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巨震:一场由关税战引发的系统性危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7 23:33 1

摘要:2025年4月7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黑色星期一”。从亚洲到欧美,股市断崖式暴跌、大宗商品崩盘、避险资产失效,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至每一个角落。这场危机的导火索直指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而其背后更深层的经济脆弱性与地缘政治博弈,则揭示了

2025年4月7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黑色星期一”。从亚洲到欧美,股市断崖式暴跌、大宗商品崩盘、避险资产失效,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至每一个角落。这场危机的导火索直指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而其背后更深层的经济脆弱性与地缘政治博弈,则揭示了全球化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致命后果。

一、导火索: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冲击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最低10%的基准关税,并对部分经济体加征高达49%的税率。这一远超市场预期的政策,直接引发了全球供应链断裂和通胀飙升的恐慌。美国股市首当其冲,道琼斯指数连续两日下跌超1500点,标普500指数市值蒸发5.4万亿美元,纳斯达克指数进入技术性熊市。

政策公布后,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急剧升温。美联储联邦基金期货暗示年内降息120个基点,摩根大通甚至将全球衰退概率从30%上调至40%。特朗普虽辩解称“有时必须吃药”,但其强硬态度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二、全球市场的连锁崩塌

1. 股市暴跌与熔断潮

- 亚洲市场:日经225指数开盘暴跌9%,韩国KOSPI触发熔断机制,中国台湾加权指数跌9.7%触发熔断,港股恒生指数创1997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13%)。

- 欧美市场:欧洲STOXX50指数期货跌超4%,德国DAX指数一度跌近10%,美股期货延续暴跌趋势,恐慌指数VIX飙涨超50%。

- A股表现:创业板指单日跌幅达12.5%,沪指失守3100点,超5200只个股下跌,仅农业等少数板块逆势上涨。

2. 大宗商品与避险资产失效

- 原油市场:WTI原油跌破60美元/桶,创2021年4月以来新低;沙特阿美市值蒸发逾900亿美元。

- 贵金属与加密货币:现货黄金跌破3000美元/盎司,比特币单日跌幅超5%,市场“无处可逃”的避险心理凸显。

三、深层动因:经济脆弱性与贸易战的恶性循环

1.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疫情后全球通胀高企、供应链修复缓慢,企业盈利预期下调,投资者信心本就脆弱。美国加息周期导致新兴市场资金外流,进一步放大了政策冲击。

2. 贸易战升级的“多米诺效应”

美国的单边关税引发多国反制:欧盟计划对28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税,加拿大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中国宣布对美商品加征34%关税。这种报复性措施加剧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分裂,世界贸易组织(WTO)已预警“全球经济前景面临重大风险”。

3. 政策制定者的信任危机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计算方式被经济学家批评为“不合逻辑”,甚至被称为“百年来最严重的政策失误”。市场对政策制定能力的质疑,导致资本加速逃离高风险资产。

四、应对与反思:危机中的出路

1. 政府的紧急干预

- 中国“国家队”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并承诺继续维稳市场;《人民日报》强调将动用降准、降息等工具提振信心。

- 日本、韩国推出企业融资支持计划,试图缓解流动性危机。

2. 投资者的策略调整

- 短期避险:专家建议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持币观望,避免盲目杀跌。

- 长期布局:聚焦基本面扎实的优质资产,如科技突破(如DeepSeek)和消费复苏领域。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强调,中国政策空间充足,内需提振或成关键。

3. 全球化体系的修复需求

历史教训表明,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加剧危机。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曾引发大萧条,而今美国重蹈覆辙,全球需通过多边协商重建贸易秩序,避免系统性崩溃。

不确定时代的警示

此次全球股市巨震不仅是金融市场的动荡,更是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的缩影。当单一国家的政策足以撼动全球经济时,国际合作与理性决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投资者而言,危机亦是重新审视资产配置、挤出市场泡沫的契机;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则需在短期政治利益与全球经济稳定之间做出权衡。唯有摒弃零和博弈,才能避免“黑色星期一”演变为“黑色时代”。

来源:睡不邢同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