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小粉炉”,来扬州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8 09:53 3

摘要:盖炉为粉红色,整器采用芙蓉石打造,通体布满长短不一的天然纹理,造型古朴敦厚,雕琢精细,腹部雕饰对称的两组蟠螭和铺首衔环耳,盖顶也雕饰有四条小蟠螭。

曾在全网掀起流量狂潮的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

今天(4月8日)在扬州开展

本次展览汇聚省内几座大馆的

诸多馆藏重磅文物

南京博物院馆藏的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堪称 “顶流”,

因其通体呈清新的淡粉色,

工艺颜值超高,

被大家亲切地叫作 “小粉炉”

吸引无数观众排队拍照打卡。

盖炉为粉红色,整器采用芙蓉石打造,通体布满长短不一的天然纹理,造型古朴敦厚,雕琢精细,腹部雕饰对称的两组蟠螭和铺首衔环耳,盖顶也雕饰有四条小蟠螭。

还有南京博物院馆藏的、

扬州境内出土的

东汉初错银铜牛灯

也将随本次大展回扬 “省亲”。

扬州的文物“小伙伴们”也整装待发。

在本次大展中亮相的文物

以汉、唐时期为主。

唐·伎乐飞天纹金栉

汉代和唐代是扬州历史上两个极为鼎盛的时期,相关文物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其中,以唐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领衔,有东汉时期辟邪形玉壶、唐代嵌宝石莲瓣纹金耳坠以及刚刚结束法国“出差”任务的唐伎乐飞天纹金栉,这四件都是馆藏一级文物。扬州博物馆馆长束家平介绍,“长沙窑双耳罐被称之为‘长沙窑之王’,代表了唐代长沙窑最高生产工艺。与唐代金银器一起,是见证大唐扬州的鼎盛和中外交往的重要实物资料。”

唐·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

01

黑科技加持,

文物“活”了!

小伙伴们不仅可以近距离观摩多馆的精品文物,展览中还大量运用数字化技术,让更多文物“跃然屏上”,华美的文物影像、炫酷的动画效果,美轮美奂的整体观感,为文物换上华丽的新装,让您在玩转“文物”的同时增加对美的感知与享受。

裸眼3D装置

通过裸眼3D结合高精度数字三维技术,以新颖的交互式体验和精彩的数字节目组合,数件珍宝“破壁”现身,虚拟背景里,光影明灭间,展现珍品绝妙之处。

“指尖玩转文物”触摸屏

通过点击馆中的数字化屏幕,旋转文物,展示文物的构造、花纹、图样、工艺等,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注意:触摸屏360°放大文物,连纹路都清晰可见,文物细节控狂喜!

“国宝月历”装置

以“屏”为媒、以“数”见物。“国宝月历”云上亮相了“吴王夫差剑”“秘色瓷莲花碗”等12件珍贵文物,运用高精度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文物多宝阁样式,呈现珍品数字文物的气韵与风采。

02

移步换景,

穿越古今江苏

除了展示各馆的典藏文物以外,本次展览还通过裸眼3D、“5G+VR”等方式,将古今江苏美景搬来了展厅,让观众真正“足不出户,畅览苏韵”。

沉浸式投影空间

投影与镜面走廊的结合,一眼带你坠入江苏广阔地理视野和水韵风貌,在流水静静交错的光影中,沉浸于一场澄澈的对望,感受附着其上的人文印记。

5G大运河沉浸空间

“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以中国大运河2500年的悠久历史为灵感,运用裸眼3D、“5G+VR”全景视角、千亿像素等各式各样的高科技手段,真实比例还原大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和繁华景象。

舟楫模型

场景中,官船、安福舻、验粮小舟等模型还原了运河舟楫的原貌,引领您走进千里通波、舟楫如梭的运河水岸。借助于AR技术,观众还能通过手机摄像头获得船行运河、往来南北的实景体验。

跨越千年的互动

技术的创新可以打破时空束缚,古代人物得以从书本走进现实。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古代人物肖像画有了现代演绎,他们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在您面前,仿佛是您亲临历史现场,也仿佛他们来到了当下。

03

云端漫游,

解锁“无边界博物馆”

浩瀚文脉中千年流芳。在本次展览中不仅可以“一馆揽尽”数馆文物,还将运用虚拟现实(VR)、虚拟互动魔墙、AI数字人物互动等创新手段,让观众轻松畅游于博物馆的知识海洋。

虚拟魔墙+AI互动

走入展厅,在屏幕上扫描一下二维码,数字讲解员“苏小玲”将出现在观众面前,“她”能解答关于展览的各种问题。

“‘小粉炉’是谁的宝贝?”“‘长沙窑之王’有哪些故事?”“伎乐飞天纹金栉有多重?”……快来和她互动一下吧。

顶流特展云游

戴上VR眼镜,观众移步入境。在这里,邀请您亲临精品展览的现场,一次性让您大饱眼福,在家门口就把曾经看过或者遗憾错过的好展逛完了。

展览名称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

展览时间

4月8日—4月20日

展览地点

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

来源:看苏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