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0日,在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24岁的陈继帆与村委会的同事一起入户走访。陈继帆有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宁夏“三支一扶”帮扶乡村振兴项目的基层工作者,他用560多个日夜的坚守,将青春与梦想扎根白寺滩村。
3月20日,在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24岁的陈继帆与村委会的同事一起入户走访。陈继帆有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宁夏“三支一扶”帮扶乡村振兴项目的基层工作者,他用560多个日夜的坚守,将青春与梦想扎根白寺滩村。
2023年,从河南的黄淮学院毕业后的陈继帆站在人生岔路口,他茫然四顾:“学的专业知识却不知该往哪使劲,想离家近又怕被困住。”在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建议下,他报考了“三支一扶”。“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他从河南踏上了前往白寺滩村的路。
初到白寺滩村,浓厚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我虽然是农村长大的,但这个村子的‘面貌’与想象还是不同。”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在陈继帆心中涌起,他在了解白寺滩村的过往中,发现自己来的这个村子不一般,“村里有1584户5000多村民,种植大青葡萄近2000亩,土特品牌‘龙二’大青葡萄非常有名气。村里还先后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自治区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首届宁夏特色旅游村等多项荣誉。”
“我到底该干些什么?”思考后,陈继帆决定发挥优势,承担起村里产业观摩讲解员的任务,决心向外界展现白寺滩村的独特魅力。
“第一次有近20人的观摩团,了解我们村的葡萄产业。”回想起2024年4月第一次讲解时,陈继帆记忆犹新,那时的他紧张到手心冒汗,声音也有些颤抖。“如何在众多游客面前,准确而生动地讲述白寺滩村的故事?如何让龙二大青葡萄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陈继帆心头。正是这份挑战,激发了他不断学习与进步的动力。在同事们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下,他逐渐克服了紧张情绪,开始注重讲解内容的真实性、丰富性与趣味性。
陈继帆(左)与同事入户开展工作。
陈继帆深知,要让白寺滩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精准无误的讲解工作至关重要。他大量收集了白寺滩村在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从古老的传说到现代的发展,力求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随着白寺滩村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每当游客们亲手采摘品尝“龙二”大青葡萄时,那满意的笑容与由衷的赞美,让陈继帆更加坚信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星光不负赶路人。2024年9月,陈继帆作为嘉宾参与了“从利通出发”直播特别节目,并接受了媒体专访,向大家介绍白寺滩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此刻的他已不再是那个在20人观摩团前声音发抖的新手,而是带着村民的期盼,讲述乡村振兴故事的“新农人”。
“‘三支一扶’经历对我而言非常宝贵,对我的帮助很大。”如今,陈继帆已经深刻体会到了实现乡村振兴的艰辛与希望,他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积极与村民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与困难,并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支持。从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到村民口中的“代言人”,陈继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既需要懂技术的“新农人”,更需要有情怀的“守乡人”。(马照刚)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