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十点,秦岭北麓的静谧尚未完全消散,西安市长安区黄良村的石板路上,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田菓子”甜品店的齐煜系上围裙,着手烘焙今日的第一炉甜品,她的丈夫邓宁则认真调试好咖啡机,缓缓将新鲜牛奶倒入奶缸......
清晨十点,秦岭北麓的静谧尚未完全消散,西安市长安区黄良村的石板路上,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田菓子”甜品店的齐煜系上围裙,着手烘焙今日的第一炉甜品,她的丈夫邓宁则认真调试好咖啡机,缓缓将新鲜牛奶倒入奶缸......
在乡村振兴的澎湃浪潮中,一股由青年夫妻主理人引领的新兴风尚正悄然崛起,勾勒出一幅全新的创业画卷。他们告别城市的繁华,回归乡村故土,凭借勤劳双手将乡愁转化为蓬勃事业,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更寻得了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与价值追求。
极简运营
成本控制与敏捷共生
“两个人的生产线,抵得过一家小工厂。”邓宁的自信源自“田菓子”的极简模式——齐煜研发甜品,邓宁包揽餐食与摄影,没有雇佣员工,从烘焙到客服全由两人完成。多年的默契,让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年均营收实现显著增长,远超之前在市区所经营的店铺。
乡村的低成本优势显而易见:百年老宅年租金仅1.5万元,硬件投入节省60%,而淡旺季分明的特性让他们能灵活调整节奏,“周一周二休息,周末延长营业,淡季骑车进山采风”。
“田菓子”甜品店里,邓宁、齐煜夫妻俩在各自忙碌
这种“极简运营”模式在陕西遍地开花。宁强县“90后”夫妻姜山与王媛采用无土气雾栽培技术,20亩温室年产值70万元,人力成本却比传统农业低40%;安康镇坪县的陈为安夫妇在深山经营农家乐,用自产腊肉打造差异化菜品,年净利达16万元,秘诀在于“食材零运输、用工全家族”。
距离“田菓子”不远处,“安安大力”自制玩具工作室主理人李卓伦也感慨:“以前带着玩具骑着电动自行车搬家,换了三个地方,现在在这拥有二层楼的院子,店铺、工作室、住房一体。”
“安安大力”通过分析客流,有效计划自己的营业时间。老婆张安琪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雕塑”专业研究生,她会利用上午空闲时间去大专院校代专业课,“跟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能更加开阔自己的思维,很多灵感还能反哺到艺术创作中。”
李卓伦、张安琪打造的“安安大力”自制玩具工作室
这种“小步快跑”的试错策略,让这些夫妻主理人的生活多了一些悠然自得。
在延安,生物科技硕士李旭夫妇将食用菌生产与季节周期深度绑定,夏季主攻耐低温的滑子菇,冬季转向高附加值的灵芝培育,年产值突破3800万元。
创新的理念加上有效的经营策略,让这些年轻的“夫妻店主”找到一条既满足自身需求,又足以适应市场的生存之道。
社区共生
从“外来者”到“新村民”
在西安鄠邑区栗峪口村,“阿喵茶餐厅葡萄采摘园”是“南北结合”的创业典范。
阿喵和阿豪精通“乡土经济学”。2022年7月,阿喵因为关中忙罢艺术节来到栗峪口村画壁画,与阿豪因此结缘。
阿喵茶餐厅——阿喵、阿豪
“之后我们一起创业开了‘阿喵茶餐厅’,阿豪把他的葡萄园、陕西菜,还有婆婆做的面食跟我老家的广式餐饮,融合在一起”。“阿喵茶餐厅葡萄采摘园”可以让顾客亲手采摘“户太八号”葡萄,体验传统农耕,又能制作葡萄果酱、葡萄汁或葡萄水果捞,加之“广式茶点”来引流,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政策红利加速人才回流,为创业营造了良好生态。
四年前,黄良村还是一条“空心化”严重的古村,留守老人守着30%的空置率老宅。如今,35家青年创客空间让周末日均游客超千人。
“长安区投入810万元为村里铺设水泥路面,统一改造水电管网、安装太阳能路灯、整修荒废土坡,提升村庄‘颜值’。街道还定期举办‘新村民座谈会’,让创客与村民共商发展。”黄良街道乡村振兴办主任刘李良对这一成果颇感欣慰。
黄良村艺术街区一角
这种“政府+村集体+创客”模式催生了良性循环,曜埜茶空间的客人顺道选购手办,业态互补让客单价提升40%。“剪鸭村”的运营团队“陕西全村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更打造出“艺术+流量”的共生体,废弃粉石场变身网红咖啡馆,老旧民居改建机车营地。
乡土创新
从“情怀试验”到“可持续模式”
在黄良村,每家店都是一本打开的乡土美学手册。
“田菓子”将关中老宅的“木构+夯土”元素融入空间;“安安大力”工作室摆放怀旧童年玩具,从收藏到创造,传递快乐。
同样的“在地化创新”也体现到“曜埜茶空间”。创始人李铁楠,曾任职于世界百强外企,杜潇潇则曾身为房企中层,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促使他们思索生活的真谛,于是放弃北漂来到西安。
李铁楠表示:“选择来到乡村,是希望寻觅一处极具禅意的院子。我们的茶叶源自武夷山的山野之间,我们的店铺自然也应当扎根于山脚下。”如今,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生活增添了几分牵挂。在他们看来,孩子学龄前这段时光,让其于乡村生活,接触自然与乡土,不失为一个绝佳抉择。
李铁楠、杜潇潇精心布置的曜埜茶空间
当传统夫妻店遇上数字工具,乡村经济迸发新可能。
“田菓子”通过小红书发布“老宅改造日记”,吸引众多粉丝在线“监工”;“安安大力”借助闲鱼等电商平台广泛售卖手办,凭借独特创意与优质产品,成功使定制订单占比攀升至35%;“土锤咖啡”则凭借短视频营销,登顶抖音西安咖啡热榜。
“我打算利用直播增加一些人气,让‘剪鸭村’的旺季维持得时间久一些,”阿喵抱着刚出生半年的孩子,语气轻松且自信,“最近在家里待得时间久一些,会利用这段时间学习一些AI内容,提升自己的壁画设计水平,还招了一个运营团队,相信可以有效提高茶餐厅的人气。”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供应链端。
李旭夫妇用物联网技术监控菌菇生长环境,坏包率从15%降至3%;姜山夫妇开发“云端认养”系统,消费者可实时查看雾培蔬菜生长数据,预售率提升至60%。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当城市与乡村的边界逐渐消融,当“夫妻店”从生存选择升华为价值表达,这群“新村民”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老宅的面团香气里,在乡野的晨雾中,在每一对夫妻相视而笑的默契里。
夜幕降临时,黄良村的石板路上亮起了星星点点的路灯。田菓子的木门挂上“打烊”牌;安安大力工作室的玻璃柜里,新旧手办在暖光中静静伫立。这些画面,正用勇气与创新编织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图景——这里不仅有面包与爱情,更有扎根土地的无限可能。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