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气温升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花团锦簇、绿意盎然,正是踏青赏玩的好时节,然而花粉、蜱虫、隐翅虫等“隐形威胁”也悄然活跃,如何避免这些健康隐患,享受安全无忧的春日时光?这份科普指南助您全面防护!
随着气温升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花团锦簇、绿意盎然,正是踏青赏玩的好时节,然而花粉、蜱虫、隐翅虫等“隐形威胁”也悄然活跃,如何避免这些健康隐患,享受安全无忧的春日时光?这份科普指南助您全面防护!
一、花粉过敏:春天的“甜蜜烦恼”
为什么春天容易过敏?
春季植物进入授粉高峰期,柏树、杨树、柳树、榆树等树木花粉随风飘散,形成肉眼不可见的“花粉云”。过敏体质者吸入或接触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症状。
典型症状
呼吸道:打喷嚏、流涕、鼻塞、喉咙痒,易被误认为感冒。
眼睛:红肿、流泪、发痒(过敏性结膜炎)
皮肤:红斑、瘙痒,甚至引发湿疹。
防护攻略
1. 减少接触
关注“花粉浓度预报”,大风晴朗天气减少外出,雨后花粉浓度低更适宜活动。
外出佩戴N95口罩、护目镜,穿长袖衣物,回家后及时洗脸、冲洗鼻腔。
2. 科学应对
提前1-2周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遵医嘱使用鼻喷激素。
室内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晾晒衣物沾染花粉。
二、蜱虫:草丛中的“吸血鬼”
蜱虫危害不容小觑,蜱虫常潜伏在草丛、灌木中,叮咬人体后吸血并传播多种疾病,如“莱姆病、森林脑炎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叮咬特征
皮肤上可见黑褐色虫体(吸血后膨胀如绿豆大小);叮咬处红肿、疼痛,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
防护与处理
1. 户外防护
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脚,喷洒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剂。
避免在草丛中久坐,游玩后检查全身(尤其腋下、耳后、腹股沟等隐蔽部位)
2. 紧急处理
勿强行拔除!用镊子夹住蜱虫头部垂直拔出,避免残留口器。
用碘伏消毒伤口,保留蜱虫尸体送检(若出现发热、皮疹需立即就医)
三、隐翅虫:拍不得的“液体炸弹”
隐翅虫的危险性:隐翅虫本身不主动叮咬人,但其体内含强酸性毒液。若被拍打或压碎,毒液接触皮肤可引起灼伤样皮炎,疼痛剧烈。
典型症状
皮肤出现条状、片状红斑,伴有水疱、脓疱,有灼烧感。严重的可致发热、淋巴结肿大。
防护与急救
1. 驱赶代替拍打:发现隐翅虫落在皮肤上,轻轻吹走或用纸巾拨开,切勿拍打!安装纱窗,减少夜间灯光吸引隐翅虫入室。
2. 及时处理:毒液接触皮肤后,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皮肤瘙痒、疼痛的外用炉甘石洗剂。
春日美好,健康先行!掌握科学防护知识,远离花粉过敏、蜱虫与隐翅虫的威胁,方能尽情拥抱大自然的馈赠。转发这份指南,让更多人享受安全、快乐的春天吧!
来源:西安市第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