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生前给我一个手表,我戴了八年,修表时才明白里面藏的秘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17:44 2

摘要:八年后,当修表师傅从表后盖取出那张泛黄的纸片,我看到上面的字迹时,整个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崩塌,裂成了碎片——原来我与岳母之间,竟藏着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

"小军,这块表原本是要传给我们林家下一代的,但我想了想,还是给你吧。"

病榻上的岳母语气虚弱却坚定,将那枚金色怀表递到我手中,我感到一阵莫名的沉重。

妻子小晴站在一旁,眼中闪过不解与失落:"妈,这可是爷爷留下的,怎么能给外人?"

岳母没有回答,只是握住我的手,轻声叮嘱:"无论如何,千万别打开后盖。"

八年后,当修表师傅从表后盖取出那张泛黄的纸片,我看到上面的字迹时,整个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崩塌,裂成了碎片——原来我与岳母之间,竟藏着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

01

三月的风还带着些许寒意,我把车停在学校门口,看了一眼手腕上的金表。‘

七点四十五分,距离上课还有十五分钟。

作为县中的语文老师,我一向守时。这是我的习惯,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金表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芒,这是赵妈留给我的唯一遗物。

八年了,我从未摘下过它,无论是上课、睡觉还是洗澡,它一直安静地躺在我的左手腕上,仿佛是赵妈留给我的某种无声陪伴。

那枚表面略微泛黄的金表,像是时光的载体,连接着我与那个已经离去的温暖灵魂。

每当我感到迷茫或困惑时,总会不自觉地抚摸表面那细微的纹路,仿佛这样就能听到赵妈的教诲。

有时我甚至会对着表盘轻声说话,述说工作中的喜怒哀乐,虽然知道不会得到回应,但心里总会涌起一种被倾听的安慰感。

走进教室,学生们纷纷向我问好:"王老师早!"我微笑着点头,放下教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教室里弥漫着朝气,七十多双眼睛专注地望着我,那种纯粹的求知欲总能让我想起赵妈曾说过的话:"教书,就是在点亮一盏盏心灯。"

今天讲的是余光中的《乡愁》,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小小的船,小小的月亮,小小的我。"我站在讲台上,声音低沉而有力,目光扫过每一个认真听讲的面孔,心中忽然浮现出赵妈慈祥的脸庞。

我常常回忆起第一次见到赵妈的场景。

那是我和小晴恋爱半年后的春节,她带我回家见父母。

我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给岳父岳母留下不好的印象。

但赵妈只是微笑着递给我一杯热茶,轻声说:"小伙子不错,有教书人的样子。"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瞬间放松下来,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和认同。

后来我才知道,赵妈年轻时也是语文老师,对教育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

我们因为共同的职业有了交集,常常能聊到深夜。

她分享教学经验,我讲述课堂趣事,那种心灵相通的感觉,甚至超过了我与亲生母亲之间的交流。

"王老师,您的表真漂亮!"下课后,一个女生羞涩地说。

我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金表,笑着回答:"这是我岳母留给我的。"

那是一枚古朴的瑞士制表,金色的表壳上刻着细密的花纹,表盘简洁而典雅,时针分针都是蓝钢材质,在光线下闪烁着幽蓝的光芒。

"您岳母真好,"女生天真地说,"我爸说这种老式瑞表值不少钱呢。"她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仿佛这枚表代表着某种神秘的联结。

值多少钱?我从未想过。对我而言,这块表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品牌或材质,而在于它曾经属于赵妈,是她临终前亲手交给我的信物。

我记得她把表塞进我手里时的眼神,那么深邃,那么复杂,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却最终只化为一句"好好保管,别打开后盖"。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不自觉地回到了八年前。

02

那是个阴雨绵绵的秋天,赵妈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医生给出的判断很残酷:最多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窗外的雨滴敲打着医院的玻璃,如同无数细小的叹息。

我站在病房门口,看着小晴在病床边抽泣的背影,心里如同压了一块巨石,沉重到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和妻子小晴立刻从县城赶回了市里,全力照顾赵妈。

我们在医院附近租了个小房子,轮流守在病床前。

每天清晨,我会早早起来买最新鲜的粥和水果,希望能唤起赵妈的食欲。

而小晴则负责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无微不至。

我们像是在与时间赛跑,拼尽全力想要延长赵妈在世的每一分每一秒。

赵妈的病情恶化得很快。短短一个月时间,她从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变成了一个骨瘦如柴的病人,只能靠吗啡止痛。

那双曾经神采奕奕的眼睛变得黯淡,那个总是腰板挺直的教师身影如今只能蜷缩在病床上。

癌细胞像一群无情的入侵者,迅速吞噬着她的生命力。

看着赵妈日益消瘦的脸庞,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背对着小晴偷偷拭泪。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妈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从不在小晴面前流露出痛苦,反而时常安慰我们。

每当疼痛稍稍减轻,她便会坐起来,叮嘱小晴要多加休息,不要太担心。

她会问我学校里的事情,好像我们只是在进行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而不是在医院里度过她生命的最后时光。她的坚强让我肃然起敬,也让我的心更加绞痛。

"小军,"有一次趁着小晴出去买药,赵妈握着我的手轻声说,"小晴性子急,你要多包容她。"她的手冰凉纤细,我能清晰地感觉到那皮肤下的骨骼轮廓。

那是一双曾经批改过无数学生作业的手,如今却被病魔摧残得不成样子。

我点点头:"赵妈,您放心,我会好好对她的。"我尽量使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不想让她看出我内心的痛楚。

赵妈的眼睛湿润了:"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从第一次见到你,我就知道。"

这种认可让我倍感温暖。在那个充满消毒水味的病房里,赵妈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我从未和自己的母亲有过这样深入的交流,反而与这位岳母建立了超越血缘的深厚情感。这种感觉既奇妙又令人心安。

事实上,我与赵妈的特殊关系,早已在林家引起了一些议论。

那些细微的眼神交流,那些不经意的关照,那些只有我们才懂的默契,都被林家人看在眼里。

有时是善意的调侃,有时则带着些许疑惑,甚至怀疑。

林家是本地的名门望族,祖上曾在民国时期做过官,家底殷实。

他们有着典型的大家族作风:注重门第、讲究体面、维护家族荣誉高于一切。

在这样的家族中,赵妈一直像是一个局外人,温柔却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赵妈虽然嫁入林家,但一直保持着教师的朴素作风,不爱张扬。

她的衣着永远简单得体,从不佩戴华丽的首饰,即使是在林家的重要场合。

她的房间里摆满了书籍,而不是名贵的古董。这种与林家风格的反差,让她在这个大家族中显得格格不入,却也因此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

03

我第一次去林家,是跟着小晴回去过年。

当时还只是男女朋友关系,我紧张得手心冒汗。

面对那栋古色古香的大宅院,那些举止优雅的亲戚,以及他们审视的目光,我感到自己像是一个闯入者,一个来自乡下的穷教师,妄图与这个家族联姻。

令我没想到的是,赵妈对我的态度出奇地好。她不仅亲自下厨做了一桌我爱吃的菜,还特意跟我聊起了教育的话题。

她的眼神中带着某种难以言表的亲近,好像我们之间早已相识多年。那顿饭,我第一次在林家感到了放松和被接纳。

得知我是县中的语文老师后,她更是眼前一亮,拉着我聊了一整晚的教学心得。

"难得啊,"小晴的大伯笑着说,"赵老师这是找到知音了。"

"是啊,平时对女婿都没这么热情的。"小晴的二姑也打趣道。

那一晚之后,我和赵妈建立了某种特殊的联系。

每次去林家,我们都会聊上很久。

有时候是讨论某本书,有时候是谈论教育理念,有时候仅仅是分享生活中的琐事。

赵妈常常会在我离开时塞给我一些自己腌制的咸菜或是自己织的毛衣,说是"怕小军在县城生活不习惯"。

这种关爱,渐渐引起了林家其他人的注意,尤其是小晴。

每当家庭聚会上,赵妈总是第一个问我工作如何,学生表现怎样,甚至会记得我随口提过喜欢吃的菜式。

而对自己的女儿,却常常只是简单地询问几句近况。

这种反差让小晴感到困惑和隐隐的不安,虽然她从未明确表示过嫉妒,但那种微妙的情绪变化,我能够察觉到。

一个周末的午后,小晴和我正在整理衣柜。

她突然从柜子深处拿出一件墨绿色的羊毛衫,那是赵妈去年冬天亲手织给我的。

小晴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细密的针脚,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

"小军,我妈怎么这么喜欢你啊?"小晴半开玩笑地问,眼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落寞,"感觉比对我还好。你看这毛衣,针脚这么细,她一定织了很久。"

我走过去,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试图缓解她的不安:"可能是我比较会哄老人开心吧。再说了,你是她女儿,那是亲生的,能一样吗?亲生女儿不需要讨好,但女婿嘛,总要多关照几分。"

"不对,"小晴摇摇头,语气变得认真起来,"就是因为我是亲生的,才觉得奇怪啊。

她从来没给我织过毛衣,却给你织了三件。我小时候发烧,她只会说是我不注意穿衣服;你前年感冒,她大冬天坐车两小时来看你,还带了她熬了一整夜的参鸡汤。"

我看着小晴眼中的困惑和受伤,心里一阵不忍。

我轻轻抚摸她的头发,尽量用轻松的语气说:"也许她只是特别心疼我这个没妈疼的孩子吧。我父母早逝,可能引起了她的怜爱之心。"

"也许吧,"小晴叹了口气,把毛衣放回衣柜,"我只是有时候会觉得,妈妈心里装的人,好像永远不会是我。"

我当时只是笑笑,没有多想。我试图转移话题,问她晚上想吃什么,但心里却留下了一丝疑惑的种子。

毕竟岳母对女婿好,在中国再正常不过。

我看过太多的小说和电视剧,上门女婿被岳母疼爱的故事比比皆是。

可我和小晴并不住在林家,也不是上门女婿,赵妈对我的特殊照顾似乎超出了常理。

可随着时间推移,赵妈对我的偏爱越来越明显,甚至引起了一些闲言碎语。

每次我们回林家看望,她总会提前准备我爱吃的菜;每次我生日,无论多忙,她都会亲自打电话祝福;甚至在我工作遇到困难时,她会比小晴更早给我提供建议和支持。

这种种迹象,让林家人开始私下议论。

04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小晴的表姐和表妹在厨房里小声议论:"你说赵姨为什么对那个女婿这么好?小晴都说了,从来没见她对自己亲生女儿这么上心过。"

"谁知道呢,也许是看中了女婿的教书匠身份吧。赵姨一辈子都是教书的,对教育界的人自然亲近些。"

"我觉得不止这些,你没发现他们有时候说话的神态很像吗?尤其是笑起来的样子..."

我没有继续听下去,悄悄离开了。但这段对话在我心中投下了一颗疑惑的种子,让我开始更加留意赵妈的一举一动。

在一次林家的春节聚会上,气氛热闹非凡。

满桌的佳肴,觥筹交错间,小晴的二姑半开玩笑地说:"看来赵老师是真把小军当儿子疼了,比亲生女儿还亲。你看,给小军夹菜的速度,比给自己女儿还快呢!"

这话一出,餐桌上顿时安静了几秒。我尴尬地放下筷子,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赵妈平静地回答,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小军是个好孩子,小晴嫁给他,我很放心。他父母早逝,我多照顾些也是应该的。"

她的回答看似合情合理,气氛很快又恢复了热闹。

但当我抬头看向赵妈时,却捕捉到了一丝异样。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句普通的夸奖。

但当时我注意到,赵妈说这话时,眼中闪过一丝奇怪的情绪,似乎是欣慰,又似乎是某种更复杂的东西,像是隐藏多年的秘密终于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出口。

那天晚上回家后,小晴反常地沉默。直到躺在床上,她才开口:"你有没有觉得我妈对待你的方式...有点奇怪?"

我犹豫了一下,不确定该如何回答:"什么意思?"

小晴翻了个身,面对我,眼中带着困惑:"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小时候,妈妈对我很好,什么都给我最好的,但总感觉差了点什么。

就像...就像她心里有道坎,过不去。我一直以为是她性格使然,直到看见她对你的态度,才发现她其实很会表达爱,只是...那份最深的爱,好像不是给我的。"

看着小晴眼中的伤痛,我心疼地抱住她:"别多想。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也许你妈只是觉得对女儿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过多表达;而对女婿,则需要更明显地表示接纳和关爱。"

"也许吧,"小晴的声音闷在我胸口,"又或者,她的心里真的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

我安抚地拍着她的背,轻声道:"不管有没有秘密,她爱你是毋庸置疑的。你是她唯一的女儿,是她的骄傲。我只是个幸运的外人,恰好得到了她的疼爱而已。"

小晴没有再说什么,很快就在我的怀抱中睡着了。

但我却久久不能入眠,脑海中回放着与赵妈相处的每一个瞬间,试图解读那些可能被我忽略的细节。

我安慰她说那只是她的错觉,可能是赵妈作为老师,习惯了严格的教育方式。但内心深处,我也隐约感到赵妈待人接物的方式确实有些特别,尤其是对我。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她去世前的那一幕。

回忆起那一天,我的心还会隐隐作痛。

05

那天下午,医生神情严肃地告诉我们,赵妈可能挺不过这个晚上了。

他建议我们做好心理准备,留下最后的话语。小晴崩溃地哭了起来,她从不相信母亲会这么快离开,一直坚信奇迹会发生。我不得不先安抚她,让护士带她出去休息一会儿,给她一些空间平复情绪。

房间里只剩下我和赵妈。病房里安静得可怕,只有监护仪器发出的规律"滴滴"声和赵妈微弱的呼吸声。

她的呼吸变得微弱而急促,但意识仍然清醒。那双曾经充满智慧的眼睛,如今布满血丝,却依然炯炯有神。她微微抬手,示意我靠近。

我俯下身,轻声问道:"赵妈,您需要什么吗?要不要喝口水?"

她轻轻摇头,然后艰难地从枕头底下掏出了一个小盒子。我帮她打开,里面是那块金表,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小军,"她声音颤抖,每说一个字都似乎耗费巨大的力气,"这块表是我爸留给我的,林家的传家宝。按理说应该给小晴,但我希望你能收下。"

我愣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块表我见过几次,是一块古董瑞士表,据说价值不菲。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林家的传承,理应由小晴继承。

"赵妈,这不合适。"我试图推辞。

"听我说,"她急切地打断我,"我知道你会比小晴更珍惜它。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打开后盖。"

她的眼神中带着恳求,我不忍拒绝,只能点头应下。

就在这时,小晴推门而入,看到金表在我手中,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妈?这是爷爷的表,你怎么给小军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解和受伤。

赵妈微微摇头:"我有我的考虑。小晴,你要好好对待小军,他是个好人。"

那是赵妈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

当晚十点十七分,她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带着某种解脱的微笑。

葬礼后的家族聚会上,林家的亲戚们对金表的归属颇有微词。

尤其是小晴的大伯,直接问我:"小军啊,那块金表是林家的传家宝,赵淑芳把它给你,你自己觉得合适吗?"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一方面,我理解林家人的看法;另一方面,我无法违背赵妈的遗愿。

最终,是小晴站出来替我解了围:"我妈的东西,她有权决定给谁。既然她选择给小军,那就是给小军。"

表面上看,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但从那以后,我能感觉到林家人看我的眼神有些不同了,甚至连小晴对我的态度也微妙地变了。

"到底为什么妈要把表给你?"回家的路上,她忍不住问我。

我如实回答:"我也不知道。她只是说让我好好保管,不要打开后盖。"

"后盖?"小晴皱眉,"里面有什么?"

"不知道,赵妈没说。"

小晴沉默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可能里面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吧。"

从那天起,金表就一直戴在我的手腕上。

06

起初,我只是想履行对赵妈的承诺。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块表渐渐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仿佛是赵妈注视着我的眼睛,默默地陪伴我走过每一天。

小晴有几次提出想看看表的后盖,但都被我拒绝了。

我告诉她,这是对赵妈承诺的尊重。实际上,我内心深处也好奇后盖里到底有什么,但总觉得不该违背赵妈的遗愿。

车子转入小区,我甩了甩头,把回忆抛到脑后。

拎着买好的菜,我走向家门。推开门的那一刻,一股饭菜的香味扑面而来。

"回来啦?"小晴从厨房探出头,"今天买了什么菜?"

"黄鱼、青菜,还有你爱吃的豆腐。"我放下菜,走进厨房,从背后轻轻抱住她。

小晴靠在我怀里,忽然抓起我的左手,看了看金表:"都八年了,还是那么亮。"

"我每天都擦的。"

"妈要是知道你这么珍惜它,一定很高兴。"

我点点头,没有说话。赵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岳母,更像是一位精神导师。

她的言传身教,她的处世哲学,都深深影响着我。

虽然她已经离开八年了,但我经常能在某个瞬间感受到她的存在,仿佛她从未真正离去。

晚饭后,小晴去卧室批改学生的作业——她在县一中教数学。

我则坐在客厅,备第二天的课。忽然,我觉得手腕上一轻,抬起来一看,金表停了。

八年来第一次,它停止了走动。

我摇了摇表,又放在耳边听了听,没有任何声音。这块据说价值连城的古董表,就这样突然罢工了。

第二天是周六,我决定找个修表匠看看。县城有个老字号修表店,老板姓周,是个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师傅。一大早,我就开车前往。

周师傅接过金表,戴上放大镜仔细端详着:"好表啊,瑞士产的,少说也有七八十年了。"

"能修吗?"我问。

"看看吧。"周师傅小心翼翼地拧开表盖,检查了一会儿,"奇怪,机芯没问题啊,零件也完好,按理说不应该停。"

他又摆弄了一会儿,忽然皱眉:"这表后盖好像有些不对劲。"

我的心跳突然加速:"怎么不对劲?"

"感觉里面有东西,"周师傅说,"要打开后盖看看吗?"

打开后盖?赵妈临终前的话在我耳边响起:"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打开后盖。"八年来,我一直恪守这个承诺。可现在,修表似乎不得不打开后盖了。

我犹豫了很久,终于点头:"打开吧。"

周师傅拿出专用工具,小心地撬开了表的后盖。

一张对折的薄纸片顺势滑了出来,落在桌上。

"这是什么?"周师傅好奇地问。

我拿起纸片,手指微微发抖。

打开它,里面是一行娟秀的字迹,笔迹有些褪色,但依然清晰可辨。

看完这行字,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变得困难,一股寒意从脊背直窜上脑门:“不....这不可能....”

"小军,你就是我的亲生儿子。"

这行简短的字迹,如同一道惊雷,在我脑海中炸开。我感到双腿发软,不得不扶住修表台才能站稳。

"小伙子,你没事吧?"周师傅担忧地问,眼中满是疑惑。

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声音嘶哑:"没事,可能有点低血糖。能帮我把表装回去吗?"

周师傅虽然满腹狐疑,但专业素养让他没有追问。他熟练地将纸条放回表盖内,重新组装好金表,递给了我。

"小伙子,这表修好了。是发条松了,我已经调整过,应该没问题了。"

07

我付了钱,魂不守舍地离开了修表店。

坐在车里,我久久不能发动引擎。赵妈的话语在我耳畔回响:"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打开后盖。"现在我明白她为何如此叮嘱了。

这行字意味着什么?我是赵妈的亲生儿子?

这怎么可能?我有爸妈,有童年记忆,有清晰的成长轨迹。如果我是赵妈的儿子,那我和小晴又是什么关系?我们岂不是...

不,不可能。一定有什么误会。也许这只是赵妈的某种象征性表达,表示她将我视如己出?又或者,这是一个恶作剧,或者一个隐喻?

可我心底知道,赵妈不是会开这种玩笑的人。

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对我的偏爱,她对我的嘱托,她眼中那份复杂的情感,似乎都在印证这个可怕的真相。

我需要冷静思考。我打开手机,搜索了自己的出生医院记录。

根据身份证信息,我于1988年3月15日出生于省城第三人民医院,父亲是王国保,母亲是陈丽华。这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没有任何可疑之处。

但赵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张字条?如果她真的是我的亲生母亲,为什么要等到临终前才以这种方式告诉我?更重要的是,如果这是真的,我该如何面对小晴?

思绪万千中,我鬼使神差地开车前往了城郊。那里有一座我很少去的公墓,是赵妈的长眠之地。

墓园安静祥和,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我站在赵妈的墓碑前,看着她慈祥的照片,心中翻涌着无数问题。

"赵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轻声问道,仿佛她能听见,"这张纸条是什么意思?如果这是真的,那我和小晴...我们的婚姻岂不是..."

我无法说完这个可怕的想法。如果我真的是赵妈的亲生儿子,那么小晴就是我同母异父的妹妹。我们的婚姻将变成一场不伦的闹剧。这个念头让我感到一阵恶心和眩晕。

墓碑上的赵妈依然微笑着,似乎在告诉我:答案就在那里,你只需要勇敢面对。

我离开墓园,决定先不告诉小晴。在真相完全明了之前,我不想打破她平静的生活。但我需要找到更多线索,解开这个谜团。

回到家,小晴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看到我回来,她笑着问:"表修好了吗?"

"嗯,修好了。"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常,"只是发条松了。"

"那就好,"小晴走过来,亲切地拉起我的手,看着金表,"这表真漂亮,妈一定很珍惜它。"

我的心猛地一紧,想要抽回手,但忍住了。她的手温暖而熟悉,是我这些年来最亲密的伴侣。可如今,一个可怕的疑问横亘在我们之间:我们是否有血缘关系?

晚餐时,小晴谈论着学校的趣事,笑容明媚如常。而我则心不在焉,脑海中不断回放与赵妈相处的片段,试图寻找蛛丝马迹。

那一夜,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小晴在我身边安静地熟睡着,偶尔发出轻微的鼾声。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我轻轻抚摸她的脸颊,心中满是矛盾和痛苦。

如果我们真的是同母异父的兄妹,我该怎么办?离婚?但这会伤害小晴。不说?但这是欺骗。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周末过去,新的一周开始。我回到学校,继续我的教学工作。表面上,我依然是那个严谨负责的语文老师;但内心深处,我被一个巨大的秘密所困扰。

我决定找人求证。林家的老人中,与赵妈关系最亲近的是她的妹妹赵淑真。赵阿姨比赵妈小五岁,现在住在省城,我们偶尔会在节假日去看望她。

08

周三下午,我请了半天假,驱车前往省城。赵阿姨住在一个老旧但整洁的小区里,一个人生活,丈夫早年去世,膝下无儿无女。

当我敲开她的门时,她惊讶又欣喜:"小军?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我?"

"赵阿姨,我刚好来省城办事,顺便来看看您。"我笑着说,递上带来的水果和补品。

赵阿姨将我迎进屋内,给我倒了杯热茶。她的家不大,但温馨整洁,墙上挂着许多照片,其中有几张是赵妈的。

"小晴最近怎么样?工作还顺利吗?"赵阿姨问道。

"她很好,还是教数学,学生挺喜欢她的。"我回答,然后小心翼翼地转向正题,"赵阿姨,我今天来,其实是想问您一件事。"

"什么事?你说。"

我犹豫了一下,然后从口袋里取出那张从金表后盖中发现的字条,递给她:"这是前几天修表时在赵妈留给我的金表里发现的。您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吗?"

赵阿姨接过字条,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的手开始颤抖,茶杯险些掉在地上。

"阿姨?您没事吧?"我连忙扶住她。

赵阿姨摇摇头,将字条还给我,声音低沉:"小军,有些事,也许不知道比较好。"

"可是赵阿姨,这关系到我的身世,我有权知道真相。"我恳切地说,"赵妈写的是真的吗?我真的是她的亲生儿子吗?"

赵阿姨长叹一声,似乎在进行一番激烈的内心斗争。最终,她慢慢点了点头:"是真的。你确实是我姐姐的亲生儿子。"

这个回答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我的最后一丝侥幸。我感到喉咙发紧,呼吸困难:"那...我和小晴...我们是..."

"不,你们不是兄妹。"赵阿姨急忙说,"小晴不是我姐姐的亲生女儿,她是林家的养女。"

这个答案让我愣住了。不是我,而是小晴是被收养的?这意味着我们并没有血缘关系?一种复杂的情绪在我心中涌动,既有松了一口气的庆幸,也有对小晴的担忧和不忍。

"能告诉我详细情况吗?"我请求道。

赵阿姨沉默了一会儿,仿佛在整理思绪,然后缓缓开口:"这要从很久以前说起了。我姐姐年轻时爱上了一个已婚的大学教授。那段感情是不被允许的,但她深爱着那个人。后来,她怀孕了。"

我的心跳加速,这个故事的主角,竟然是我。

"教授不敢承认这个孩子,我姐姐的父母也无法接受未婚生子的事实。在那个年代,这几乎是不可饶恕的过错。家人给了她两个选择:要么堕胎,要么将孩子生下来后立即送人。"

赵阿姨的眼中泛起泪光:"姐姐选择了后者。她偷偷生下了你,然后把你送给了一个无法生育的远亲夫妇抚养。那就是王家。"

"所以,我的养父母是王国保和陈丽华?"我问道,试图将这些信息与自己所知的拼接起来。

"是的。他们是好人,答应永远不告诉你真相,给你一个完整的家庭。姐姐也答应不再打扰你的生活,远远地看着你长大就足够了。"

"那小晴呢?"

赵阿姨叹了口气:"姐姐后来嫁给了林家的独子。林家是名门,对子嗣看得很重。但几年过去,他们始终没有孩子。最终,林家决定收养一个女婴,那就是小晴。"

"小晴不知道她是被收养的?"

"不知道。林家将这事瞒得很紧,对外宣称小晴是自己亲生的。只有几个最亲近的家人知道真相。"

我试图消化这些信息,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我和小晴是怎么认识的?这也是安排好的吗?"

赵阿姨摇摇头:"不,那完全是巧合。姐姐一直默默关注着你的成长,但从未干涉你的生活。当她发现你和小晴竟然相爱了,她既惊讶又欣喜。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让她终于有机会接近自己的亲生儿子。"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赵妈对我特别好,甚至比对小晴还要亲近?"

"是的。她不能告诉你真相,但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爱你、关心你。只是没想到,这反而引起了小晴的不安和林家人的议论。"

我回想起赵妈那些特殊的关照,那些深意的眼神,那些温暖的话语。原来,那不仅仅是岳母对女婿的喜爱,而是一个母亲对失而复得的儿子的爱。想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

"那金表呢?为什么赵妈要把它给我?"

"那是姐姐父亲——你外公的表。林家以为它是林家的传家宝,其实不是。姐姐一直把它当作最珍贵的纪念,决定临终前交给你,希望你能知道自己的身世,但又怕这个真相会伤害到你和小晴,所以用了这种含蓄的方式。"

我沉默了许久,试图理清思绪。最终,我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赵阿姨,您觉得我应该告诉小晴真相吗?"

赵阿姨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一方面,她有权知道自己的身世;另一方面,真相可能会伤害她,打破她对家庭的认知。最终,这个决定只能由你自己做出。"

离开赵阿姨家时,天色已晚。我开车回县城的路上,脑海中回放着今天得知的一切。

我既是赵妈的亲生儿子,又是小晴的丈夫;小晴既是我的妻子,又是我养母的养女。这种复杂的关系,如同一个荒诞的剧本,却是我们真实的人生。

09

回到家,小晴已经做好了晚饭,正在餐桌旁等我。看到我回来,她笑着说:"学校临时有事?我都担心你出车祸了。"

"抱歉,应该提前告诉你的。"我勉强笑了笑,在餐桌旁坐下。

小晴敏锐地察觉到我的异常:"怎么了?看起来心事重重的。"

我看着她关切的眼神,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小晴,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可能会让你震惊,甚至难以接受,但我觉得你有权知道。"

"什么事这么严重?"她放下筷子,表情变得凝重。

我深吸一口气,将今天从赵阿姨那里得知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包括金表里的字条,赵妈是我的亲生母亲,而她自己是林家的养女。

说完这些,我忐忑地观察着小晴的反应。她的脸色变得异常苍白,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震惊。

"这不可能..."她喃喃道,声音颤抖,"我是林家的亲生女儿,妈妈不可能骗我..."

"我也希望这不是真的,"我轻声说,"但赵阿姨证实了这一切。而且,这解释了为什么赵妈对我特别好,为什么她把金表给了我。"

小晴猛地站起身,椅子被她推得向后倒去,发出一声巨响:"不,我不相信!这一定是赵姨编的故事!我要去问爸爸,他会告诉我真相!"

说完,她抓起外套和车钥匙,冲出了家门。我没有阻拦,知道她需要时间消化这个巨大的震撼。

整整一夜,小晴没有回来。我尝试给她打电话,但都被转入了语音信箱。我在客厅的沙发上坐到天亮,担心得几乎发疯。

直到第二天中午,门铃才响起。我急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满脸憔悴的小晴,眼睛红肿,显然哭过很久。

"小晴..."我伸手想拉她,却被她轻轻避开。

她走进屋子,在沙发上坐下,声音沙哑:"爸爸承认了。我确实是被收养的,在我六个月大的时候。亲生父母是谁,他们也不知道,只知道是通过福利院收养的我。"

我在她身边坐下,不知道该说什么。无论什么安慰的话语,在这一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奇怪的是,"小晴继续说,眼神空洞,"得知这个真相后,我反而理解了妈妈对我的那种微妙的疏离。原来不是她不爱我,而是她...也许心中有愧吧。"

"小晴,赵妈爱你。"我坚定地说,"无论你是不是她亲生的,她始终把你当女儿看待。"

小晴看向我,眼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那你呢?得知我们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感觉?"

我握住她的手:"我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这点你可以放心。但更重要的是,无论真相如何,我爱你的心不会改变。你永远是我的妻子,是我最亲近的人。"

她的眼泪再次涌出:"但你是妈妈的亲生儿子...这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岂不是很荒谬?"

"不,"我坚定地说,"我们的爱情是真实的,我们的婚姻是神圣的。没有什么能改变这一点。即使世界上所有人都觉得荒谬,只要我们相信彼此,那就足够了。"

小晴靠在我的肩上,无声地哭泣。

我知道,接受这个真相对她来说有多么困难。她的身份认同,她的家庭观念,在一夜之间被彻底颠覆。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面对,总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来源:荔枝人物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