前沿知识,在本科阶段便参与了多项研究。2020年,胡绍杰以直博生身份继续追随张超教授,开启了更系统的科研探索。

胡绍杰在实验室中做实验

作为岩土方向研究生,胡绍杰聚焦多孔介质力学,尤其关注孔隙水冻结现象。早期实验中,他观察到吸附水存在时多个水滴会同步冻结,这一现象看似直观,却在张超教授的提醒下发现了观测盲区:即人眼的观测并不总是精确。课题组引入高速摄影技术反复确认后,首次捕捉到吸附水可传递冻结而非连通孔隙水的奇妙现象,并将相关成果发表于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胡绍杰参加学术会议(右二)

在攀登科研高峰的路上,胡绍杰始终铭记那个深夜:面对审稿人的犀利质疑,胡绍杰陷入困顿。无奈之下,他将凌乱的数据打包发送给导师,意外收到即时回复,“绍杰,腾讯会议见。”在这场在云端开启的特别交流中,师生二人逐项梳理数据、重构逻辑,最终攻克难关。如今,这种求真精神,早已刻进他的学术DNA。

截至2025年2月,胡绍杰累计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在顶级综合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论文1篇,在Geotechnique、ASCE JGGE、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岩土工程领域三大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篇,在水文学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发表论文2篇。或许,正是因为一次次推翻假设、重建模型,让他在取得突破的同时,更接近真理的本质。

胡绍杰进行学术交流汇报

科研之外,胡绍杰始终思考如何让专业成果惠及大众。

此前,他曾两次受邀担任Vadose Zone Journal审稿人,被该刊对地球渗流带研究的深度与交叉性吸引。当VZJ公开招聘社交媒体编辑时,他果断投递简历,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出色的表达能力,于2025年1月成为该刊在LinkedIn平台上的第一个社交媒体编辑

胡绍杰收到VZJ期刊的社交媒体编辑聘任邮件

社交媒体编辑是“术语翻译者”,更是跨界桥梁的搭建者。解锁新身份,胡绍杰需将晦涩的论文转化为通俗语言,挖掘趣味点吸引公众关注。通过X与LinkedIn,他不仅推广了期刊影响力,还借此分享着课题组、土木院以及湖大的研究成果

如今,他正筹划将VZJ的科普内容引入国内社交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让更多人了解前沿交叉研究。

从岳麓山下的实验室到国际期刊编辑部,胡绍杰的成长轨迹深深烙刻着湖大印记。这里既有陈政清院士等顶尖学者引领学科前沿,也有“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筑安全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支撑创新实践。而胡绍杰所在的课题组,还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等国际团队进行着深度交流,让师生始终站在全球视野的最前沿。

“在湖大,我感受到一种归宿感。”胡绍杰的归宿感,源于导师的倾囊相授、同门的并肩协作,更源于学校对青年学子的全方位支持。

当岳麓山风拂过实验室的窗棂,湖南大学校园内的优秀学子们正在书写新的篇章。有人破解微观粒子的奥秘,有人筑造跨越天堑的桥梁,也有人如胡绍杰一般,在科研与传播的交界处拓荒。而他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部分素材来源:湖南大学官网/官微、湖南大学本科招生官微、湖砼理HNUCE等

来源:湖南大学本科招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