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清明——多样活动传承民俗倡文明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18:31 2

摘要: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在这个充满追思与希望的时节,我区各单位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传统文化与文明新风交相辉映。从田村路街道的“春风有信宋茶青鸢话清明”活动,到凤凰岭景区的“杏花节”;从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到上一

凤凰岭青龙桥街道/供图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在这个充满追思与希望的时节,我区各单位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传统文化与文明新风交相辉映。从田村路街道的“春风有信宋茶青鸢话清明”活动,到凤凰岭景区的“杏花节”;从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到上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从海淀镇的“古韵绘纸鸢·扶摇逐春时”活动,到西山农场的“播种希望传递温暖”公益农耕活动,再到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清明诗会,这些活动不仅让居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传递了文明、绿色、环保的理念。它们如同春风化雨,润泽着人们的心田,让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祀的节日,更是一个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赓续红色基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了以“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4月1日,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各党支部党员、军休党委党员代表和发展对象代表赴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全体同志整齐列队,面容肃穆,面对无名英雄纪念碑默哀致敬。随后,高举右手庄严宣誓,表达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

聚焦纪念缅怀,延续红色血脉。除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外,作为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区开展的“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之一,在“红领巾向英烈致敬”实践活动中,海淀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利用辖区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组织少先队员、群众代表到烈士陵园祭扫献花。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文明祭扫氛围。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网上祭英烈活动倡议书,倡议登录“中华英烈网”“北京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通过献花、祈福、点烛、留言等方式,遥寄对英烈的缅怀之情。

上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4月4日,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了“镌刻永恒·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公益活动。活动通过公益讲座与红色体验相结合的形式,为青少年及家长呈现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大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中拉开序幕。随后,雕塑家张松鹤、陈淑光之子张方以公益志愿者的身份,开展了“镌刻永恒·传承红色基因”讲座。张方通过历史照片、手稿复制件等实物资料,讲述了父亲张松鹤参与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历程,深入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被称为“一篇凝固的史诗”的原因,解密了泥像如何凝固、石碑为何是空心的、石材选用的背景、为何没有在顶部放置群像等问题,并通过《虎门销烟》《金田起义》《五卅运动》《五四运动》等浮雕作品,带领青少年重温革命历史。现场提问环节,孩子们和家长们踊跃参与,孩子们眼神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敬意和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公益讲座结束后,亲子家庭参与了缅怀先烈主题体验活动。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在少先队员的领诵下,集体诵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诵读声,让现场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氛围,也为整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以伞为笺寄清明

4月3日,青龙桥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清明寄情纸伞承思”手作油纸伞主题活动。居民们以手绘春意,以伞载深情,在一笔一画中感悟节气文化,在古韵匠心间传递思念与希冀。民俗专家周老师介绍,油纸伞作为我国古老的手工艺品,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实用器具,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寓意。在古代,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浪漫意象,承载着相思与眷恋;在民间,“伞”与“散”谐音,寓意着“散灾去祸”,同时又象征着圆满、团圆。周老师表示:“活动旨在让居民了解清明节和油纸伞的文化内涵,并且通过这种创意手工的形式,引导大家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纸伞绘制环节,居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拿起画笔在空白伞面上创作。他们在伞面上勾勒出青柳、梨花、远山等清明意象,或以水墨写意寄托哀思,或以明艳春色描绘生机。居民林阿姨眼眶微湿,笔尖轻颤却满含深情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画油纸伞,我想画一枝桃花送给父亲,他最爱春天……”此次活动,不仅让居民们亲手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更在创作过程中抒发了内心的思念之情,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

传统文化体验润心田

4月2日,田村路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举办“春风有信宋茶青鸢话清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活动通过青团制作、古法点茶等五大特色环节,让辖区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魅力。非遗手艺传承人现场示范青团制作技法,居民们亲手制作青团,感受传统美食背后的智慧。宋代点茶展演区茶香袅袅,茶艺师以“七汤点茶法”在盏中打出绵密云沫,引得居民争相体验。室外活动区同样热闹非凡,居民们在水拓丝巾制作台前勾勒出牡丹纹样,孩子们为纸鸢描画锦鲤图案,写下“国泰民安”的祈愿。清明寄语墙上,居民们写下对先烈的追思与对未来的期许。

本次活动以清明为契机,将民俗体验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既让居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古韵绘纸鸢 扶摇逐春时

4月3日,海淀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精心策划并举办了“古韵绘纸鸢·扶摇逐春时”清明节主题活动。活动伊始,工作人员为居民们讲解了清明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纸鸢的历史。随后,指导老师现场展示了传统纸鸢的制作工艺,居民们纷纷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纸鸢,并在纸鸢上绘制寓意吉祥的图案,写下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一位阿姨表示:“以前清明都是烧纸,既污染环境又不安全。这种做纸鸢的方式既环保又有意义,还能了解传统文化,特别好。”

活动结束后,居民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一位居民对记者说:“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认识到文明祭祀的重要性。以后我会更加注重用文明、绿色的方式传承弘扬节日文化。”

吟诵经典 创作新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海淀区教科院台头未来实验小学的学生身着汉服,认真吟诵着《小雅·鹿鸣》。这是3月29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区内6所中小学协办的“气清景明万物生长——敬德书院2025年清明诗会”上的一幕。作为区域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活动,敬德书院清明诗会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本次清明诗会紧扣传统节日、节气文化内涵,通过诗歌展演等形式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场景。活动以清明节为载体,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在诗韵品鉴中强化传统文化育人实效,搭建区域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平台。

本届诗会围绕“歌颂春天”“思念缅怀”“古韵新声”三大主题展开,通过吟诵经典、创作新声展现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各校通过精彩的原创诗词,为千年文脉注入青春活力。诗会结束后,各校学生进入书院,依照传统习俗游春踏青,并在非遗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体验非遗项目,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各校教师举办“传统节日、节气育人价值与实践策略”研讨会,教师代表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共同探讨传统节日、节气的教育功能与实践路径。

踏青寻春迹 尝限定新品

春日的海淀正值花开好时节,北京凤凰岭景区中的杏花、玉兰等多种花卉也陆续绽放。随着第二十五届杏花节的开幕,游客的赏花热情被推向高潮。景区负责人表示,今年杏花花期较往年提前一周,最佳观赏期预计将持续至4月中旬。除了赏花踏青,凤凰岭景区内的明德茶苑特别推出春日限定新品,包括玫瑰青柠水、柠檬气泡水等时令饮品,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感受健康与美味的完美结合。

“杏花节期间景区内还将举办非遗活动,邀请游客一起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游客可以登飞来石塔赏‘杏福’花海,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景区围绕‘杏福来袭花Young春天’主题,推出‘赏春光植春绿’植树套餐、植物手作体验、养生茶饮DIY等十余项活动。市民既可品尝杏花雪糕、杏花糕等限定美食,还能参与花仙子彩绘、传统文化体验,在互动中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清明期间,我们景区工作人员全员在岗,保障游客安全有序游园。”北京凤凰岭景区工作人员杨洋介绍道。

播种希望 传递温暖

在清明节与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交汇之际,西山农场于4月4日特别策划了“播种希望传递温暖”公益农耕活动。活动邀请了15名“天使宝宝”(自闭症儿童)与农场会员共同参与农耕实践,旨在为特殊群体搭建与社会交流的平台,传递人文关怀。活动设置了破冰游戏、玉米种植知识小课堂、实地种植等三大体验板块。农场会员与“天使宝宝”结成互助小组,通过手把手示范种植技巧、共同完成田间任务等互动,打破了群体间的交流壁垒。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孩子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样的集体活动,今天看到他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劳动、欢笑,我感到非常欣慰。”

此次“播种希望传递温暖”活动是西山农场深化“农业+公益”模式的重要实践,也是西山农场将春耕秋收的自然循环转化为社会关爱的生动体现。西山农场以土地为画布、以农事为媒介,不仅传承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耕智慧,更在阡陌间播撒了平等尊重的文明理念。通过农耕体验,特殊群体与社会大众在协作中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价值,更在互动中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结。(记者 王艳洁 李翊铭 张伟华 索悦 常润达 阚丽丽 王洁)

来源:海淀融媒

相关推荐