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能汽车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微,于 4 月 8 日发布的 “华为乾崑 3 月出行报告”,引起关注。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智能驾驶为核心,承载着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宏大愿景,“乾” 寓意 “天之刚健、自强不息”,“昆” 取自 “
在智能汽车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微,于 4 月 8 日发布的 “华为乾崑 3 月出行报告”,引起关注。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智能驾驶为核心,承载着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宏大愿景,“乾” 寓意 “天之刚健、自强不息”,“昆” 取自 “昆仑之巅”,象征着华为立志引领产业发展的决心。自推出后,华为乾崑发展迅猛,2024 年便搭载于东风、长安、广汽等超过 10 款新车上,不断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这份新鲜出炉的 3 月出行报告,数据相当亮眼。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华为乾崑智驾总里程超 25 亿公里,这一数字令人惊叹,相当于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往返 8 次。仅在 3 月,智驾总里程就达到 2.94 亿公里,里程比例为 30.37%,智驾活跃用户数达 55.84 万人,人均智驾里程 527.78 公里,还成功避免可能的碰撞 11.45 万次。
从细分数据来看,高速智驾总里程 1.95 亿公里,安全原因平均接管里程 1471 公里;城区智驾总里程 9892 万公里,城区智驾里程比例达 33.6%。在实际行驶操作方面,成功换道 / 绕行(城区 + 高速)1 亿次、通过路口(城区)8096.08 万次、调头次数(城区)70.64 万次、应对突然变道加塞(城区 + 高速)8570.05 万次、汇入汇出匝道(高速)609.49 万次、通过环岛次数(城区)26.03 万次。智能泊车方面同样表现突出,3 月智能泊车使用次数为 2155.23 万次,人均智能泊车使用次数 38.6 次 。
华为在报告中首次披露“决策透明度指数”,试图通过可视化系统逻辑缓解公众焦虑,但这能否平息“事故责任归属”的争议仍未可知。更微妙的是,3月数据中19.01万用户使用“车位到车位”全自动泊车功能,这项将车辆从小区入口自动驾驶至车位的技术,正在模糊私人空间与公共道路的边界——当算法驶入住宅区时,物业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的冲突或将爆发。
而伦敦政经学院交通经济学家则关注到更深层的产业变革:3月智能泊车2155万次的使用量,意味着停车场运营模式将被重构,“当车辆自主寻找车位时,传统停车场的导引系统价值将归零”。这种颠覆性影响,或许比里程数据更具战略意义。
消息一经发布,许多网友对华为乾崑智驾的安全性赞赏有加,认为能避免如此多次碰撞,充分展示了其技术的可靠性,为用户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车主在论坛分享:“使用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在复杂路况下也能轻松应对,尤其是应对突然变道加塞,系统反应迅速,让驾驶变得更加安心。” 还有网友期待华为能进一步优化系统,降低误判率,提升用户体验。
有分析指出,华为乾崑智驾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其先进的技术架构。以乾崑 ADS 3.0 智驾系统为例,基于 GOD(通用障碍物识别)大网,实现了从简单 “识别障碍物” 到深度 “理解驾驶场景” 的跨越,全新架构采用 PDP(预测决策规控)网络,让决策和规划更类人化,大大提升通行效率,复杂路口通过率超 96%。
市场分析师则表示,从活跃用户数和行驶里程等数据可以看出,华为乾崑智驾的市场接受度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尝试并信赖智能驾驶技术,这也反映出智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大规模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法律法规的完善、公众认知的提升以及成本的控制等。
华为乾崑 3 月出行报告不仅是对过去一个月智驾成果的总结,更是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探索的见证。它既展示了华为乾崑智驾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突出成绩,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参考。
来源:科技生活快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