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教育APP在校园里“遍地开花”。打开手机,各种各样的软件琳琅满目,什么学习辅导、在线作业、课程直播等等,让人目不暇接。这些APP的出现,也的确给教育带来了不少便利。
如今,教育APP在校园里“遍地开花”。打开手机,各种各样的软件琳琅满目,什么学习辅导、在线作业、课程直播等等,让人目不暇接。这些APP的出现,也的确给教育带来了不少便利。
比如说,学生们可以通过APP随时随地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们也能利用APP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很多APP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像是趣味动画、历史故事等,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但是这看似热闹的背后,却暗藏“玄机”。有些APP为了吸引用户,推出了各种花里胡哨的功能,结果却华而不实,浪费了学生们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些APP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学生们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出去。有些学习机上的软件甚至还有成人、色情内容。
面对教育APP的乱象,珠海市教育局出手了。他们印发了通知,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教育APP’入校管理十条措施”,提出了“19项不得”。这一招可真是大快人心。这“19项不得”涵盖了方方面面。
比如学校和老师不能随便向学生统一推荐教育APP,同一类型的备选APP原则上不能少于3款,使用过程中不能把APP和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也不能和学分、成绩、评优挂钩等等。这一系列的规定就像是给教育APP套上了“紧箍咒”,让它们不能再任性地生长了。
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开始对中小学学习类APP乱象进行集中治理了。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又印发了《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可以说从国家到地方,大家都在努力规范教育APP,让它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育APP的本质应该是工具,是为了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而存在的。可是,有些软件却跑偏了。它们打着教育的幌子,在里面夹带私货,又是广告又是游戏的,让学生们分心。还有的APP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不断地向学生推送一些无关的内容,把学生的学习氛围都给破坏了。
我们得让教育APP回归工具属性,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就像多媒体黑板、投影仪这些新设备一样,它们的出现本来就是为了让教育变得更加有趣、高效,而不是让我们忘记了教育的初心。只有这样,教育APP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帮助学生们成长。
教育APP进校园是一场关乎教育未来的“大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教育APP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期待着,在规范的管理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教育APP能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可能。
来源: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