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牡丹初绽的季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政情通报会在洛阳市政协多功能会议室引发热烈反响。围绕“产业发展”主题,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等4部门负责人与400余名省市政协委员展开深度对话,通过“线下通报﹢线上直播﹢云端互动”的创新模式,拉开了洛阳市政协深化委员知情明政工作的
如何让委员建言更有含金量?怎样推动政协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河南省洛阳市政协以创新破题,通过建立季度政情通报机制,畅通委员知情明政的多维度渠道。
在牡丹初绽的季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政情通报会在洛阳市政协多功能会议室引发热烈反响。围绕“产业发展”主题,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等4部门负责人与400余名省市政协委员展开深度对话,通过“线下通报﹢线上直播﹢云端互动”的创新模式,拉开了洛阳市政协深化委员知情明政工作的序幕。
这场持续2个多小时的政情通报会,不仅输送了翔实的产业政策和改革发展信息,更架起了党政部门与政协委员之间的“连心桥”。市政协主席孙延文在首期通报会后提出,新的政情通报机制是根据委员建议和政协工作实际需要建立的,既是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也是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通过搭建“政情直通车”,让委员更加主动地融入全市发展大局。
机制创新破题履职瓶颈
“过去委员履职常受信息不对称的困扰,建言资政容易浮于表面,所提建议难以切中发展亟须。”谈及建立政情通报新机制的初衷,市政协秘书长罗克振说。面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市政协主动将构建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的政情通报机制列为年度改革重点项目。
经过1个多月的调研论证,一套新的工作机制逐渐成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核心原则,采取“委员出题、部门答题、常态解惑”模式,依托“智慧政协”平台采取“线下通报﹢线上直播”的方式,实现“点题精准化、答题责任化、解惑常态化”,推动以知情明政促进委员履职视野拓展和履职能力提升。
年度首期“产业发展”主题的选定颇具深意。据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负责同志介绍,在今年年初立案的提案中,关于产业方面的占48.6%,这与洛阳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要坚持党委政府想什么、政协就议什么,人民群众盼什么、政协就谋什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市政协副主席张汉智在通报会上表示。
线上线下构建全景课堂
3月27日上午9时,洛阳市政协“智慧政协”系统直播页面实时显示着不断攀升的在线数据。主会场内,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楷正在解读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和工作重点,大屏幕上同步呈现着产业发展图谱、项目进度等可视化数据。线上委员通过手机端弹幕提问,工作人员及时将问题分类整理,形成线上线下深入互动的议政场景。
这种“现场﹢云端”的双模式通报会,融合了多项创新元素:会前通过客户端推送通报资料;会后生成会议电子档案,自动推送至委员履职平台;会中设置“你问我答”环节,市政协委员接连提问,针对“‘双碳’目标下,传统产业如何平衡减排与增长”“如何推动全市重点产业链快速发展”“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带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等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逐一回应,现场碰撞出不少真知灼见。
技术赋能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据统计,首场政情通报会线上参与委员突破350人次,占参会人员总数的75%,参会率较传统会议形式提升50%以上。“智慧政协系统不仅突破时空限制,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全过程留痕、可回看追溯的履职生态。”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中心主任王明亮指着后台数据向记者介绍说,系统已自动将30余条问题和建议转入下一步提案参考选题和部门答题重点。
同频共振提升履职效能
“政情通报会就像打开了一扇全景视窗。”市政协委员、河南芳园绿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继祖坦言,过去了解产业政策需要多方收集资料,现在通过系统化通报,对全市产业布局、产业政策有了直观的、立体的认知。这种专题报告、数据解读、案例剖析的方式,能够帮助委员更加准确地把握履职方向,提升履职精准度和建言含金量。
政情通报会不是委员知情明政的唯一形式,市政协正在着手构建“1﹢N”协同机制:以季度通报会为核心,配套建立提案办理协商、专项视察、走访调研以及双向评议等系列制度。
“这既是委员知情明政工作的深度拓展,更是民主监督方式的创新实践。”市政协智库专家、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崔丽娜说。
据悉,第二季度政情通报会将聚焦“城市提质”,市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门已启动筹备工作。随着这项创新机制的持续深化,千年古都正在书写新时代协商民主的生动篇章。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