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大为:重回好丈夫赛道,不卷不努力是外界对他的误会

摘要:娱乐圈里有制片人表示,佟大为长了一张能够让人信赖的脸,本人也是个爱操心的性格,因此不少生活剧在找好爸爸、好丈夫时,率先想到的便是他。

好不容易靠着《玫瑰的故事》里的黄牡丹,成为观众心中的好哥哥、好男友,《好运家》播出后,又把佟大为推回好丈夫赛道。

娱乐圈里有制片人表示,佟大为长了一张能够让人信赖的脸,本人也是个爱操心的性格,因此不少生活剧在找好爸爸、好丈夫时,率先想到的便是他。

只要和佟大为在一个剧组拍过戏,就能知道他是一个多爱操心的人,就连导演也躲不过他的唠叨,没事少得瑟,不要去炫技。

这番话听着像是说教,实际上是担心大家为了追求表演效果去逞能。

而佟大为的操心也不是只针对剧组的工作人员,就算是剧组里只有一面之缘的群演,也没少受到他的照拂。

在拍摄《奔跑吧急救医生》时,正值大夏天,负责演伤患的群演需要躺在地上,佟大为就在边上默默为群演撑伞,在把人抬上担架时,他还不忘先往担架上泼点水,以免给人烫伤了。

剧组拍戏有时候需要抢时间,一天要拍多少戏都是有定数的,有一次眼见着要天黑了,但白天的戏份却还没有拍完,导演就想让群演立刻躺到地上,把剩下的戏拍完。

夏天地表温度高,直接躺上去,往往会造成低温烫伤,佟大为就立刻出手阻止了导演,一定要让人先处理一下地面温度。

佟大为这个爱操心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

6岁那年,作为人民警察的父亲因工负伤,成了植物人,家里人天天两头跑,难免就有照顾不周的地方。

从那之后,佟大为遇到事情,就开始学着自己去解决,7岁学会做饭,3年级就可以搬煤气罐、扛50斤重的大米,还能拿着粮本自己去买粮食。

这样的生活经历,让佟大为养成了沉稳的性格,出门前检查水电、煤气关没关,也成了他必须要做的事,高考选专业时,他的第一反应也是先考虑稳定,报考播音主持,回老家做一个主持人或者编导,最后考上表演专业,完全是误打误撞。

大学期间,同班同学都出去玩,但佟大为却埋头拍起了广告,用自己赚来的第一笔钱,给妈妈买了双鞋子,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再也没管家里要过一分钱。

在自己的事业上,佟大为也没少操心。

很多观众觉得,佟大为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打转,演得最多的就是生活剧。这其实是对他的误解,舒适区这个词,把他的努力全都一笔带过了。

就拿《奋斗》《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这两部电视剧来说,同样是青春奋斗的故事,一个写的是80后,而另一个却是五六十年代的青春往事,佟大为在出演后者时,显然演得更有野性。

《玫瑰的故事》里的黄振华,和《奋斗》里的陆涛,同样都在建筑行业工作,甚至同样都是E人,佟大为这个I人就是演出了二者之间的不同,陆涛的日子过得太顺了,所以总在现实和理想的偏差之间拧巴着,而黄振华显然是更贴心,更为家里人考虑。

观众在追剧时,觉得佟大为的表演看着舒服,那也全都是因为他在私底下做足了功课,将生活的细节融入了表演当中,越是日常的东西,就难在表演的时候被记起,所以只有心思足够细腻,才能演出真正的日常生活。

佟大为的演技好,这是有目共睹的事,但如果有人在他面前说他有多厉害。他会不好意思地表示,自己也是靠着一部《玉观音》走红的,和现在的流量演员差不多。

人到中年后,佟大为也操心起演员这个职业的稳定性,但对于他来说,现在这个年纪,还不是可以躺平的时候,因此有段时间里,他停下了拍戏的频率,开始学一点其他的手艺,打算另谋生路。

只是事情终究和他想的不太一样,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到拍戏,原来擅长的表演,再做起来反而生疏了许多,他领悟到“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从此更加专注在表演这件事上。

人过四十后,佟大为也不会再有“希望今后的日子一帆风顺”这种期待。

出演《玫瑰的故事》,他看到剧本上把黄振华写成了一头熊,本能觉得这应该是个胖子,所以也不减肥,结果导演直接懵了,告诉他,观众不会相信一头熊能和两位大美人谈恋爱,距离开机时间只剩一周,他不得不踏上减肥的路。

佟大为在家里用茯苓粉、山药粉、荞麦面和黑豆做了些饼干,让自己在减肥时不伤到脾胃,这些东西口感一般,也没啥热量,就只能让他不饿着,最终6天减了7斤。

演惯了好人的佟大为,也尝试去挖掘自己作为演员的多面性,出道26年才演了人生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反派角色,那就是《错位》里的顾己鸣,阴郁、有心计,从此他的荧幕形象不再只有插科打诨的老好人。

结果改变形象后,他自己先受不了了,在拍戏期间,他晚上睡觉都梦见自己在杀人,胆战心惊。

在这个浮躁、庸碌的小时代里,佟大为太沉稳,但正是因为,观众才会偏爱他。

来源:阿欢的名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