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春晖,江西吉安县人,家贫,幼丧母,靠父受雇耕田度日。念私塾三年,辍学为人放牛。年十三,大早,随父逃荒,辗转到桂林,卖凉粉为生,取漓江江心潭水制作,糖经吊清,用具洁净,沿门供送,吃后收钱,使街边小食登大雅之堂。翌年春,父亡故。乡人怜其苦而爱其勤,荐于赣帮行口为
王春晖发家史
◎李启祥 谭津
(本文摘自1990年《南宁文史资料 第1辑》)
王春晖,江西吉安县人,家贫,幼丧母,靠父受雇耕田度日。念私塾三年,辍学为人放牛。年十三,大早,随父逃荒,辗转到桂林,卖凉粉为生,取漓江江心潭水制作,糖经吊清,用具洁净,沿门供送,吃后收钱,使街边小食登大雅之堂。翌年春,父亡故。乡人怜其苦而爱其勤,荐于赣帮行口为徒。刻苦学艺,奋发向上。三年期满,深为师傅赏识,提升掌柜,年二十,在东家倡议下,受八家商户委托,来邕设立庄口,开拓邕、桂间的贸易往来。
在邕设庄两年间,除一般业务外,潜心于调查了解工作,摸清南宁及左右两江土特产的供求情况。对于南运商品如老仄纸,桂花纸(染制迷信衣纸用)、大湘纸(制迷信溪钱用)、大版纸(制爆竹用)、七刀纸(搓纸条用)、柏香木(做线香用)、桂林三花酒及四头鼎锅、火蒜种,冬茹、香信、冬笋、玉兰片、火腿、百合粉、马蹄粉、白果、月柿、青麻、六洞茶叶等的客路,每年各季需求数量规格,对北调商品如贡尖白糖,尖白糖、糖片、糖墩、元肉、云耳、田七、砂仁、八角、莪术、古月、宋仁济药条、豆粉、细黑豆、砧板等的产地、产量、质量、季节性等均调查清楚,做好周密贸易规划。
回桂汇报时,备述南宁及左右两江物资丰盛,找不出市场,价廉物美,桂北一带产品也应南下打开销路,沟通两地贸易。大有可为,力主扩大投资,撤销办庄,设店自营南北土特产运销业务,各资本家认为桂南北路途险阻,货运旷日持久,物产分散。收购困难,淡旺季参差不一,投资大,周转慢,无利可图,况且大家在桂林已办有不少企业,正宜加以巩固,若再仓促南下设店,恐怕鞭长莫及,多数不愿投资。
王春晖认为“若要富,险中做”,“人取我弃,人弃我取”,若果本少利长,垂手可得,大家都抢着去做,就分不到什么好处了。有困难,总可解决,“船到滩头水路开”,行一步,看一步,相信能创出成功之路。各资本家仍然不为所动,独有王春晖原来的东家,师傅,听到这些道理,感到这个后生有志气,所以力排众议,大加赞赏,并且居间调停;由大家借出两千元,助他独自去成事创业。
光绪五年(公元一八七二年)王春晖来南宁开设广源利于石巷口,经纪兼自营土特产品运销业务。从此一帆风顺。大展宏图,二十年间,在南宁、桂林、梧州、江西吉安发展开设工商企业十一间,买有房产二十所,还广置田地、庄园、柴山。全盛时期,拥有资本达五十万银元;自己也成了商场巨子、社会名流。
石巷口
石巷口 方朝明/绘
俗话说:“广西财主不过万”,王春晖以一个外省人,本微力薄,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除开一般的注意行情市度,掌握季节时令,艰苦创业,精打细算,提高质量,讲求效益,见缝插针,扩大周转,适应市场等等之外,还有一套独特的经营手法。
(1)化腐为奇 南宁一带盛产迷信用线香如长寿香等,畅销省内外,部分还出口。一向采用香胶粉为原材料,粗糙元味,入价昂贵。王春晖想起桂林多野生柏香木,漫山遍野,多作柴烧。试运百担来邕,水碾成粉,价格便宜,产量丰富,制作线香,味精纯持久,胜过香胶粉,能制造高级线香,成为市场畅销品。以杂柴作香粉卖,获利甚夥,久而无人发觉。
(2)锦上添花 桂林三花酒,早是驰名佳酿。但仍未尽适合南宁一带顾客的口味。王春晖订购桂林源。泰酒庄的酒,指定用伏波山脚清泉酿造,蒸出后贮藏地窖一段时间,用民船载运,船上又静置四个多月;抵邕后,用石灰密封瓶口,再静置一段时间然后出售,成为滴珠挂杯香醇名酒,卖价高,销路大。
(3)快购快运 冬茹、香信、冬笋、玉兰片,乃冬令山珍,每年销量甚大,但产地分散,产量不多,收集困难,一般经营者多依照季节等候货源。王春晖则雇人深入产区,订购期货,业户乐于供应,货到手后,快艇驶梧,转浅水轮完海关税。如此半月可运一次,货到及时,货源充足,独家经营,无人能与之竞争。
(4)创造名牌 土纸产自兴安、大榕江一带,秋后农户砍竹造纸,世代不替。先要本钱烧石灰,漂竹浸取纤维制成纸浆,再滤过竹帘出纸。幼的如老仄、桂花,湘纸,次为粗纸,如大版、七刀等。王春晖派人订购。“花货”,先付一部分货款;农民有本使用,不愁销路,领订者越来越多,同时规定要厚薄均匀,无烂页,数量足。此种“花货”货源充足,上市迅速,质量稳定,保证使用,久之成为名牌,各路客商非此不买。
(5)开创销路 桂林火蒜种,四头鼎锅,平乐青麻,恭城月柿等货物,长期滞销,价格低落。王春晖考究原因,并非质量不佳,实因群众未惯使用。乃掌握时,令季节规律,先采购一部分低价试销,并注意联系相熟客户,广为宣传。经过一段时间,渐成为畅销商品,随即大量收购,获利甚多。
(6)深购远销 蔗糖是南宁北调商品之一,有贡尖白糖、雪尖白糖、糖片、糖屯与冰糖。产区分散在南宁附近城镇、圩集,榨季后运至南宁集散,种类,时间,质量、数量捉摸不定,产、运、销均感困难。王春晖派人深入到蒲庙、良庆、那马、那楼各地,一方面宣传各种蔗糖制品的规格质量,一方面按需要订购,并且监督制作。榨季过后,新糖未上市,已掌握好一大批货源,按计划运销桂北等地,连桔水糖(土制白糖剩下的浆水)也可运销梧州一带,避免脱销、积压现象。
(7)拾遗补缺 有些土特产,当时少人经营,往往出现货缺价昂情况,如桂西南的元肉,滇桂边境的云耳,其他如田七、胡椒、莪术、药条、八角、砧板等都属 桂西土特产,过去无人运销桂林,王春晖拾遗补缺,形成独市生意。利润倍于其他货物。
(8)捷足先登 当时交通不便,上下河单靠木船运输,往往货到不及时,无利可图,少人问津,王春晖与粤籍友好,设公和利于梧州为中转站直接同广州密切联系。专营豆类、生麸、桐油、牛皮、八角等,一方面注意销售地市情,先行接头交易,另一方面派人到产区按质论价抢先订购收购,源源运邕、转梧、抵穗,货缺市俏时,常能捷足先登。
以上经营,优点固多,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需要资金多,周转慢。王春晖资金短少,当根基未稳时,借贷困难,利息负担重,因而生意越做活,则资金短缺的弱点越突出。适值当时邕、桂间路途隔涉,盗匪出没无常,邕属各地赋税解缴困难,王春晖托人向桂林官方申请获准代理收缴赋税,由在桂商号联合保证,每两月上缴一次。从此财源广进,川流不息,随将现金通通购进土特产,不断运往桂林销售,接连缴款入库,既可避免土匪抢劫,又有利可图。
由于经常有款入库,过期与否,官方也不深究。暂时用不着的现金,还可以放息给钱庄和同行,救人之急,有求必应,因得“财神”之名。信誉既立,市面各界人等均认为殷实可靠,宁取低息也纷纷来店要求开户存款,因而广纳市面游资,低息收来,高利放出,兼做钱庄生意。
民国成立,省会迁邕,陆荣廷当政,一天电灯不明,打电话查问电灯局,接电话的人恶言相向,陆盛怒索负责人,时王为总办、毅然晋谒,赔礼道歉。陆见其仪表不俗,一口“官话”,应对自如,转怒为喜,邀请入座交谈,知为地方殷商士绅,更加器重。从此成为老帅座上客,过从甚密,红极一时。当时各地解款到南宁,官方处理不及,陆令存在王处。广源利简直成了银行。王得此机会,如虎添翼,拿来大加运用,放息生利,扩大经营,不时送厚礼给陆荣廷。
民国五年(1916)全国讨袁,陆荣廷尚在观望徘徊,态度暧昧,袁濒危,局势急转直下,广西币值大贬,老帅商之于王春晖,王积极在市面支持币政,陆急通电讨袁,得免于难,感相助之义,事后给予大量无息贷款。那时战云密布,商旅裹足,土特产没有销路,价格大跌。王春晖财力宏厚,大量收购。未几云散,天青,货价复起,获利甚丰。至民国十四年(1925)统计,广源利拥有资金已达五十万银元。解放前,官商勾结分肥并非个别现象,王春晖可算是其中一个“宠儿”。
在扩大发展广源利的同时,王春晖十分注意把余力伸向广大市场,按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条件,创建各种类型的企业,形成网络以巩固和壮大自己,并从事公益事业,名利双收。民初省会迁南宁,人口增加,商旅日繁,还没有电灯。民国二年,王春晖在商会倡议开设电灯局,报经政府批准筹办后,自己首先认股三万,各界人士都踊跃合股,共得股本二十多万元,赴港购进外国发电机二部,共六百多匹马力,并将南廓街旧左营家庙作为安机发电之所。
民国三年南宁开始有电灯,王春晖被选为电灯局总办。民国八年,南宁市的印刷行业,仍多是小型石印店,远不适应文化发展需要,王春晖乃与天利烟庄合资开办合利印刷公司于兴宁路,首创机动铅印,并附设有石印、木刻印多种,职工近百人,业务相当旺盛。后又合资开设达时印务局。民国十年至十六年间,南宁市场日趋繁荣,文化用品纸张行业日渐发展,先后合资开设大有祥文具店、启昌纸店、广成昌染纸店等企业。为了上下呼应,又与广东朋友合资在梧州九坊路开设公和利行,代客经纪买卖及自营,上通邕江客户,下联广州、港澳,业务相当可观。
此外,又在江西吉安独资开办春隆绸缎庄、春茂杂货行,在桂林合资开办桂茂兴记、同昌庄纸店,一方面加强同大榕江、兴安等地土纸产区的联系收购,另一方面又同南宁广源利互相调剂支援。银根稍为宽裕,先后在南宁仓西路大巷购置房产十二座,豫章里购置房产两座,江西吉安市购置房产六座,还回乡间建庄园,购柴山,广置田地。·王春晖以一个外地人,挟微薄的资金,隻身来南宁,不多久时间,能发展至十多间企业,职工不下三四百人,能够管理得井井有条,业务兴盛,其中一条重要的诀窍就是知人善任,利益相关,发挥专长,分层负责。办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是任人唯贤,不滥用亲人。所有职员工人,要经过查访,特别重用穷苦出身,品德好,工作勤奋踏实的人。对于有成绩有功劳的职工,常常表扬夸奖推荐,使他们也感到光彩。升级重用也看功劳。王氏子侄亲属,仅有一人任店经理,其余都在各店从事一般职务。王常告诫他们,不能干预主事人工作。一次,有一个亲戚金某,欲想排除他人,侵占主事职位,多次献媚进谗,王公开表示信任原主事人,当众申斥自己的亲戚。从此各人对王更为敬服忠诚,努力不懈。
二是能人高手,待遇从优。王负责筹办电灯局,为了杜绝作弊,亲赴香港标投购买机器。身为总办,每月只领一些伕马费。为了保证如期安装发电,不惜重金礼聘主要人员,如机长月给工资二百七十银元,工程师月给工资二百银元,其余一般职员月给二、三十元不等。其他厂、店也是如此,高的每年纯收入达七、八百元,一般三、二十至三、二百不等,使有本领的人尽心竭力,后进的人有学习榜样。
三是放手使用,大胆信赖。王常对人表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于各方面职工,都注意用其所长,从不斤斤计较一些微小过失或缺点,特别对于一个方面的主事人如经理、厂长等,更放手使用,大胆信赖,给予人事、财务、业务大权,只问功利效益,不干涉事务细节,认为可行的大胆作主,不一定要请示商量。对于错过失误的,从不苛责,只要认识改过,就信任如故。因而人人都感激知遇之恩,甘愿为之效力。
王常对人说,用几百个伙计,只管几个人就够了。四是用其所长,弃其所短。王春晖雇请职工,能在某方面发挥专长就用,并不斤斤计较其缺点,更不以个人感情用事。雇用到各产区负责联系、订货、集散、调运等工作的人员,这是一种集业务、财务、权力于一身,长年在外单独行动,一切可以自行见机决定的职位。
很多人都举荐有学识,有资历,职位较高甚至属于王的亲信,子侄担任。王只选中几个乡镇小商贩出身的人,他认为这种人刻苦耐劳、精打细算、老实可靠,况且长期小本经营,深入产区,直接同业户接触,情况熟悉,可以重用。果然这些人得到信任之后,很是感激,十年如一日为他奔走,做了很多其他商行不能做的生意。
五是水涨船高,远景诱人。在王春晖的企业做工,初时工薪不高,但逐年加薪、晋级,年终又有佣金、外水,高级人员还有干股、红利,收入更其可观,跟随他多年的师爷一年总收入有近千银元的,所以很多人把王的企业作安身立命之所而无他求。十几年间,除那个想夺权争位,播弄是非的亲戚,受到当众斥责,自觉惭愧而主动离店回乡外,王从来未辞退过一个职工。
六是培养人才,扶掖后进。王是学徒出身,深感培养人才的重要,对于后进学徒,以至青年伙计,要求极严,首先要能刻苦勤俭,忠厚老实;其次要学好算盘字墨;再进一步要学好经营管理本领。王认为为人至关紧要的是德行操守,道德不好,学识能力再好,也不是有用之人,因而经常督促师傅们对后生学徒严加管教,使各人走正路、几十年间,门下人才辈出,不少人逐步升为师爷、经理,能独当一面,做出成绩。有不少人离开广源利之后,能自立门户,经营工商企业。他们念王栽培之德,在自己的招牌冠以“广”字,如广和祥、广栈、广泰、广昌成等。有些人被聘为工商企业高级职员、经理、银行营业主任等,在商场上有一定名望地位。
南宁商会旧址
王春晖很注意与地方商绅、群众搞好关系。在告诫本帮人士不得欺生排外的同时,一方面多结交地方股商士绅,广揽人缘;另一方面对市场公务,有关商界权益之事,不惮辛劳,尽力而为。久之,亦成为地方上知名人士。宣统末年,被选为南宁商会会长。任内要事,多躬亲料理,致力健全商会建制,开拓业务,使商会规模臻于完备。对于埠际交往,行业协调,上达民情,折冲交涉,排难解纷等方面的工作,均努力不懈,著有成绩。其中有几件事颇为人所称道:
(一)设立“拨数处”,为全市期款交收服务,被选为名誉主任。民十五年前后,商场交易习惯,除现款交易外,还有整批赊销期款交易。每十五天为一期,按各埠习惯、商品种类、市场供求情况,买卖双方协商订明交收期数。每月一日和十五日为期款交收日,当时以银元为本位,通用广东省民国元年至九年铸造的双毫,每枚二角,五枚一元,俗叫“一至九”。
此外,在市面流通的,还有民国十年以后铸造的东毫、“嘉禾银”、“巾珠西”、“蒙占花”、“大眼鸡”等等,这些银毫成色较差,不能十足使用。逢交收日,每一商号有收有付,当天动员全体人员先收款,收款时验明真假、成色。数目,积聚够给收方账目数,即用袋装好派人送交。每袋二百元,重十六市斤,送一千元重达八十市斤。如未足账款数目等候别家商号交来后再送。互相等待推延,有时至深夜也未能完结。况且很多商号,有买有卖,既是收方又是付方,情况复杂,互相扯皮,时起纠纷,告到商会,谁是谁非,也无从判断。民国十五年冬成立“拨数处”,到期款交收日,各会员商号只根据规定办法,出具拨款单,由拨数处计算调拨,上述困难,便迎刃而解。
(二)请免增收“厘金税”。光绪末期,邕宁厘金局对土产加征税项,王春晖上书条陈,略谓过去土特产无市场,物资壅塞,商业凋零,农村产品不能脱手,以致民不聊生,今粗见活跃,宜应鼓励,若反而加税,商人无利可图,势必裹足,前途堪虞,待日后市场繁荣,再行定夺。呈文送达抚台,批示暂止加征,八桂商人,额手称庆。
(三)揭发南宁统税局上、下两关的营私舞弊。民国陆、潭时代,南宁统税局有上关、下关,上关设在大坑筏上,下关设在水闸门下游。货船在上关经查验,照章纳税,取得单据后,原船抵下关,又查验一次,都说漏税若干,补足税款,方可放行。经下关课税后之货船,驶至上关,亦同样留难,如有关节,则畅行无阻,习以为常,商人苦之。一次,王春晖在叉麻将游戏中故意搞假“截和”来引起陆荣廷的注意,询问之下,趁机会将统税局上、下关、作弊情事上禀,并建议改进办法。陆即查办中饱污吏,以后规定船运货物,放散舱的盖印,包庄或桶庄的打封皮,捆扎的亦在综合处打封皮,以杜船家取巧。
(四)控告洪兆麟。民国九年陆、谭下台,粤军东上,其中以洪兆麟部的军纪最坏。敲榨勒索,奸淫掳掠,无所不为,民众愤恨。王春晖闻孙中山先生莅临,上书控告,数其十大罪状。不久洪部调走,驻军某师长被撤职,人心大快。
(五)安抚林俊廷,向李宗仁反映民意,维护地方治安:陈炯明叛变,粤军撤退,自治军纷纷出笼,有陆福祥、刘震寰、林俊廷等。其中以陆福祥部的军纪最坏,抢掠骚扰,为害地方。林俊廷来,王春晖即出面与之交涉,要求①部队不驻扎在城内;②请严肃军纪,保护百姓,禁止抢劫;③公平交易。需要军饷,由商会负责筹集。结果达成协议,完满解决,市场秩序恢复,人心安定一时。
未几,自治军败走,李宗仁、黄绍竑率部据邕,王春晖代表商民远迎,表示对国民革命军拥护之忱,称李、黄为父母官,力陈过去百姓苦难,希望太平日子。请先端正军纪,并表示军饷先由商会筹借十天,不足再借,日后归垫,李、黄嘉其言,自动提出整肃军风纪,宣告上自总司令,下至士卒,如有违纪情事,一经百姓告发,严办不贷。并日夜派出巡逻队维持,治安日臻好转,市面迅速恢复繁荣。
(六)拯救普济留医院。民国二十六年,时局紧张,战云密布,邕江河面大小船隻,全为军队封用。八月间,洪水半夜翻江,涨势凶猛,普济留医院正在危险点之上,势将被淹,求助于王春晖,王至驿运站请拨船隻,站方无权解决。不得已前往拜谒李宗仁,恳求照顾,结果获释一隻十万大船二十隻砂艇,病人及医院物资始得平安撤离。
王春晖倾心佛学,皈依如来,笃信因果报应之说,讲究为善修行。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举凡慈善事业,修桥补路,布施赈济,无不竭力支持,乐予资助。南宁先后成立仁爱、保爱、华云、同仁、宝莲五间善堂,普济、红十字两间医院,一间义仓,一间育婴堂,一间瞽老院等,王均带头乐助其成。当时的筹办处,为了表扬捐助人,凡捐赠光洋一百元以上者,按等级送给刻有“乐善好施”“为善最乐”等字样的银鼎一座。王前后获得大银鼎甚多。在江西吉安故乡所建之大厦落成时,曾将一批大银鼎运往陈列储藏。
南宁附近的心圩桥、镇北桥、西平桥、明秀寺、伏波庙、北帝庙、城隍庙的重修,江西码头、华光庙码头以及江西会馆、吉安会馆、豫章里八幢房屋的盖造等,王均参与筹备,或主持其事,或大力资助(过去均有碑纪事勒名,今多已毁坏不存),因而深受群众敬爱,被推举为红十字会会长,江西会馆、吉安会馆终身董事长。
王对其他善事亦不遗余力,如大灾之后的施粥赈济,隆冬施赠棉被、寒衣:凡有因病死于荒野、街道,或遗弃婴尸,请乐助收殓者,即如数给予殓费。常备救急药箱,如铁打刀伤、痧疾、呕吐、中风等病的有效成药,以备路人邻里急需,有求必应;对于治疗痧症如绞肠痧、羊毛痧、镖蛇痧等有所特长,闻有患者,多次亲往抢救,均奏奇效。平时亲朋故旧遭遇困难,多主动资助,至于过境同乡求助者,除批大会馆(江西会馆)小会馆(吉安会馆)从优补助外,个人一律送给路费五元,从不吝惜。还出资二百元聘请塾师到店为其子女授课,穷苦人家请求就学者,分文不派,还免费借给台凳,供应茶水,节日留与塾师共进晚餐。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王春晖的生活准则,成为巨富亦信守不渝。平日饮食方面,因信佛不食牛肉,亦不禁止店内食用;防菜不适,自制猪肉丸,每餐蒸两丸备用。五更饭,有劝服燕窝汤,拒不纳,只用腊肠一条佐之,不吸高级卷烟,自购武鸣三花顶烟叶,拖过浓茶,卷成吕宋烟式吸之。衣着方面,除长短皮袍各一件,垫睡用羊毛皮一张,外套布衣,家人自制布鞋,竹布袜,除年节喜庆穿礼服绒马褂外,多年未见其穿过绫罗绸缎毛料衣服。
对于家庭生活,亦力求做到勤俭持家,家店分清。民国二十年,家眷寓店后楼。经常穿着素色布衣服。伙食由店供应,费用由本人名下开支,年终扣除。全家五人,每月准支零用铜元一钱板(约值白银四元),必须超支要经其亲笔批许。亲友往来,只许谈叙,不准打牌赌博。平时款待一般亲戚,加菜烧肉一碟,荷包蛋四只,开支总共不超过五十枚铜元。有些讥诮其为守财奴,王一笑置之。
王春晖精明干练,白手兴家,由贫无立锥变为富甲一方,但到底亦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民国十九年一年当中,南宁与吉安同遭兵燹,损失惨重,吉安浮财尽罄,仍欠外债。民国二十年,变卖座落南宁十三栋房产,得款五万余元才得填债。所幸信誉仍存,南宁和桂林两地商业尚能继续经营,经数年努力,元气渐复。民国二十六年以后,抗日战争爆发,桂南沦陷时,浮财告吹。王于民国二十八年在田东县病逝,运柩回南宁安葬。终年七十有九。
图文编辑:阿素喇
来源:思恩府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