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看到这新闻时,想必不少人纳闷:他为啥叫“甲亢哥”?“甲亢哥”本名为小达伦·沃特金斯,由于他直播时情绪亢奋、肢体语言丰富,很像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容易激动,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甲亢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几天,美国网红“甲亢哥”在中国各地开启了他的“神州文化之旅”,通过直播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刚看到这新闻时,想必不少人纳闷:他为啥叫“甲亢哥”?“甲亢哥”本名为小达伦·沃特金斯,由于他直播时情绪亢奋、肢体语言丰富,很像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容易激动,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甲亢哥”。
在大家讨论“甲亢哥”直播带来的诸多热搜话题时,并没有太在意这种称呼方式本身的问题,直到“甲亢哥”到了成都同仁堂中医馆。经过把脉,中医诊断他的脉象平和,为“甲亢哥”正了名——没有甲亢,而且没有积食,胃口好。
“中医为‘甲亢哥’正名”马上就上了热搜,怎么看待这件事呢?首先,对中医的海外传播来说是个好事。“甲亢哥”坐拥3700万粉丝,而且绝大多数是国外粉丝。通过他的直播间,中医一下子就实现了指数级传播。让海外观众马上就能感受到中医的魅力——没有仪器,不用化验,看上去就是手搭腕,竟然能诊断出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中医药“走出去”的一大障碍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患者来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疗效是“金标准”。如何能迅速拉近二者的距离?如何让中医药能惠及更多海外民众?扩大知晓面是重要一环。这次成都中医抓住了机会,别看号脉只是中医每天都在进行的标准操作,但给网红号脉,就能在公共舆论场中放大这一行为。
所以,镜头前中医抓住的不只是“甲亢哥”的手腕,而是高质量流量,这比花多少钱打广告,效果要好得多。对于今后的传播,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中医药应有网红意识,或借力网红传播,或成为网红。
另外,对于网友也是一个提醒,就是给公众人物起绰号时,应该考虑到病耻感的问题。当然,网友给小达伦·沃特金斯起名“甲亢哥”时,并不就真的认为他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但是进入了传播语境,受众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强化“拿疾病开玩笑是可以的”“调侃疾病是没问题的”这样的意识。
好在这种无意识正在被淡化、被纠正。“瞅我一眼就浑身发抖”的“吴老二”,刚在舞台出现时,大家哈哈一笑,没觉得有什么。但这些年下来,我们会慢慢意识到,这种称呼对于相应病症的患者来说,并不友好。同理,我们在生活中给色盲症患者看各种颜色,打趣近视眼患者为“小四眼”,都属于“开玩笑但没意识到对他们是一种污名化”。在全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的当下,我们应该慢慢舍弃这种做法,您说是吧?
来源:环球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