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综合管廊是新型城市现代化建设基础设施的关键标志之一。通过集约化收纳各类管线,不仅消除了城市上空‘管线蜘蛛网’,还避免了因埋设、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反复开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为城市发展预留了宝贵空间。”中建众邦(黄石)城市管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肖锋介绍。
路边不再有常见的窨井盖,空中也看不见纵横交错的电线。随着大冶湖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近期建成投用,该区域的六大城市管线已全部迁移到地下的“集体宿舍”。
“地下综合管廊是新型城市现代化建设基础设施的关键标志之一。通过集约化收纳各类管线,不仅消除了城市上空‘管线蜘蛛网’,还避免了因埋设、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反复开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为城市发展预留了宝贵空间。”中建众邦(黄石)城市管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肖锋介绍。
7日,记者走进大冶湖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控制中心,只见中控室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监控管廊运行。在巨大的屏幕上,管廊内的故障提示、维修进度以及巡检员的实时定位等信息清晰呈现。管廊内,智能巡检机器人沿轨道灵活运行,精准检测设备故障,并通过无线网络快速将信息反馈至控制中心。
中建三局城投公司黄石管廊运营部经理饶军表示,该项目是华中地区首个引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系统的示范工程,也是国内首个实现智能巡检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创新项目。过去,人工巡检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疏漏。如今,有了这些智能巡检机器人担任“智慧管家”,巡检效率提高了近50%。目前,管廊全线共有17个这样的“智慧管家”,每天“上岗”执行巡检任务。
相较于传统的空中架设方式,地下综合管廊通过集中布局管线,并运用智能化的运营维护系统,极大地简化了管线的检修与维护流程。在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时,地下综合管廊能够迅速作出响应,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确保市民享受到“管线入地、故障减少、供应不间断”的现代城市生活品质。
该项目总投资10亿余元,管廊全长约19公里,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全线完工。管廊内整合了自来水、污水、燃气、供电、广播电视、通信等六大类管线。该工程的建成有力提升了大冶湖核心区路网的综合效能,大幅提升了城市形象,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记者 张春玲 实习生刘欢欢)
来源:东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