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耕时节,湖北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的田垄上,村民万昌鹏正抡着铁锹,新翻的泥土裹着春阳的温度扑在脸上。“老王,你看这土质,比去年松软多了!”他用脖颈上的毛巾擦了把汗,冲田埂上穿红马甲的工作队员王海直嚷嚷。不远处,村委晒谷场堆成小山的化肥正被村民们一袋袋
春耕时节,湖北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的田垄上,村民万昌鹏正抡着铁锹,新翻的泥土裹着春阳的温度扑在脸上。“老王,你看这土质,比去年松软多了!”他用脖颈上的毛巾擦了把汗,冲田埂上穿红马甲的工作队员王海直嚷嚷。不远处,村委晒谷场堆成小山的化肥正被村民们一袋袋扛上板车,春泥与化肥的酸香在暖风里氤氲。
这热闹场景背后,是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精心织就的“科技春耕图”。早在去年,驻村工作队队长就带着湖北香青肥料公司的农技专家们,多次钻进该村的韭菜大棚,查看土壤育苗情况。当时村民们还半信半疑,“种了几十年地,难道比不过仪器?”谁料短短数月,万昌鹏家的韭菜就像吃了“增长剂”,原先细弱如线的叶子变得宽厚油亮,亩产更是增长不少。
“过去施肥都是凭手感,现在都是靠数据说话。”工作队员曹凯点开手机里的土壤数据库,氮磷钾含量、有机质指标一目了然。年初开始,这支由烟草专家、化肥工程师、驻村队员组成的“科技轻骑兵”,背着检测仪走遍了全村特色种植田。在魔芋坡地,他们发现钾元素缺失导致根茎腐烂;在柑橘林里,检测出过量磷元素影响挂果。每户的田头地头,都插上了标注土壤配方的彩色标牌。
最让村民们称奇的是香青肥料研发的专用有机肥。作为深耕肥料领域30年的“国家队”,企业把实验室搬到田间,针对当地韭菜怕涝、易生韭蛆的特点,调配出“高氮低氯+生物菌剂”的独家配方。“去年试用的20户,平均增产45%。”村支书李丰勇在省农科院开设的“田间课堂”上,掰着手指算账,喜悦之情浮现在脸上。
如今的核桃树垭,科技赋能已渗透到产业帮扶的“三线四园”,驻村工作队不仅送肥到户,更把“科技种子”播进乡亲们的心里。魔芋种植大户刘海的微信收藏夹里,存着十几次培训的课件,“以前觉得种魔芋靠天收,现在知道要采取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注重通风、滴管补水等措施。”谈起魔芋种植,他现在信心满满。
春阳西斜时,晒谷场的化肥已发放完毕。山风掠过层层梯田,韭菜棚铺着银色防虫网,柑橘林挂着黄色诱虫板,魔芋地里插着智能监测杆,新施的配方肥也将随着这里的泥土悄然溶解。“下一步要考虑配肥站建设,那样乡亲们就能定制肥料了。”工作队队长望着村民们满载而归的队伍,思考着科技振兴更加便民利民的方法。(张艳林、席曙光、欧阳新焱)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