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霞等:新动能持续蓄势,价格仍是PMI的主要拖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16:11 3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制造业PMI 为50.5%,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建筑业PMI为53.4%,较上月提升0.7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为50.3%,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

袁海霞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 堃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汪苑晖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张瀚文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转载自4月1日中诚信研究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2931字

阅读时间:7分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制造业PMI 为50.5%,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建筑业PMI为53.4%,较上月提升0.7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为50.3%,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制造业景气向好,制造业PMI连续回升,但总体仍弱于季节性表现。今年以来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回升至扩张区间,3月录得50.5%,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此外,反映经济动能的“PMI新订单-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1个百分点,一季度制造业景气向好的趋势基本确认。由于春节效应消退企业开始复工复产,3月制造业PMI往往呈季节性回升,考虑到过去四年(2021-2024年)的3月份制造业PMI均值为51.0%,3月回升仍然弱于季节性。

在“两新”政策支持和企业复工复产提速下,3月供需两端均有修复,需求端表现总体强于供给端,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有待改善。3月制造业需求分项环比改善,一方面,“两新”对内需的拉动效果持续显现,新订单指数位于荣枯线上方持续抬升,3月录得51.8%,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3月美国对华再度加征10%关税落地叠加“对等关税”生效在即,抢出口跟随关税预期升温为需求提供一定的支撑,新出口订单录得49.0%,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PMI供给分项中生产指数较上月抬升0.1个百分点至52.6%,企业生产仍然维持韧性,但采购量、进口分项均边际回落,意味着维持企业生产扩张的采购需求仍然偏弱;与此同时,据中采数据解读,反映需求不足为主要困难的企业占比仍在60%之上,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分项也连续两月下滑,3月进一步下滑0.7个百分点至53.8%,企业恢复生产的信心仍有不足。

制造业仍处于被动去库进程,价格回升受阻对企业盈利形成拖累。从制造业PMI的库存分项看,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48.0%,反映供需缺口的PMI新订单-生产分项的读数由2月的-1.4%回升至-0.8%,需求回暖对库存去化形成了正向贡献;原材料库存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至47.2%,仍低于荣枯线水平,原材料库存降幅有所收窄。制造业“以价换量”特征仍存,虽然PMI需求各分项大多处于扩张区间,但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表征价格的PMI分项结束上月的回升态势出现双双回落, 3月出厂价格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较上月下滑0.6和1.0个百分点至47.9%和49.8%,价格修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对企业盈利形成一定的拖累。

行业景气分化,高技术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回升,基础原材料行业仍受地产拖累。从重点行业看,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新能源产业链景气回升的带动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景气水平延续回升,二者PMI分别为52.0%、52.3%,环比上月抬升1.2、1.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至接近54%的水平,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至接近56%的较高水平,新出口订单也保持在53%以上。年初Deepseek 实现技术突破以来,智能驾驶、手机操作系统、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迎来了AI赋能的布局机会,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保持较快发展,3月战略性新兴产业景气度(EPMI)显著上升10.6个百分点,是制造业的主要拉动项。而消费品制造业基本持平上月录得50%,基础原材料行业受地产和钢铁、煤炭等高耗能行业景气度偏低的拖累,较上月下滑0.5个百分点至49.3%。

受金融环境改善、内需稍有回暖等因素影响,3月小型企业景气度环比大幅回升,大型企业景气仍整体偏强。3月大型企业PMI为51.2% ,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仍处于扩张区间;中型和小型企业PMI均实现反弹,其中,中型企业PMI为49.9%,较上月上行0.7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指数 大幅回升3.3个百分点,达到49.6%,为去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2个月上升,建筑业PMI升至去年6月份以来高点,服务业PMI环比上行。3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前值回升0.4个百分点至50.8%,其中,业务活动预期分项升至57%以上,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扩张,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更为乐观。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至53.4%,为去年6月以来的新高。

伴随重点项目的加速推进,3月建筑业景气修复,但年初资金到位压力和地产投资构成主要拖累。3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3.4%,较上月上行0.7个百分点,其中,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建筑活动指数分别录得54.6%和54.5%,均保持扩张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3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3.5%,低于前值46.8%,也低于去年同期,其背后或与年初政策资金的到位压力和地产开工投资的拖累有关,伴随后续增量资金推进建筑项目向实物工作量转化,建筑业相关活动有望实现回升。

服务业企业预期向好,各服务行业景气度呈现分化态势。服务业新订单指数环比改善1.2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延续两月回升至57.5%,多数服务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预期持乐观态度。分行业看,服务业整体呈现景气分化的态势,一是生产性服务景气度优于居民服务,其中,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而与居民消费相关的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随着春节效应逐步消退而有所回落;二是以旧换新叠加消费补贴带动居民线下消费趋于活跃,据中采数据显示,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升至52%以上,环比升幅明显;三是AI等创新驱动信息技术相关服务业景气上行,电信运营服务业和互联网及软件技术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分别在60%和53%以上。

整体来看,3月在“两新”政策支持、抢出口延续、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的影响下,制造业供需两端均有改善,新动能表现突出,高技术制造和装备制造等经济新动能景气持续向好,但企业信心偏弱、部分行业仍面临产能过剩、企业仍处于被动去库的进程、价格修复路径受阻等因素仍是制造业景气复苏的主要阻碍,行业景气仍处于结构分化态势。展望后市,美国对华20%关税的影响或在4月有所体现,抢出口仍然面临关税预期的扰动,外需或是影响制造业景气的主要因素。内需方面,二季度成为两会政策部署的关键期,有关消费提振、落后产能清退和民营企业支持的政策或加速释放,广义财政发力、化债等相关政策对广义基建利好方向明确,政策端对制造业需求的支撑将持续发挥作用,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景气或延续上行趋势。但要关注到价格和从业人员相关指数 仍在回落,企业预期与信心不稳,新动能快速发展但尚未成势,对经济修复的支撑作用还有待持续观察。

刘元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毛振华:一季度经济开局向好,但仍有三大新题待解

陶冬:以市场角度解读“特朗普冲击波”背后逻辑及效果

聚焦“‘特朗普冲击波’及对世界的影响”,CMF专题报告发布

范志勇:二十世纪30年代贸易战的历史借鉴

陈琪:“特朗普冲击波”与中美贸易磋商前景

徐奇渊:以党的三大法宝来应对“特朗普2.0冲击”

王晋斌:美国此轮财富净值膨胀周期或已结束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