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摘编:激发文艺工作者创作活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8 07:51 1

摘要:案由:古籍数字化既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也是新时期保护、利用好古籍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机构作为古籍数字化的主体,围绕推进古籍数字化做了大量工作,但也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古籍修复专业人才匮

民进中央:

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案由:古籍数字化既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也是新时期保护、利用好古籍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机构作为古籍数字化的主体,围绕推进古籍数字化做了大量工作,但也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古籍修复专业人才匮乏,影响古籍数字化工作开展。二是古籍数字化经费投入有限,专业设备支撑不足。个别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存在资金不足、设备短缺或陈旧的情况。三是数字化各主体间缺乏工作统筹,无法形成工作合力。古籍扫描重复化,平台建设同质化,造成了资金、人力、时间的浪费,不利于古籍的保护。

建议:一、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强化古籍数字化人才支撑。做好人员培训交流工作,通过外聘教师、组织短期进修班、岗位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古籍整理鉴定、修复、数字化等技术培训,提升业务水平。通过对口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多层次、多方面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拨付专项资金,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工作开展,解决当前古籍数字化人才、设备、技术不足问题。制定符合高校图书馆实际需求的人才引进政策。将特殊专业岗位和一般教学科研岗位做区分,解决学历限制导致的人才引进难问题。

二、做好分级工作,提升古籍数字化资金使用成效。优化公共机构古籍数字化关键设备配置,根据不同单位古籍的藏量及类型,配备相应数量、类型的数字化扫描设备,扶持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并优先解决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备短缺问题。从古籍数字化紧迫程度出发,在充分摸底的基础上,做好古籍数字化分级工作,优先做好需求紧迫的古籍数字化,提升资金使用成效。

三、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古籍数字化工作合力。建议由各级古籍保护中心牵头,全面推进存世古籍的摸底工作,建立健全古籍数字化工作体系和技术标准,避免同版古籍重复数字化,研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方案,为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和有效利用提供机制保障。

■ 全国政协委员王珂:利用好退休专家资源 促进基层文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利用好退休专家资源,促进地方文艺创作水平提高,建议——

一、文联或文旅部门以专项经费支持建设一批艺术名家工作室,遴选大量业绩突出的基层骨干接受培训。

二、工作室可建在艺术名家所工作生活的城市,也可建在基层。师徒建立双向互动,可以是学徒向上来求学,也可以是师傅向下去送学。

三、名家工作室可以课题项目形式面向社会接受申报,专门设立服务社会为主题的名家工作室建设项目。经费来源可以是政府拨款,也可以是社会捐助。

■ 全国政协委员苗洁:多措并举留住国有文艺院团人才

当前,部分国有文艺院团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建议:

一、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的扶持力度,将其划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由财政差额供给,解决国有文艺院团“五险一金”等经济负担。

二、加大对演艺行业艺术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拓宽文艺人才入编考试在学历、年龄等方面的要求,重点突出专业技术职称和实际能力。

三、设立优秀艺术人才扶持专项基金,营造良好的人才保障机制和成才环境。

四、加强艺术人才梯队建设。完善艺术人才培养规划,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建立文艺创作基地。

■ 全国政协委员王丽萍:让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

当前,还需进一步更好地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让他们尽快挑起文艺事业的大梁。建议——

一、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长期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和规划,加大持续扶持力度,搭建展示平台。

二、通过“传帮带”,定期培训,提高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文艺的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内容,激发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三、适当增加各类奖项的“新人奖”比例,增加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扶持资金。

四、重视融媒体环境下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成长,助力他们打造文艺品牌、健康发展。

委员声音

近年来,南岭走廊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议:在南岭联合创新文化旅游业态,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相融合;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游,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基地。在南岭联合制定文化旅游规划,推动文旅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不断增强区域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张继焦

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修建的一条昆明至畹町连接缅甸仰光的西南运输线,是中缅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者,沿线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建议:一、统筹增强滇缅公路沿线文物资源的整合能力,加强对滇缅公路沿线地方专项文物保护经费和技术支持力度。二、抓紧研究制定居民搬迁和遗址整体保护规划、管理办法,支持沿线滇缅公路重点文物遗址遗迹申报和抢救性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熊甜芳

2023年,景迈山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地。为做好景迈山申遗“后半篇文章”,更好推动中国茶走向世界,建议:充分挖掘景迈山的文旅价值,在普洱澜沧县等地建设中国茶叶博物馆普洱馆(一级馆),利用新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爱茶人士介绍茶叶的历史、文化、习俗。大力支持云南省构建以“景迈山”为主的系列茶产品知识产权IP,形成产品与地理、人文历史紧密结合的品牌传播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黄玮

为切实保护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平潭地方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议:将海坛海峡水下遗址考古调查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主题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水下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打造集文化旅游、科普展示及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水下考古遗址公园。

——全国政协委员刘献祥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然而,传统的重阳节在现实中的存在感却不是很强。建议:将重阳节暨“老年节”纳入国家的法定假日,使大家在陪伴老人、乐享天伦的休闲团聚过程中,践行孝老敬亲的观念,促进家庭社会和谐;通过强化家庭伦理与传统传承,在使老人们享受儿孙孝敬的同时,也给年轻人缓解压力和放松身心的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吴文科

当前,长三角各地对江南文化历史遗存、文脉肌理、核心资源的整体利用还不够。建议:一、提炼江南文化精神纽带,多维度讲好人水相生四千年的“江南故事”。二、以水乡、古镇、生态、文化等为基础,推动江南古镇群落文化和旅游资源联动。三、提升江南文化产业雁阵,培育更多串珠成链、集链成群的精品文旅线路。四、建设江南文化全球交流传播展示中心,让国际友人充分领略江南文化魅力。

——全国政协委员蒋鹏举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建议:一、依托乌兰察布市丰富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文旅产业规划的实施。二、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体系,提高景区景点通达能力。三、切实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和储备,谋划乌兰察布市乡村旅游路线图,大力发展乡村旅居产业,推动乡村旅游由“客流”消费向“客留”消费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孟青录

建议在湖南创建中国首个“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示范区,做好五篇“文字号”文章。一、做好文化事业的文章,展示湖湘文化的魅力。二、做好文化产业的文章,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三、做好文化交流的文章,增强中华文明与湖湘文化的传播力。四、做好文化旅游的文章,建设在“一带一路”中广有影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五、做好文化生活的文章,将“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展示。

——全国政协委员舒勇

全国政协委员王晓萍:

加大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运营补助力度

近年来,在“博物馆热”大环境下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日常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建议:一、及时调整原有的经费投入,探索更加完善的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动态调整机制。二、持续加大中央对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力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探索建立“基本补助﹢奖励经费”的资助模式,奖励经费用于激励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评价较高的场馆。四、科学评估博物馆保障水平和资金需求,推动文化资源创新性转化。

全国政协委员陈星灿:

加强遗址用地保障

大遗址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建议:一、以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重点,研究梳理现行土地、文物领域法规政策,编印“考古遗址用地指南”,加大对基层指导力度,引导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土地的社会效益产出,及时有效满足遗址用地需求。二、对一批价值重大,但用地矛盾突出的大遗址研列清单,采用“一事一议”模式,共同指导解决用地难点堵点。

全国政协委员张甘霖:

推动国家公园探险旅游发展

国家公园探险旅游正在兴起。建议:一、加强国家公园探险旅游制度建设,充分衔接现有法律和规章制度。二、科学制定国家公园探险旅游发展规划,引导经营主体和相关组织专业化发展。三、强化国家公园探险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提升游客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设施建设。五、建立国家公园探险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公园探险旅游风险评估预报体系,建立探险旅游保险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杜明燕:

推进落实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

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是保存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承民族记忆的重大文化工程。建议:一、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要坚持“抢救为主、兼容并包、科学致用、永续开放”的工作方针。二、相关省区在成立专项推进组的基础上,至少设立3个工作组:一是学术指导工作组,由相关民族领域的研究机构与专家组成;二是文献支持工作组,由省(自治区)级图书馆和文献保存机构承担;三是资源建设工作组,由非遗保护中心统筹负责,各地宣传和文旅部门配合。

关注并改善基层写作者创作条件

近些年来,来自基层的写作者纷纷开始自动自发地创作,产生了一些好作品。建议:一、为基层写作者加入作协组织提供便利,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得到作协的关注与支持。二、希望各大出版社、杂志社既重名家大家,也不薄素人平民,一切都以写出好作品为原则。三、各类文学创作与出版的资助项目,能向基层普通作者敞开大门。四、各类文学评奖能秉持质量至上、文本至上的原则,给基层写作者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李宝聚:

推进“三农”领域短视频健康发展

优质的“三农”视频有助于丰富互联网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应用和价值,建议:一、提高准入门槛,注重专业素养。推出帮扶措施,对创作者提供培训。二、完善平台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短视频平台间互联互通,打破审核技术壁垒。为有资质的专家账号开通“白名单”。三、优化平台激励政策。对优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三农”短视频设立奖励机制,给予流量扶持。设立专门的“三农”专家频道。

全国政协委员吴义勤:

深化全民阅读 推进书香中国建设

文学阅读对培养人文情怀、弘扬人文精神、提升全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一、建立“作家文学阅读大使”荣誉制度,获奖人每年深入基层进行公益文学交流。二、打造权威的文学阅读榜,分季度和年度分别发布优秀文学作品阅读排行榜。三、推动当代文学经典进校园。四、畅通发行渠道。五、在“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公益项目中,增加文学图书书目和实际配备所占比例。六、将直播等新业态与文学作品推广结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政协头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