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对姑姑找的老实女婿百般不满,最后却被这个女婿孝心征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02:33 4

摘要:爷爷带着父亲,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夏天烈日当空照,庄稼烤得叶尖泛黄打卷,连田边的稻草人,都在炽热中显得无精打采。

文/清华 讲述人:董晓辉

爷爷有4个儿女,父亲是老大,我另外还有3个姑姑。

奶奶在父亲18岁那年患病去世,当时大姑15岁,二姑13岁,小姑10岁。

爷爷从此既当爹又当娘,拉扯4个孩子。

父亲读书很好,假如奶奶活着,父亲考不上大学也能考上中专。

当家里出现变故时,父亲做为老大,只能放弃学业,回家种田,照顾3个妹妹。

爷爷家分了14亩地,那时种地全靠人工播种秋收。

爷爷带着父亲,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夏天烈日当空照,庄稼烤得叶尖泛黄打卷,连田边的稻草人,都在炽热中显得无精打采。

年纪轻轻的父亲弯着腰,锄头一起一落,黄土地上翻起新土,汗水从他黝黑的额头滑落,瞬间渗进滚烫的泥土。

大姑初中毕业后回家照顾一家老小吃饭穿衣。

二姑初中毕业时,爷爷让她考中专,她心高气傲,一心要读高中考大学,结果大学没考上,还耽误考中专。

她初中同学里有5个人考上中专,有3个人考上师范学校,而这几个人当初成绩不如二姑。

爷爷为这事没少数落二姑,说她心高命不强。

其实爷爷看错了,二姑可是个潜力股。在家种田也是个能手。

村里人祖祖辈辈习惯了种苞米,大豆,花生和地瓜。

举个例子,一家分10亩地的话,种5亩地苞米,3亩地大豆,1亩地花生,剩下一亩地栽地瓜。

二姑下学种地,首先打破常规,拿出10亩地栽地瓜,由于我们这里是沙土地,栽地瓜特别高产。

二姑瞅准商机,只留下4亩地种苞米,保证一家老小口粮,其余全栽地瓜。

秋天,地瓜就迎来大丰收,藤蔓下藏满了地瓜,挖都挖不完 ,当年爷爷家收入创新高。

后来邻居们也跟二姑学,拿出多半土地栽地瓜,这样一个村的地瓜形成规模化。

量大了引来许多收地瓜客商,邻居们被二姑带动,也发了财。

在我们辽宁南部地区,地瓜在八月十五前全部挖完了,二姑瞅着土地光秃秃,要闲7个多月才可以种下茬。

她心想,有什么办法让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后来她想到用塑料布把土地扣上,这样一年可以种两茬。

1989年,二姑是我们村里头一个建起塑料大棚农户。

大棚里栽上黄瓜,到过年时正好收获上市,当年,又卖了一笔好钱。

爷爷看见了,笑着说:“没想到,在咱们东北过年能吃上新鲜蔬菜,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冬天光吃大白菜、萝卜、土豆。

转眼之间,父亲和母亲相识结婚,大姑也经人介绍嫁在邻村。

二姑迟迟没有对象,爷爷着急,催二姑有合适的赶紧处一个,不能等过了25岁,过25岁别人会觉得女的有问题,嫁不出去,谁知二姑并不着急。

有一天,父亲去赶集,偶遇二姑和一个小伙并肩溜达,两个人有说有笑,一看就是认识很长时间了。

父亲心里高兴,快走几步追过去,二姑害羞的介绍说:“他是我高中同学,叫刘强,在种子站上班,我俩正研究明年栽新品种地瓜呢。”

父亲说:“好事,刘强对种田比较专业,你经过这几年实践经验多,你俩研究吧,大哥支持你。”

后来二姑决定,换新品种,新品种个头一般大,瓜瓤红得纯粹,老远就能被它吸引。这种适合做烤地瓜,比普通白瓤地瓜贵。

二姑和同学刘强又稳稳的赚了一笔钱。

后来地不够,刘强提议,把有些进城打工的,搬家走了不回来种地的,全部租过来栽上新品种地瓜。

就这样,两个人合作,干的热火朝天。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二姑和同学互生爱慕之情,但是却遭爷爷反对。

理由是:二姑性格开朗,能说会道,只要她在,沉闷的空气瞬间被驱散。

而刘强则性格内向,长相一般,皮肤黝黑,面庞质朴,两道浓眉时常微蹙。

在人群里,他目光躲闪,嘴角挂着腼腆的笑,不敢高声言语,浑身散发着老实的气息 。

爷爷觉得这样的人,不像个男子汉大丈夫,怕两个人结婚后,二姑跟这种人过日子会很累。

爷爷本身是一位个性爽朗,嗓门极大,极具威严的老人,在家族的诸多事务中,他的话向来一言九鼎。

所以,当二姑带着二姑父头一次出现在爷爷面前时,爷爷的态度,就像一场风暴的前奏,直接影响着所有人的心情。

当晚,爷爷把二姑叫进屋里,进行了一场严肃的谈话。

爷爷毫不掩饰自己的看法:“刘强太老实了,以后怎么照顾你?男人就该有点魄力,不能唯唯诺诺的。你跟着他,以后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二姑却耐心地解释:“爸,刘强虽然话不多,但他人很踏实,对我也特别好,我们在一起很开心,这就够了。”

爷爷听后,气得直摇头,觉得二姑太天真,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从那之后,爷爷对刘强的态度十分冷淡。每次他来家里,爷爷总是爱搭不理,甚至还会刻意刁难。

有一次,家里灯泡坏了,爷爷故意让刘强去修,明知道他对电器一窍不通。

刘强红着脸,硬着头皮尝试,最终还是没能修好。

爷爷见状,忍不住冷嘲热讽:“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能有什么出息?”刘强低着头,一声不吭,二姑在一旁气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但二姑有主见,执意非刘强不嫁,后来爷爷不得不同意。

小姑老实,找的对象能说会道,属于口蜜腹剑之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小姑父嘴空不办实事。

偏偏爷爷看不出来,对大姑父和小姑父都很好,唯独不喜欢二姑父。

尽管爷爷如此不待见二姑父,他却从未有过怨言。

每次来家里,他都会主动帮忙干活,无论是挑水砍柴,还是打扫庭院,他总是抢着做。

逢年过节,二姑父都会精心挑选两瓶好酒给爷爷,虽然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但爷爷平日喜欢喝二两。

爷爷虽然表面上依旧冷淡,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触动。

日子一天天过去,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

一次,爷爷突发重病,住进了医院。得知消息后,二姑父顺种子站出发,第 一时间赶到医院,忙前忙后,悉心照料。

在医院的那些日子里,二姑父几乎没合过眼,给爷爷擦身、喂饭,陪爷爷聊天,安慰爷爷的情绪。

同病房的人都以为二姑父是爷爷的亲生儿子,纷纷夸赞爷爷有个孝顺的好儿子。爷爷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大姑父借口农活多,抽不出时间,只陪大姑来医院一回。

小姑父借口工地不放假,一次没来医院看望爷爷。

我父亲晚上陪护。白天由二姑父伺候爷爷。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爷爷的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二姑父主动提出,让爷爷搬到他们家去住,以便更好地照顾爷爷。

爷爷起初有些犹豫,但在二姑和二姑父的再三劝说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在二姑父家,爷爷过上了悠闲的生活。二姑父每天下班,都会买点猪头肉,拎一瓶酒,晚上陪爷爷喝一杯。

爷爷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身体也越来越硬朗。

随着时间的推移,爷爷对二姑父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不再觉得二姑父老实巴交是缺点,反而认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有一年春节,爷爷当着全家人的面,拉着二姑父的手说:“小刘,以前是我太固执,对你有偏见。没想到,孝顺我的人是你。你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我错怪你了。”

二姑父听后,眼眶湿润了,他说:“爸,您别这么说。我一直把您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

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二姑父的孝心所感动,大姑父则低头不语,小姑父借口有事走了。

从那以后,爷爷和二姑父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

他们一起琢磨种啥挣钱,爷爷经常会跟邻居们说起二姑父的好,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而二姑父,依旧保持着那份朴实和孝顺,用行动诠释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长辈的敬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的品质。

爷爷对二姑父的态度转变,让我们认识到,老实巴交并不代表没有能力,更不代表不孝顺。

真正的孝顺,不是用言语来表达的,而是用行动来证明的。二姑父用他的善良、踏实和孝心,赢得了爷爷的认可和尊重,也为大姑父和小姑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来源:清华1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