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要过好这一生,勤、善两件宝是不可缺的。《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不仅要自强,还要厚德。通俗地说,自强,就是勤奋自立;厚德,就是善良品正。业,不可不勤,人,不可不善。勤奋的人,能摆脱困境,改变命运;善良的人,能心安一
人要过好这一生,勤、善两件宝是不可缺的。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不仅要自强,还要厚德。
通俗地说,自强,就是勤奋自立;厚德,就是善良品正。
业,不可不勤,人,不可不善。
勤奋的人,能摆脱困境,改变命运;善良的人,能心安一生,改变人生。
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如意,人心也很善变。
但人活一生,不能就这样将就糊涂地活着。
就算再苦再难,也要保持勤奋、善良,这样的人生才会越来越顺。
一、勤,改变命运
“在某个年纪之前,你可以靠透支身体,小聪明和老天给你的运气一直取巧地活着。然而到了某个年纪之后,真正能让你走远的,都是自律,积极和勤奋。”
一个人想要什么,必须靠勤奋去争取。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
当你勤奋的时候,越努力越幸运,你想要的一切都会扑面而来。
以勤为富,则不贫。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大部分人都是靠自己的勤奋成功的。
作家卢思浩说:“在某个年纪之前,你可以靠透支身体,小聪明和老天给你的运气一直取巧地活着。然而到了某个年纪之后,真正能让你走远的,都是自律,积极和勤奋。”
一个人只有靠勤奋,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顺畅,越走越远。这正如韩愈所言:“业精于勤,荒于嬉。”事业上想要有所成就,就要学会勤勉进取。如果太贪玩,则会一事无成。芬兰也有句谚语:“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勤快的人有理想,有目标,并会为之不懈努力,好运自然也会降临。所以,与其每天抱怨生活无常,不如通过勤奋来改变现状。也许你的付出与收获可能不成正比,但只要努力争取,机遇来临时才能抓住,才会有得到的可能。越勤奋的人,越幸运。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深以为然,业不可不勤,人不可不善。
勤,可以学到谋生的技能,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的未来,改变命运。
生活中,一个既勤奋又善良的人方能行得远,走得正,成就自己的事业,定能打造一个辉煌人生!
勤快的人,必有好运。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勤,则无能。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者,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正如韩愈先生所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一个人,想要有所建树,往往都离不开一个“苦”字。人的一生在于勤,勤乃立身之本。
勤,于每个人而言,不仅是一种处世大智慧,更是一种难得的担当。
做人,就要做一个敢于向自己的懒惰开战,勤奋的人。
二、善,改变人生
行善,是一种德行、一种品质、一种境界、不论大善小善,能以己之力帮助他人,温暖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积下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
圣人言:一粒米功德大如须弥山。行善之人,必有厚福和功德!德决定命运,善改变人生!
佛经有云:“善因必得善果,一粒种子可生万粒粟。”
善行,是生命的种子
当我们以善意待人、以慈悲心处事,就像在心灵的土壤中播撒福田的种子。这些种子会随着时间生根发芽,最终结出丰盛的果实——可能是家庭的和谐、事业的顺遂,或是内心的安宁。
人要过好这一生,勤和善不可缺。
一勤能解天下难事。一个人想要什么,必须靠勤奋去争取。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当你勤奋的时候,越努力越幸运,你想要的才会扑面而来。
勤奋会得到报偿,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在人生道路上,勤奋的人会比懒惰的人走得更稳、更远。所以,与其懒惰地抱怨,不如勤奋地改变。这个世界很公平,你越勤快,人生才会越顺。
坚持做善事,可改变人生。很多时候,我们做善事不仅可以帮助别人,也会帮到自己。每个人命中都有凶险挫折,有人通过每日善行、善举,不图回报,可抵可恕命中罪过,从而获得人生坦途。
正如那句话说的:“你只管善良,时间自有安排。
三、德,改变人生
《世说新语》中有言:“德成智出,业广惟勤,小富靠勤,中富靠智,大富靠德,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智慧的本质,就是慈悲,有大慈悲的人,才有大智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就是阴阳交替,智慧就是这样产生的,
一个人的成功,是多重因素的合力结果,高人开悟、贵人相助、对手鼓舞、小人督促,所以,成功之路要三看,一看远,二看宽,三看淡。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朴纯者不足忧,唯聪慧者可忧,小胜靠努力,大胜靠智慧,勤劳为本,智谋更佳,厚德为上,谋,而后定;不谋,而后衰;”
很多时候,我们做善事不仅可以帮助别人,也会帮助到自己。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为善而不求人知,默默增长的是你的福报和德行。
《新书》中有句话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道德经》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地本无偏爱,却总将福泽倾斜于心怀善念之人。德行与善行,是改写命运的根本力量。这是我们传承数千年的处世智慧。德为根本我们总说,厚德载物,福自天成。
《道德经》中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的德行,不需要刻意标榜,而是像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老子以水喻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看似柔弱,却能穿石、载舟、滋养万物。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曾因宽容食马肉的百姓,换来百姓战场上的舍命相救,最终化险为夷。或许这便是“大德不争”。 真正的德行,无需声张,自能凝聚人心。范仲淹曾将“风水宝地”捐作学堂,成就了苏州文脉的千年兴盛。他的家族也因此绵延不衰八百年。
《易经》曾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德行,不仅是个人修身的准则,更是家族兴衰的根基。命运虽看似天定,但德行,却能重塑因果。 善为路径《道德经》中强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真正的善,不会因对象而改变,而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
《法句经》中说:“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善行虽不需要惊天动地,但细微处的善意,也能汇聚成河。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告诫子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曾国藩自己也会每日在日记中记录言行,以“慎独”来修身,终成晚清中兴名臣。善无大小,贵在真诚;无心为善,方是真善。 《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刻意追去求福的善行,就像交易一样;只有发自本心的善意,才能触动天道。范仲淹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他的这种胸怀,正是“无我之善”的典范。一念慈悲,或许会悄然改写曲折人生。 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生活中我们要如何修德行善呢?
其一,以修心为本,少私寡欲,回归质朴。
《道德经》中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司马光也曾说:“甘其食,美其服,不知其外更有何欲。”减少物欲的捆绑,或许能更透彻的看清生命的本质。
其二,以柔克刚,低调谦和。
《道德经》中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强势者容易树敌,谦和者则能容人。曾国藩便坚持以“主静则身强”来修身,遇事不争,终在波谲云诡的宦海沉浮中全身而退。
其三,以行善改命,日行一善,亦可以滴水穿石。袁了凡的《了凡四训》中,记录善行的“功过格”至今仍在被推崇。每天记录自己的一件善举、改正一个小缺点,假以时日,福报自来。
其实,这些都毋庸置疑的,勤奋是有用的,善良是正确的。
电影《哪吒》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深以为然。
人也许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命运就会给你怎样的回馈。
正如富兰克林说的:“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打败的。”
勤奋的人,不会抱怨生活;善良的人,不会伤害别人。
我们始终要相信,世间美好会与我们环环相扣的。
勤,改变命运;善,改变人生。
人生在世,有一日当有一日之勤,有一时当有一时之善。
人活一辈子,不能让懒惰困住了脚步,不能让恶意影响了自己。所以,再累,别放弃勤奋;再难,别丢掉善良。
来源:静墨守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