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观察|构建良好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10:11 4

摘要:知识产权金融通过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可融资的资产,引导资金流向更具技术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创新项目,使科技企业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式获得发展资金,有效解决科研成果“最后一公里”的产业化难题,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和实现产业化发展,从而反哺研发投

知识产权金融通过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可融资的资产,引导资金流向更具技术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创新项目,使科技企业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式获得发展资金,有效解决科研成果“最后一公里”的产业化难题,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和实现产业化发展,从而反哺研发投入,形成“创新-融资-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在深圳等地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这既体现了深圳在知识产权金融领域积极探索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也意味着深圳应在知识产权金融领域进一步开拓创新,不断满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深圳力量。

深圳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金融通过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可融资的资产,引导资金流向更具技术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创新项目,使科技企业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式获得发展资金,有效解决科研成果“最后一公里”的产业化难题,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和实现产业化发展,从而反哺研发投入,形成“创新-融资-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二是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传统融资依赖固定资产抵押,金融资源投入倾向于大型企业,而知识产权金融充分挖掘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盘活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使得轻固定资产、高研发投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获取融资,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外,知识产权担保、知识产权保险以及基于知识产权的“政银”风险分担机制等,进一步降低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支持中小企业扩大创新投入和长期发展。

三是有利于增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适配性,更好服务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抵押融资、证券化、投资基金、保险等创新产品大大拓展了金融市场的维度,为金融机构创新和业务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推动深圳金融业向服务创新加快转型。例如,深圳围绕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全过程、科技企业创立成长全周期,形成了包含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的基金群,而高水平科技成果持续产生、高质量产业发展持续升级,又“反哺”深圳创投基金行业及金融业不断扩大规模体量和提升竞争能力。四是有利于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跃迁,增强国际竞争力。知识产权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可助力企业开展国际技术合作、获取高端创新资源、扩大国际专利布局、获得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和优先权,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跃迁。

深圳在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方面具有良好基础

一是深圳形成了包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担保、基金、证券化等一系列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库”。2024年全市专利及商标质押登记金额511.06亿元,知识产权保险保费收入501.32万元,提供风险保障5.14亿元;新发行19单规模共38.62亿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量和发行规模持续领跑全国。

二是深圳持续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成绩突出。结合深圳实体经济需求开发跨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专利权”质押融资、数据知识产权融资,以及针对跨境电商场景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保险、侵权责任保险等特色产品,首创知识产权证券化“深圳模式”,“发行多笔知识产权证券化”“打造知识产权证券化特色品牌”等入选综改试点创新举措获国家发改委推广。依托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跨境交易、跨境融资等创新。

三是深圳持续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成效显著。多年来,深圳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持续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以及知识产权金融领域专项扶持政策,市区联动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补贴和风险分担补偿政策,强化政府政策对知识产权金融的引导作用;大力建设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交易服务平台、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并打造全市统一的融资服务信用平台,为知识产权金融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推动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估值中心、深圳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开发相关评估工具,支持银行机构建立知识产权内部评估体系,进一步畅通融资对接渠道。此外,深圳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具备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业务活跃程度全国领先。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3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6.46%,这些都为深圳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深圳发展知识产权金融的路径

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资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其成长发展引入资金“活水”。深圳应以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为契机,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提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知识产权金融属于新兴金融业态,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仍是金融市场的“蓝海”。深圳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确保高效运作和风险可控;发挥深交所交易市场优势,为拥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科创型企业提供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绿色通道”,支持证券公司探索知识产权资产支持证券(ABS)、资产支持票据(ABN)等业务模式;支持金融机构围绕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提供投贷联动、投债联动、投保联动等创新服务模式。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知识产权金融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但面临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交易变现难、风险管理难等问题。深圳可以支持本地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设立跨区域乃至全国性价值评估、交易撮合、质物处置、作价入股等服务板块,推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流转透明化、科学化;进一步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探索以风险补偿前置的公开化、透明化模式激励金融机构扩大知识产权金融业务,推动企业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支持金融机构有效管理金融风险。

三是按照“一重点产业、一解决方案”场景落地要求,提升知识产权金融赋能产业能力。知识产权金融发展需要打破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业态分类方式,围绕重点科技产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深圳可以利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常态化开展企业知识产权金融需求调查分析,支持各类金融机构设立“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等专门部门,按照“一重点产业、一解决方案”标准联合打造服务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金融综合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金融资源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效融合。四是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扩大知识产权金融国际资源供给。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深圳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开放发展的重要优势。深圳可以更好发挥香港等境外资金进入内地市场的桥头堡作用,通过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等机制吸引海外资金投资深圳及境内科技企业,推动科研成果更快落地转化。

//本文为《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栏目特约稿件

本文作者

余凌曲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