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衰落的原因,不是掏空家底支援全国,而是和日本苏联密切相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19:18 2

摘要:东北的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网上有一种主流的声音,认为东北的衰落是因为掏空了家底去支援全国。

东北的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网上有一种主流的声音,认为东北的衰落是因为掏空了家底去支援全国。

这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其实最大的因素,却和日本、苏联密切相关。

东北掏空家底支援全国,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几乎所有地区的工厂中,都有一个操着东北口音的技术工人,他们就是带着理想和信念,来到全国各地传播知识的力量。

而东北所付出的,不止是人才,还有矿产、石油、木材,以及一切可以支援的东西。

尤其是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东北成为战争前线,国家在此时提出三线建设的计划。

仅仅1965年这一年,就有120多个企事业单位从一线地区迁出,去往三线各地。

同时带走的,还有6700台设备,近五万名技术工人,这些人中有一大半都是来自东北。

而在此后的15年中,东北陆续向全国输送的人才,多达100万人。

可以说现在各个省份的工业发展中,都少不了东北人的功劳。

比如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援建。

四川东方电机厂,是哈尔滨电机厂援建。

攀枝花钢铁基地,则是被鞍山钢铁公司承包建设。

甚至连现在大名鼎鼎的成飞和西飞,也都要喊沈飞一声老师傅。

所以说,东北掏空家底支援全国,这件事是真实发生的。

然而这并不是东北衰落的根本原因,因为援建归援建,只要东北的底子还在,就不会一蹶不振。

东北之所以现在衰落的如此之快,其根本原因还是其先天禀赋不足。

东北之所以能有过去辉煌的几十年,国家支持以及日本、苏联有很大关系。

东北地区在古代属于恶寒之地,人口稀少,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前往东北。

当时朝廷惩戒犯人的一种手段,就是流放宁古塔,而宁古塔就是东北海林市的一处地方。

对于当时的人而言,只要流放宁古塔,极少能活着回来。

而东北之所以能被快速开发出来,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地区,和日本苏联脱不开关系。

当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扶植伪满洲国,在这里大肆掠夺资源和财富,以便推进他们的“工业日本,原料满洲”计划。

当时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近7000家工矿企业,垄断着我国东北的钢铁、有色金属和石油资源。

而为了更方便搜刮各种资源,也为了更好的满足侵华战争所需,日本在东北地区强征劳工,进行了大量的基建建设。

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日本在东北新建铁路5000多公里,而到了1943年时,东北地区铁路里程已经达到11497公里,占我国总铁路里程的一半还多。

同时日本为了更好掠夺资源,还在东北地区修建了1.32万公里的公路,扩建了大连港、安东港等港口,构成了水陆联运的货运体系。

显然日本的一系列行为,都是以更好的发动侵华战争为目的,只不过不可避免的,也让我国东北地区的基础建设得到了提升。

从1931年至1943年,东北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6.9%升至59.3%,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结束后,东北地区由于拥有更好的工业基础,且距离苏联更近,因此成为苏联援助我国的重点地区。

当时苏联一共援助我国156个大项目,其中三分之一落在东北,涵盖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制造等。

沈阳机床厂、抚顺石油化工厂就是在苏联帮助下建设完成。

除此之外,苏联还帮助东北地区,培养了大量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这些人也成为我国工业化的奠基人,也是东北地区能有底气支援全国的重要原因。

比如我国的沈阳飞机制造厂,就是在苏联的技术帮助下成立。

最早的航空学校,也得益于苏联的帮助。

我们如今建造航母的大连造船厂,也是在苏联帮助下才成功转型。

虽然苏联的援助并非完全无偿,而是通过货物贸易结算,但这一波大建设,也彻底搭好了东北工业的台子,让东北成为当时中国毫无疑问的龙头老大。

即便后来中苏关系破裂,这些工业基础和技术都留了下来,也让东北着实繁荣了几十年。

然而东北地区的区位环境,注定了这里无法长久繁荣,一旦失去外力的加持,东北就会回到它原本的历史轨道中来。

如果说咱们就只有东北这一片土地,或许只能扛着区位劣势留在这里深耕。

但我国地大物博,有太多的地方拥有更好的环境,因此当其它地方逐渐发展起来,拥有更好更优越的条件时,人们自然会用脚投票,逐渐离开东北。

所以说,东北的衰落固然有掏空家底支援全国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受到区位环境的影响,东北现在只不过是重新回到他真正的历史位置中而已。

来源:大音希声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