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能电视平台化杀死广电!?》一文我们提到,平台化转型相对迟缓的全球电视大厂LG,计划五年内投资超过1万亿韩元,以加强内容竞争力,为全球超过2亿台LG智能电视用户提供内容。
引言:我国的很多有线电视公司陷入了巨额亏损,美国的有线电视公司也打算剥离电视业务。
似乎,有线电视到了押赴刑场的时刻。到底是谁要杀死有线电视呢?
本文我们就此进行分析!
1.凶手之一:智能电视机
在《智能电视平台化杀死广电!?》一文我们提到,平台化转型相对迟缓的全球电视大厂LG,计划五年内投资超过1万亿韩元,以加强内容竞争力,为全球超过2亿台LG智能电视用户提供内容。
LG紧跟Roku Channel、Pluto TV、Samsung TV Plus等流媒体服务,也提供了免费LG频道业务(Free Ad-supported Streaming TV,简称FAST,即免费广告支持的流媒体服务)。
但是,在我国受政策限制,电视机厂家不能提供类似的服务。
或许,这正中我国电视品牌和互联网电视牌照商,以及视频网站的下怀,电视大屏上少了电视台这个竞争对手。
电视厂家通过控制电视入口,开展互联网视频业务,改变了很多人的收视习惯,直播电视的收视率降低,电视台发展陷入困境。
进入《电视台的衰退与有线电视网络有关系吗?》一文,我们会看到,有线电视与电视台的命运息息相关。电视台的收视率降低,就意味着有线电视用户的流失。
在我国,电视的互联网化,对有线电视和电视台都是打击,加重了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恶性循环。
智能电视变成了传统广播电视杀手,对有线电视的“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冷眼旁观。
以至于,我国的电视运营商要跳出机顶盒大坑,必须得到电视厂家的首肯。
2.凶手之二:封闭技术
电视机应该是电视网络的用户终端,就好比手机应该是移动通信网络的用户终端那样理所当然。
但是,在广播电视行业,这个道理就讲不通了。
原因是广播电视行业采用了高度封闭的加密技术标准,并形成了封闭-安全-收益的自我激励循环,形成了发展路径依赖。
这种技术的安全,几乎完全取决于技术封闭程度,而不是技术进步与创新,并形成了既得利益,技术水平长期停滞,将有线电视锁定在封闭的机顶盒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20多年前,行业引入了机卡分离标准。
但是,实施机卡分离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情况比较复杂,存在一个时间窗口。除了欧洲成功地实施了机卡分离,其它地区和国家,包括我国,都失败了。
进入《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有线电视和IPTV哪个更靠谱?》一文,可以了解到一些内幕。
广电网络的发展方向被封闭的机顶盒利益引导,安全分离技术创新被遏制。不能安全分离的结果,就是有线电视公司发展用户,只能捆绑机顶盒,把电视机逼到了互联网阵营,成为自己的杀手。
3.凶手之三:体制机制
进入《有线电视改革转型的内在逻辑》一文,我们会看到,有线电视参与三网融合、转型电信运营商、进行网络整合、进行集约化经营的过程,势必建立低效率的科层体制,强化集权型计划经济,会大幅降低广播网的经营效率。
由于有线电视转型电信网太迟,大量电信网转型投资不能形成网络效应,成为没有收益的无效投资,产生巨额亏损。
这样一来,不但没有收益弥补科层集权体制造成的低效率,反而原来的收益也在减少。
再加上电信化形成的广播IP化陷阱,导致一些广电网络陷入巨额亏损,甚至连员工的社保都交不上。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再结合制度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上述现象。
4.小结
虽然我们将电视机这个杀死有线电视的“凶手”排在第一位,但电视并非主动与有线电视为敌。
在有线电视垄断广播电视媒介的阶段,包括PC机、电视厂家在内的消费电子产业,曾经哭着闹着要与有线电视公司合作。
但有线电视行业的技术封闭,直接将这些厂家逼成了要自己命的杀手。甚至,可以将封闭技术体系比作是有线电视的“癌症”,而且具有很强的隐藏性。
不过,上述两个“杀手”即使再凶悍,顺着简单的经济利益链条,也容易分辨出来。但是,要看清体制机制这个“杀手”的真面目,需要搬出诺贝尔经济学奖级别的理论,回到历史中寻找答案。
希望上述分析能够帮助有线电视走出困境。
来源:泰信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